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温下花岗岩热物理特性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介质固热耦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平面应变模型下,进行了花岗岩热物理特性的数值试验,在韦泊随机分布下对热膨胀系数变化引起的花岗石热破裂温度的变化做了详细研究,揭示了花岗石热物理特性与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高温后花岗岩密度及波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25块花岗岩试件在经历不同高温前后的密度、纵波波速等物理特性常数,并由测得的纵波波速间接计算出花岗岩的弹性模量,同时应用力学的常规压缩方法直接测试计算了岩石的弹性模量,分析了经历不同高温后花岗岩密度、纵波波速和弹性模量的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表明,经历高温后花岗岩的密度和纵波波速等物理特性常数与常温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而且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减小的幅度增大,但是纵波波速的变化幅度要比密度的变化幅度大得多;根据物理特性常数计算的弹性模量的变化幅度要远大于根据力学常规压缩方法测试计算的弹性模量的变化幅度,这说明经历高温后岩石物理性质(纵波波速等)的变化比力学性质的变化更剧烈.  相似文献   

3.
热防护材料高温导热系数是进行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不可或缺的参数。通过热防护材料导热系数理论分析以及传统稳态法试验原理数学推导,说明了热防护材料导热系数物理本质。探讨了试验温差对热防护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的重要性和传统稳态法在测试热防护材料高温导热系数时的技术局限性。基于热防护材料内部温度分层特征以及导热系数-温度非线性关系函数形式直接假设,提出并分析证明了两种适用于大温差测试条件的热防护材料高温导热系数试验方法。对热防护材料高温导热系数获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未风化花岗岩为实验对象,在高温高压三轴力学实验系统上开展三轴压缩实验,分析了三种加载速率下岩样温度、围压对峰值强度、弹性模量的影响,探讨了岩样热损伤演化规律的加载速率效应,建立了花岗岩冷损伤方程。结果显示:在100℃时,加载速率增大,低围压区岩石由延性转向脆性,渐进破坏向突发失稳转变;在500℃时,加载速率增大,低围压区弹性模量硬化明显,失稳模式为准突发失稳;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在低温30~200℃时峰值强度的增加显著,在较高温度200~500℃时峰值强度的增加幅度降低,随着围压的升高,加载速率使峰值强度增强作用降低;各级岩石温度条件下,加载速率与弹性模量相关性不显著;低围压时弹性模量增幅较大,高围压时弹性模量增幅较小;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弹性模量损伤与岩石温度的关系由线性转变为非线性的临界围压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了大试件花岗(Φ0200 mm,长400 mm)在三轴压力(轴压860 kN、围压1150 kN)状态下随温度变化的热破裂声发射噪声规律,辨别出了高温三轴应力条件下岩石热破裂的声发射中的噪声.同时,对实验各个阶段中噪声产生的原因以及噪声对岩石声发射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风化岩石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物理特性的变化情况,选取风化花岗岩为试样,在冻结温度为-40℃,融解温度为20℃条件下分别进行0,10,20和30次冻融循环实验,并进行单轴抗压强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岩石的质量在冻融后增大,且每组岩样的平均质量变化率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风化花岗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冻融系数、风化程度系数都逐渐降低;在30次冻融循环作用下,岩样由中等风化岩变为强风化岩。  相似文献   

7.
