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基于空气动力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的缺陷失效路径与失效速率的仿真系统,来寻找裂纹缺陷在安全临界域速率拐点及a_N的临界值,进而建立一种全新的评估压力容器剩余寿命的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2.
机械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各种裂纹缺陷。为了保证含裂纹结构的使用安全,本文基于韧性断裂准则和最大周应力准则建立了含裂纹结构的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的分析模块。利用上述分析模块探索了裂纹深度和裂纹倾斜角对含裂纹AL2024铝板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的影响能力,并利用回归分析分布拟合出了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的分析模块准确可靠;剩余强度随裂纹深度和裂纹倾斜度成指数变化,裂纹深度从15 mm增加到40 mm,裂纹倾斜角从60°减小到0°过程中,剩余强度从249.50 MPa减小到79.78 MPa,说明从剩余强度上讲深裂纹和小倾角裂纹对结构危害较大;剩余寿命与裂纹深度和裂纹倾斜角也成指数关系,在研究范围内随裂纹深度的增大和裂纹倾斜角的减小剩余寿命从148871减小到4481,说明从剩余寿命上讲深裂纹和小倾角裂纹危害较大。研究结果表明深裂纹和小倾角裂纹对结构危害较大,在周期性检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同时该方法对于结构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的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含裂纹缺陷压力容器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问题,在裂纹缺陷的安全衰减路径仿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预测裂纹缺陷疲劳扩展寿命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裂纹长度和深度的几何关联变化模型,基于该关联模型与失效评定图(FAD)仿真裂纹缺陷的安全衰减路径轨迹,然后采用数学积分方法求解安全衰减路径的长度和剩余轨迹线段长度,以此为度量建立裂纹缺陷安全裕度及损伤程度的计算模型,结合低周疲劳试验数据,在Lemaitre能量损伤理论上建立一种裂纹疲劳扩展寿命预测模型。此外,本文对某压力容器进行了算例分析,并运用本文提出的模型计算结果与Paris公式的计算结果及扩展有限元仿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压力容器含裂纹缺陷的疲劳寿命评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用概率断裂力学的方法,对含有初始裂纹的压力容器在给定可靠度下的运行寿命进行预测。为容器的检验标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观点,对二级加载下混凝土疲劳剩余寿命进行分析,发现了分岔现象,从而验证了在多级加载下混凝土疲劳损伤累积与加载顺序有关,并呈非线性,在考虑加载历史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下,基于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提出了预测混凝土疲劳剩余寿命的新方法,实例计算证明该方法概念明确,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腐蚀管线的剩余寿命预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预测管线的腐蚀变化趋势及腐蚀对管线结构完整性的危害是评价管线剩余寿命的关键步骤。将影响管线剩余寿命的各种因素看成是分布各异的随机变量,建立了预测管线失效的概率数学模型。利用这一模型,研究了腐蚀速率、缺陷深度、管道壁厚和工作压力等因素对管线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的不确定性越大,管线的可靠性越低;缺陷深度在腐蚀缺陷形成初期,对管线的可靠性有很大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蚀速率将对管线的可靠性有较大影响。对一条输油管线,基于管线腐蚀检测数据,对1km长度的管道进行失效概率统计分析得到的腐蚀速率能够对管线全线的安全状况做出合理预测,从而为管线的进一步维修与检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材料疲劳性能变化规律与剩余寿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5号钢材料在疲劳过程中其机械性能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以显微硬度作为材料疲劳损伤检测参量,以及实现零件剩余寿命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现役水工钢闸门结构剩余寿命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可靠性原理,确定了现役钢闸门结构构件最低可靠度设置标准.采用类比的方法确定了现役钢闸门结构可靠度评估时荷载的统计参数,建立了钢闸门结构构件抗力的衰减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现役钢闸门结构剩余寿命预测算法,并以受弯构件为例,对其剩余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预测闸门构件剩余寿命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地预测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创新性地用无迹卡尔曼、遗传算法和粒子滤波算法融合得到的融合方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用无迹卡尔曼算法的滤波结果所构造的建议分布代替标准粒子滤波算法中的重要性密度函数,用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和变异过程代替其重采样过程,将3种算法相融合,用于电池的剩余寿命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标准粒子滤波算法的估算结果,所提的融合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粒子退化程度,并抑制粒子多样性丧失,其对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的误差更小,更接近实际值。