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胡适作为文学革命的首倡者,是白话文运动有名的代表人物之一。这场白话文运动绝非倡导者胡适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时代的产物。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发展进程中,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胡适、陈独秀及其追随者们以更为激进的决绝态度来推进这场运动。他们首先从理论上奠定白话文地位,然后通过与反对者的论战扫荡文言文阵地,最终建设白话文学,实现革命性转型,整个运动中贯彻着革命化倾向。胡适及其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在近代思想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范永康在其新著《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一书中细致分析了西方当代文论政治化的四条路径: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绘制了当代西方政治化文论的全景图,并将其命名为文化政治诗学,总结了文化政治诗学的政治性、批判性、反思性与公共性四大特征。同时,他指出,西方当代文化政治诗学建立在审美性与政治性对立的基础之上,忽略了文学的审美性,故在审美性与政治性融合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超越性的诗性政治诗学,从而超越文化政治诗学。  相似文献   

3.
张仲波 《科技信息》2010,(9):327-327
白话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最有影响的活动,近几年的有关白话文运动的是非功过议论纷纷。白话文运动是上个世纪初最卓有成效的运动,“从‘五四’时代起,白话不但在文学上成了正宗,在一切写作文件上都成了正宗。这件事在中国文化思想、学术、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都有极大的重要性,对中国人的思想言行都有巨大的影响。在某些方面看来,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以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的角度来分析胡适在白话文运动中的理论主张。作为文学形式先锋的胡适,从哲学层面上思考了形式和内容关系,并以此来规定文学革命的程序的方向。他不仅重视形式——语言的变革,也强调内容的变革,讲究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他强调形式的重要性,只是出于程序上的需要,即形式在先,内容在后,而这一点恰恰符合了“五四”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胡适对整个文学革命的突出贡献在于——语言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除了在哲学、史学、经学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外,在诗学研究方面也卓有建树,被誉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和谐"诗学主张为:一是诗歌一定有益于陶冶性情,有益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凝聚人们的情感和人心,维护社会的稳定,抵御异族的侵略;二是反对树立门庭,形成宗派,引起纷争;三是诗歌必须要做到"文质之中"。  相似文献   

6.
从东西不同文化区域的“诗学”涵义及其演变来看,现代意义上的“比较诗学”实质上是指对于不同诗学体系和理论的比较研究。作为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交叉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不同民族传统和不同文化体系之中的文学理论。从历史建构过程看,比较诗学既是诗学自身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比较文学趋于深化所提出的必然结果。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相互依重又相互参照,成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开启白话文运动新声的人物是黄遵宪 ,但是白话文运动超出文体革新的拘囿 ,与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相契和。因此 ,近代白话文运动是“文体革新”“思想启蒙”“文学革命”三者的结合体 ,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诗学是从具体文本中建构诗学的一种诗学建构方式,在当前理论语境下,本文诗学建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涉及到本文诗学建构的理论语境。这种语境包括:文学终结论的蔓延、解释学—接受美学的兴起和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脱节。  相似文献   

9.
白话文运动是中国现代性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文”指书面语,“话”为口头表达,在清季民初的历史语境下“国语”则更多地带有了国族认同的意义。目前为止,从国语想象层面对其进行爬梳的文章尚不多见。文章在国语想象的视域下,再次梳理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文”“话”之争,以探讨中国现代性道路上的反复与尝试。  相似文献   

10.
诗性思维理论与中国诗学精神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与原始思维和野性思维相对应的诗性思维概念,阐明了诗性思维的内涵和特质,认为中华文化精神的根基在于中华民族独特的诗性思维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中国诗歌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中国各民族发达的诗性智慧和诗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诗剧的主流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破坏一切、创造一切,追求精神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等,郭沫若的作品是其杰出代表;同时还有一些作品探讨个性与自由、生命与存在主题,其代表作家是鲁迅和俞平伯。  相似文献   

12.
艾略特以"非个性化"理论为中心的象征主义诗学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这些背景包括他个人的宗教家庭出身和后天所受的哲学教育,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以及英美诗歌传统的影响等。考察这种影响和原因将有助于我们对艾略特的诗学理论作更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诗歌意义一向是历代文论家热衷探讨的一个理论命题。不同的文论家对诗歌意义的生成理解也不同。作为审美创造的产物、审美文本的核心,诗歌的诗性意义既是朦胧的也是明晰的。抓住诗性意义这个关键。有助于我们从内容上更深入地把握诗歌这种语言艺术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4.
蒋士铨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三大家”之一.他不仅诗文、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理论也很有见地.在发生论上,蒋士铨认为“自古风骚皆郁勃”,继承和发挥了不平则鸣的传统诗学精神;在创作论上,蒋士铨主张写诗应抒其性情,与时代精神相适应,创造性地提出“人各有性情”的观点;在鉴赏论上,蒋士铨在审美上崇尚自然和豪放诗风,即他自己所说的“真人气”与“风云气”.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批评的话语是“道学”系统:而西方诗学话语则是“人学”系统,五四文学本体论的建构就是在反“道学”话语系统与引进“人学”话语系统中完成的.五四文学本体论中的各种重要观点,都直观地反映了中西文学批评话语的差异性.而五四文学本体论的西化倾向,既反映了西方文学与文学批评的“人学”话语的现代性优势,也反映出了五四反传统对文学本体论建构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白话诗语言欠精练。是与生俱来之病。本文就诗歌语育精练的内涵作了一些探讨,对白话诗语言欠精练的问题作了一些分析。认为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并就作者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几点措施:认真写作;努力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习古典诗歌;热爱母语,深入民间采风。  相似文献   

17.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五四运动是多方面力量角逐的结果,正是在多种力量的较量与合作中,五四运动才得以爆发、深化,并迅速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基于《申报》等报纸的报道,五四运动背后的社会团体包括两大类:政治团体和民间团体。政治团体包括:官方政治团体、在野政治团体(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民间团体包括:学界、商工界、报界和留学生团体。这些团体间力量的角逐,揭示了五四运动爆发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说古文今译     
从上世纪早期初兴时起,古文今译就不乏反对者。百年来的今译实践虽然产生了大量今译书籍,然鲜有如人意者。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古籍今译呈现一哄而起的局面,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人们认为的古文今译的几种功用或者不能成立,或者不那么有效。今译固然有其功用,但实际上它主要是译给自己看的,不是供给别人读的。就现状而言,将今译公开出版多数情况下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19.
略谈钢琴诗人肖邦作品的诗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凤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1):153-154
肖邦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其作品在形式上追求一种如诗的结构,在细节上运用巧妙,作品蕴涵了丰富的感情,做到了“情”与“形”的完美结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带着浓浓的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