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阐明温度和光照对高山姬鼠能量收支的影响,对不同温度和光照驯化条件下高山姬鼠的食物的总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消化率和可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于高山姬鼠的能量收支影响差异显著,低温和短光可以增加高山姬鼠的总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消化率和可代谢率,说明在季节性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高山姬鼠在低温和短光条件下通过增加能量摄入和消化水平来维持生存.  相似文献   

2.
以南方常见种之一黑腹绒鼠(Eothenomeys melanogaster)为对象,经过(5±1)℃冷驯化0,7,14,21,28 d后,测定其体质量、能量收支、基础代谢率(BMR)和非颤抖性产热(NST)等代谢产热指标及褐色脂肪组织(BAT)的产热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体质量随冷驯化时间的延长缓慢下降;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BMR和NST呈现增加的趋势,21 d达到最高水平或趋于稳定;随着冷驯化时间的逐渐增加,BAT的相对质量、线粒体蛋白含量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均明显提高,21 d达到最大值.说明在寒冷胁迫下,黑腹绒鼠采用增加能量摄入和提高产热能力等对策维持能量的收支平衡.而黑腹绒鼠代谢和产热模式的特点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性及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在冷驯化49天下(5±1℃)横断山的固有种-大绒鼠代谢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延长,大绒鼠的体重、体温降低;BMR和NST增加,这些说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采取适当降低体重和体温、增加BMR和NST产热等途径来维持能量代谢平衡.这种能量对策很可能是横断山小型啮齿动物特殊的能量对策,对其生存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为横断山区的固有种.在冷驯化((5±0.5)℃;光照:12L∶12D)过程中,大绒鼠体重降低,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sis,NST)随冷驯化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与NST增加相应,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的总蛋白质含量(Total protein,TP)和线粒体蛋白含量(Mitochondrial protein,MP)、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线粒体状态IV呼吸能力和$-磷酸甘油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了显著增加.这些变化是大绒鼠在低温下产热增加的细胞学基础.但是,不论是NST、还是细胞水平的变化强度,均没有典型的北方种类强烈,表现出对横断山区特殊的产热适应特征,很可能代表了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在冷适应条件下的产热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其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17.5~27.5℃的范围内,大麝鼩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36.40±0.05)℃;热中性区为20~30℃;基础代谢率为(4.37±0.14)ml O2/(g.h);最小热传导为(0.32±0.01)ml O2/(g.h.℃)。大麝鼩的摄入能为(4.40±0.43)kJ/(g.d),消化能为(4.03±0.40)kJ/(g.d),可代谢能为(3.95±0.39)kJ/(g.d)。消化率为(91.41±0.88)%,可代谢能效率为(89.58±0.87)%。总之,大麝鼩体温和热传导相对较低,BMR较高,TNZ相对较宽,消化率较高。这些特征可能与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测定了成都麻羊日食量、日排粪、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牧草、粪、尿的热值,估测了甲烷气产量和热值。计算出了成都麻羊种群的摄入能、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以及该草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上的能流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分析了成都麻羊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型哺乳动物的最大持续能量摄入(sustained energy intake)和消耗可能受到其生理方面的限制。研究测定了哺乳期大绒鼠在运动和非运动条件下的体重、静止代谢率、食物摄入量、胎仔数和胎仔重。结果表明:运动显著降低大绒鼠的体重;但是显著增加大绒鼠的静止代谢率和食物摄入量。两组动物的胎仔数变化差异不显著;但胎仔重运动组显著于非运动组。结果说明哺乳期的大绒鼠运动条件下主要通过增加食物摄入量来弥补能量支出的需要,而投入后代的能量较少,支持热散失假说。  相似文献   

8.