冷冻干燥草菇有效导热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以线热源探针法测定冻干草菇的有效导热系数随冻干压力的变化关系;并与基于实际冻干过程的拟稳态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相接近。基于上述测定结果,又计算了草菇冻干过程的升华阶段时间,均与实验结果吻合。文中还对两种测定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认为线热源探针法简便快捷,能较准确地测定冻干食品的有效导热系数,为深入研究冻干热质传递过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局部加热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小型导热仪的结构,给出了对几种不良导热材料的测试结果。试验表明,局部加热法设备简单,可对试件进行现场及非破坏性测量,测量结果与文献报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干热岩利用介质发电过程中,其内部不同温度梯度的岩层会产生温度交替变化,研究循环高温作用下岩石的渗透性可提高其利用效率。本文开展了循环高温(400 ℃和600 ℃)冷却后花岗岩的气体渗透率试验,探讨温度、循环次数、冷却方式、围压对花岗岩内部流体传输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花岗岩气体渗透率在循环高温冷却作用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增加,温度越高,岩样劣化越明显,高温淬火普遍比自然冷却劣化严重。岩样第一次高温冷却后的损伤程度最为严重,质量损失率均占6次循环过程总质量损失率的近一半。岩样表观渗透率在2次循环后增大了两个数量级(从10^-18 m2到10^-16 m2)。第4和第6次循环,其表观渗透率在高温淬火冷却下有缓慢增长,在自然冷却下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0.
从接触热阻的基本概念出发,在同心复合圆筒体平面应力的条件下,分析了稳定态线性热传导对接触热阻的影响,建立了总温差与无因次接触压力和无因次接触热阻的关系,并计算分析了复合圆筒体的组成材料、配合程度和表面粗糙程度对无因次接触热阻的影响.所提出的理论分析方法及计算结果,对同类情况下工业热接触的数学模化和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我校研制成功的,用于测定绝热材料表观导热系数的双试样保护热板1400K高温导热仪。测定了岩棉和硅酸铝毡二种绝热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测试结果与国外同类材料的数据相比,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简述有机金属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该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近年来在研究Bi系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微观结构、探索其高温超导相的形成机理所获得的主要结论,并介绍了在提高Bi系高温超导体的零电阻温度Tc和高Tc相含量以及Bi系超导材料的实用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
多向应力作用下的金属材料热疲劳问题.在70年代初,日本学者平修工,井上达 雄等人曾进行过研究,提出了用当量应变范围评价多向应力作用下的热疲劳寿命方法. 作者在此基础上.对合金材料GH36在较大应变范围下的热疲劳问题进行了研究。 试验机为热裂型.瞬时应力和应变用有限元法求出,然后定出裂纹萌生点的当量应变 范围。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当量应变范围,裂纹长度小于0.2mm;热疲劳寿命比当 量温度下的高温低周疲劳寿命低;当裂纹长度等于0.2mm,热疲劳寿命与当量温度 下的高温低周疲劳寿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用比较瞬时法测定新型复合肥溶液在pH=2,浓度为15%,20%,30%,50%,60%,70%和温度为20,30,40,50,60℃下的导热系数。测量误差在±2%以内。其导热系数与样品的浓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较低浓度15%,20%,30%时,其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变化;在较高浓度50%,60%,70%时,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曲线变化,我们认为:温度较高时。是因样品内有微量分解所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了碳化硅块材,分析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对碳化硅块材的密度、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硬度的影响,并对其高温导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800℃,保温时间为5min时,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能够获得致密度为98%的碳化硅块材.与传统热压烧结相比,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的碳化硅块材的热导率略低,其主要原因是放电等离子烧结的保温时间较短与烧结样品的致密度略低,且晶界结合性较差所导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引信工作环境的特点,以典型的引信组件及其电子元器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引信组件及电子元器件在高温和高过载下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为提高引信系统的可靠性水平提供了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8.
由于常规油井水泥无法适应热采带来的高温环境,采用改性硅酸盐水泥是稠油热采井固井的主要手段。针对耐高温改性硅酸盐水泥进行了调研与梳理,分析了G级油井水泥的高温衰退机制,总结了目前中外的硅酸盐水泥抗高温技术及其抗高温机理。调研发现:加砂是目前最重要的硅酸盐水泥抗高温手段,在300℃以上的热采井中,常规密度水泥浆体系应掺入45%~60%、细度200目左右的硅粉。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颗粒级配并添加各类水泥外加剂可以进一步增强高温环境下水泥石的性能。除硅粉以外,中外学者也开发了其他抗高温添加剂,廉价优质的新型抗高温添加剂仍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对混凝土在高温和常温时力学性能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高温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应力应变关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