用该融合方法预测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时有更高的精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油气管道剩余强度有限元模拟分析及剩余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蚀是油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的消极因素,研究腐蚀的发展规律,确定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并以此为基础预测管道的剩余寿命,对管道运行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在役管道为研究对象,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管道的腐蚀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管道在未来确定时间的剩余强度;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的失效准则,确定了管道的剩余寿命;预测了管道在未来某一时间的运行可靠性.研究结果对管道运行与维护补强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反应堆压力容器密封面清洗机主要用于密封面O环压道表面污物、附着物的去污清洗。通过清洗,压力容器密封面可进行后续的检查及相关维修活动工作,以确保反应堆压力容器获得良好的密封和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还可显著降低现场维修人员在清洗、抛光时受到较大辐射剂量的侵害,实现反应堆维修人员辐射防护最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缸压力容器,进行了长缸压力容器的结构优化设计.采用响应面代理模型和混合整数序列二次规划方法( mixed integer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MISQP)对长缸压力容器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最大等效应力σmax小于等于和287. 5 MPa和长缸压力容...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服役后期平台在延寿服役期内的安全性,需要对其结构整体剩余寿命可靠度进行预测.因此,重点研究了在随机波浪载荷作用下平台部分构件动力失效和疲劳失效时,平台整体时变可靠度预测方法.采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和首次超越失效准则,计算平台构件的疲劳寿命可靠度和动力可靠度,搜索并删除失效概率较大的构件,运用波浪增量动力分析法找出平台结构所能承受的极限波浪载荷,再结合服役海域波浪统计资料,计算平台结构系统整体时变可靠度以预测其剩余寿命.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简便性.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压力容器中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振动时效的机理,由于振动时效中激振设备的激振频率太低,不易使大型压力容器产生共振,故时效效果不明显·波动时效法是利用移动激振力使构件在共振范围内产生共振,当波动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叠加值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时就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从动力学方面对波动时效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波动共振条件既当波动振动的激振力频率ω等于构件的固有频率加上或减去旋转角速度与节径数的乘积时,将使构件产生共振·以悬臂圆柱壳为例,计算了固有频率及轴向波动应力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波动时效法可以使大型压力容器中的残余应力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5.
汪菁  苏炜 《河南科学》2010,28(3):319-321
砖混结构房屋的剩余寿命预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结合地区特征综合分析.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在分析勘察设计、施工质量、人为损伤、构件老化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对郑州地区砖混结构房屋使用寿命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砖混结构房屋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对锈蚀钢筋的材料性能变化和混凝土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研究,建立了一般大气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力衰减随机过程,对服役全过程可靠度指标进行了动态观察.依据电化学原理,建立计算钢筋锈蚀量的数学模型.在实际β水准和耐久性失效水准的基础上给出计算结构剩余寿命的方法.同时,运用实际检测和实验验证了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正确预测大型或特大型机械设备的在役齿轮寿命,对于确定设备大修周期、预防事故发生有重要意义。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有载荷定寿法、应力定寿法、应变定寿法等。本文应用基于名义应力——寿命曲线的广义M:ner法则手出了在投齿轮一定可靠度下的剩余疲劳寿命公式,希望为人们预测在投齿轮剩余疲劳寿命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各种表面裂纹疲劳扩展分析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两类预测表面裂纹疲劳扩展中的形貌变化及其剩余寿命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Cycle by cycle”方法的估算最为准确,川原正言等的经验方法也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压力容器与切向接管结构应力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强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压力容器与接管切向连接部位进行了应力分析,获得了该部位的应力分布信息,并与正交接管连接结构形式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压力容器的切向接管连接结构,使连接区域及其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复杂化,并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其应力集中系数随接管与筒体连接处距离的增大而快速降低;各类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接管与筒体连接处且位于接管上部位的内侧区域,是筒体失效的危险区域;与压力容器正交接管开孔连接结构形式相比,采用压力容器切向接管连接结构,其连接部位的应力分布更趋复杂化,有更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另外,本文还详述了采用JB4732—1995应力分析设计标准对压力容器与接管切向连接结构进行强度评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