彭银辉  黄国强  李洁  唐夏 《广西科学》2013,20(3):219-225
为了研究餐后温度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33~34g的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摄食时温度为20℃,餐后温度分别为14℃(T14)、17℃(T17)、20℃(T20)、23℃(T23)、26℃(T26),养殖30d后,考察褐牙鲆的生长速度、摄食量、消化率、饲料转化效率及其能量分配情况。结果显示,T17、T20、T23处理的幼鱼生长速度比T14和T26处理快;T14处理的幼鱼摄食量明显比其它处理少,T20、T23处理的幼鱼摄食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随餐后温度由14℃提高到26℃,幼鱼能量消化率显著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下降,摄食能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逐渐下降,排粪损失的能量比例逐渐下降,代谢能的比例逐渐增加;单位体重鱼体日摄食能随着餐后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生长能和排粪能也呈现类似趋势;代谢能随餐后温度的提高明显上升,排泄能略有上升。这表明温度主要通过改变摄食量来影响褐牙鲆幼鱼的生长,与恒温相比,餐后温度没有对褐牙鲆产生促生长作用,较低的餐后温度能够降低幼鱼的能量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分配于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温对高山姬鼠体重调节的影响,测定了30℃条件下高山姬鼠的体重、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摄入能和血清瘦素含量。结果表明:在热驯化过程中下,高山姬鼠体重变化差异不显著;但摄入能、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显著降低。血清瘦素含量和摄入量呈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高山姬鼠在高温条件下会降低产热来适应这一环境条件,瘦素可能参与了高山姬鼠的体重调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限食对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形态的影响,按其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半饥饿组和1/4饥饿组进行驯化,驯化结束后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形态变化.研究发现,随着限食程度的加大,半饥饿组和1/4饥饿组的体质量、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体脂质量分数、糖原含量、消化道绒毛高度、宽度及肠壁截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呈降低趋势,器官鲜质量、消化能、消化率、消化道长度呈升高趋势.表明限食是影响树麻雀消化道形态改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在限食条件下,树麻雀通过降低体质量,增加摄入能、改变消化道形态结构,消耗体内的能量储备和减少基础能耗来缓解食物短缺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大绒鼠妊娠期是否出现瘦素抵抗(Leptin resistance)。测量了野外捕捉的42只成年雌性大绒鼠的体重、脂肪重量和血清瘦素浓度。结果发现,有怀孕鼠8只,体重和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高于非怀孕鼠34只。血清瘦素浓度与体重和脂肪含量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妊娠期大绒鼠可能存在瘦素抵抗,允许其体重调节点升高,适应妊娠期能量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能量收支反映的是自然条件下动物的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是动物生存机制和生理生态学特征研究的重要指标.目前,研究小型哺乳动物能量收支的方法是采用代谢笼测定法,其不足是:在实验过程中,动物的体重一直在降低,而实验结束后,动物的粪便、尿液和食物残渣不易准确分离出来,这样就影响到采用该方法测定动物能量收支的准确性.使用烘干的巢材,保持动物在原饲养笼中,减少环境变化对动物造成的影响.比较了使用巢材和在原饲养笼中使用金属网垫两组动物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在原饲养笼中使用巢材测定能量收支状况能更好地反映动物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乌珠穆沁育成公羊为研究对象 ,在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地区冬春季节测定不同持续时间的能量、蛋白质限制对于蛋白质消化率、代谢率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 1 )试验分期和试验期温度是独立于营养限制而显著影响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因素 ( 2 )蛋白质消化率、代谢率随着营养限制的持续而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 ,当营养限制结束后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 ( 3)蛋白质消化率受环境温度影响不明显 ,蛋白质代谢率随环境温度升高出现先降后升的明显趋势 ( 4 )蛋白质消化率、代谢率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干物质食入量、能量蛋白比、蛋白质食入量和试验分期、环境温度进行数学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4.
 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新型热力循环在Kalina循环基础上增加贫氨溶液回热支路和抽气回热支路以提高热力循环效率。应用能量守恒原理和热平衡方程对新型热力循环--国海循环进行理论研究,计算了不同的透平入口蒸汽压力、氨水混合工质浓度、温海水温度和冷海水温度条件下的循环效率。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氨水混合工质浓度对国海循环效率影响显著,冷热源温度确定的条件下存在最优的氨水混合工质浓度使得循环效率最高,当温、冷海水温度分别为26、5℃,氨水工质浓度为92%时,系统效率最大达到4.56%;当氨水混合物浓度不变时,循环效率随透平入口蒸汽压力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存在极大值;冷海水入口温度对循环效率影响很明显,而温海水温度对循环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体重和能量代谢的生理调节对动物适应食物短缺的作用和意义,将成年KM小鼠按自由取食量的75%和50%随机限食四周,再重喂食四周.分别测定了摄食量、基础代谢率(BMR)和脂肪含量.限食75%和50%使BMR和消化道重量显著增加,体重、胴体重、脂肪含量显著降低;重喂食后,BMR和体重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动物通过能量代谢和体重调节以适应不同程度的食物资源短缺的应激环境,通过增加身体能量贮存以增强应对食物短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笼养白头叶猴食物能量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1月~12月对饲养在广西扶绥珍贵动物保护站内的白头叶猴进行了食物能量代谢的研究。笼养白头叶猴在夏季雄猴能从食物中获得362242±13297kJ能量,从排便和排尿中损失100111kJ能量,获得净能量259937kJ;雌猴每天能从食物中获得314542±1722kJ能量,从粪便和尿中损失91418kJ能量,获得净能量223127kJ。在冬季雄猴能从食物中获得513067±1480kJ能量,从排便和排尿中损失100625kJ能量,获得的净能量412146kJ;雌猴从食物中获得480540±20797kJ能量,从排便,排尿中损失74684kJ能量,每天净获得能量405852kJ。笼养白头叶猴平均每天每只摄入200g~258g干重物质,相当于体重的3%的重量。白头叶猴的消化能为335748kJ,食物消化率为804%,尿能损失9885kJ,能量代谢率为9705%。  相似文献   

17.
饥饿时间对日本沼虾能源物质利用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饥饿时间对不同体重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能源物质利用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初期日本沼虾主要依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随着饥饿时间增加,开始部分消耗体内的蛋白质,最后完全依赖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虾体营养组成和含量影响供能物质的利用.能量收支方程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日本沼虾代谢活动减弱,代谢能(R)逐渐降低,而排泄能(U)逐渐增加,体重对日本沼虾能量收支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高山姬鼠在长期充足摄食条件下是否存在瘦素抵抗,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15只健康雄性高山姬鼠进行实验,体重为32.98±0.96g,喂以充足的小鼠标准饲料.在(25±1)℃(光照12L:12 D)条件下驯化3个月,测定其体重、摄入能、脂肪重量、血清瘦素含量.结果显示,8只高山姬鼠的体重维持稳定(正常组),为(33.94±0.83)g;而另7只高山姬鼠体重显著增加(肥胖组),为(50.58±2.00)g.肥胖组体重、摄入能及血清瘦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脂肪重量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分析知,高山姬鼠的血清瘦素含量与体重、脂肪重量和摄入能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高山姬鼠可能存在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22.5±2.50)℃,盐度30~32,pH 7.8~8.3,光照1 000 lx的条件下,分别对切除眼柄和未切除眼柄的台湾海峡日本囊对虾亲虾(平均体长(19.2 ±0.95) cm,平均体质量(82.7±10.57) g)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性腺发育及能量转化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组(切除眼柄)日本囊对虾的摄食量与摄食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未切除眼柄),夜间摄食强度分别为白天的1.39倍和1.28倍(p<0.01);促熟期间实验组亲虾摄食量保持上升之势,而对照组为上升与下降交替出现.2)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性腺指数(GSI)的增幅分别为504.07%和91.42%(p<0.01);性腺的干/湿质量比值(G_d/m)亦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亲虾的躯体能值(E_b)均略有下降,性腺能值(E_g)实验组增幅大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从能值的角度来看,繁殖期间的亲虾表现为负生长;实验过程中,饵料转化效率(FCE)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17%和1.76%,饵料能量转化效率(ECE)分别为14.30%和2.37%,均为实验组大于对照组. 说明切除眼柄可以提高日本囊对虾亲虾的摄食量和摄食强度、促进性腺发育并提高其能量转化效率,亲虾性腺发育期间的能量除主要由食物转化之外,还消耗了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储能.由此可以了解日本囊对虾亲虾繁殖期间的摄食规律、性腺发育情况和能量转化特点并为其养殖阶段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