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物体流变失稳的概念出发,对岩石试件的弱化失稳.流变先稳的过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岩石试件的流变失稳是在外力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原有的平衡状态,此时试件内变形和应变加速度趋于无穷。提出了试件流变失稳的理论判据。文中最后从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概念出发,对简单的流变模型建立的微分方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指出工程中常见的影响失稳的主要因素是应力峰值的转移与岩性的变化。并认为无论何种因素导致的围岩应力处于全程应力曲线的峰值强度后.对平衡系统的稳定性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
木材断裂韧性KIC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边切口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以测定木材断裂韧性K_(IC)值;同时探讨了试件厚度对K_(IC)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文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可行的;(2)试件厚度对K_(IC)值无显著影响,但以薄试件为好。  相似文献   

3.
岩石Ⅰ、Ⅱ复合型断裂判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点弯曲、四点弯曲的断裂试验方法对岩石的断裂韧性以及Ⅰ-Ⅱ复合型断裂判据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岩石的Ⅰ-Ⅱ复合型断裂判据:K_Ⅰ~2+AK_ⅠK_Ⅱ+BK_Ⅱ~2=K_(ⅠC)~2并将试验结果与最大拉应力(σ_(θ_(max)))理论和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S(θ_(min)))理论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渗透压下岩石翼形裂纹面部分闭合情况下的破坏行为,建立多裂纹间相互作用下压剪翼形裂纹的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岩石翼形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分析不同起裂角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随岩石翼裂纹长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基于摩尔-库伦准则,推导考虑裂纹间相互作用的部分闭合型裂纹的断裂韧度表达式,得到岩石在压剪应力作用下Ⅰ,Ⅱ型裂纹的复合断裂判据.分析结果表明:裂纹间相互作用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效果显著;应力强度因子在起裂角为65°左右时达到最大;应力强度因子对裂纹起裂角和翼形裂纹长度较敏感,对裂纹闭合度的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对用三点弯曲疲劳实验得到的调质40Cr钢的疲劳寿命与应力强度因子幅之间的实验曲线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交变加载(疲劳)断裂韧性指标K_(IF)和断裂的疲劳次数(疲劳寿命)N_f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依据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质以及中心裂纹圆盘试件在脆性材料断裂韧度测试方面的优越性,提出了在霍布金森压杆上使用中心裂纹圆盘试件来测试岩石动态断裂韧度的试验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对该试验系统的纯Ⅰ型加载情况下的三维动力学有限元计算,系统的分析了加载脉冲上升沿对岩石类材料动态断裂韧度测试的影响。通过比较中心裂纹圆盘试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近场解和远场解,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动载荷脉冲上升沿时间对岩石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从而选择合理的时间值。  相似文献   

7.
从断裂动力学问题的非线性性质和能量观点出发讨论了运动裂纹止裂判据的正确提法,指出了目前广泛使用的运动裂纹止裂判据的不适当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裂纹的止裂判据。研究表明,裂纹失稳扩展时存在一个极小的速度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FRANC2D软件对中心裂纹试样、单边裂纹试样和双边裂纹试样进行计算分析,比较研究了位移相关法、虚裂纹闭合法、J-积分法等3种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和最大周向应力准则、最大应变能释放率准则和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等3种裂纹扩展判据.结果表明:3种计算方法中,J-积分法和虚裂纹闭合法计算精度优于位移相关法,虚裂纹闭合...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有限元计算不收敛、坡体位移突变和潜在滑移面塑性区贯通这3种边坡失稳判据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边坡失稳的综合判据法,即先进行小变形有限元计算,以计算不收敛为边坡失稳判据,后进行大变形有限元计算,以位移突变为判据。采用综合判据法、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一个标准算例和一个工程实例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并与常用的简化Bishop法进行比较,二者所得安全系数接近,证明了边坡失稳综合判据法的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45#钢动态断裂韧性测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旋转盘式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对带周边切口的短圆柱小试件(45#钢)进行了室温下的平面应变型弹塑性材料动态断裂试验。用试件两端的平均载荷—相对位移曲线(P-δ)来推广Rice公式确定动态J积分,采用柔度变化率法确定起裂时间,从而获得表征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JID。冲击拉伸试验表明,作为典型的应变率相关弹塑性材料的45#钢,其断裂韧性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切缝尺寸对大理岩动态断裂韧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缝尺寸对能否测得有效的岩石动态断裂韧度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本文从宏观上探讨了切缝尺寸对大理岩动态断裂韧度的影响 ,并用分形理论从微观上对其进行定量研究 ,获得了满意的结论。图 4,表 1 ,参 4。  相似文献   

12.
压剪复合应力强度因子和混凝土压剪断裂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裂纹构件在压剪荷载作用下,裂纹面将闭合.本文在对裂纹前缘应力场的奇异性分析后,得出裂纹尖端只存在K_Ⅱ的结论.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在压剪情况下的破坏仍符合库仑-莫尔准则.因此,本文对压剪断裂提出了考虑裂纹面闭合和材料内摩擦双重影响的判据:在起裂时,是纯Ⅱ型扩展;其后是沿裂纹扩展方向剪断;并给出两个判据式.经8组单边裂纹压剪试样的试验验证,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INSTRON试验机,开发了高速加载试验控制软件,并利用该软件进行岩石动态断裂韧度试验研究,试验表明:INSTRON试验机和开发的软件结合,能对各种材料进行动态断裂试验,并能揭示岩石动态断裂韧度存在的某些特征,是在中等应变速率加载范围内进行高速加载试验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4.
焊接接头低温断裂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不同焊缝比例的C—Mn钢焊接接头的4PB试样和COD试样低温断裂参量,比例小于一定值时解理裂纹起裂于母材各区,韧性可以用σf/σy较窄的分散带表征;当焊缝金属比例大于一定值时,解理裂纹主要起裂于焊缝的过热区或亚临界再热区,韧性也可用相应的σf/σy较窄的分散带表征,而且σf/σy值和4PB断裂能量E,COD试样的COD值下限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说明可用分散度小的σf/σy表征一个微观不均匀的焊接接头的韧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Liebowitz非线性能量法进行了修正和改进,而且将作者的方法与由ISRM获得的岩石材料的非线性断裂韧度值以及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作者的方法和ISRM工作组的建议方法以及由Work方法所得值是基本相近的。  相似文献   

16.
压剪应力状态下脆性岩石复合断裂准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南桐大理岩、嘉陵江石灰岩和南桐须家河组细粒砂岩在两种压剪应力途径下复合断裂的实验结果;讨论了脆性岩石在不同应力途径下的断裂机制和破裂形式,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在压剪应力途径下的脆性断裂准则可以表示为: AK_I~2+BK_IK_(II)+K_(II)~2+CK_I=β(K_(I·IIc))~2  相似文献   

17.
复合岩石的破坏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假设各组分岩石遵循Mohr-Coulomb强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岩石的破坏准则。所用“复合等效方法”使复合岩石的破坏准则由各组分岩石的强度参数(C_,φ_i)和几何参数(λ_i)确定,并由此论述了由复合岩石实验结果确定各组分岩石强度参数的方法。三轴实验结果表明该准则对描述复合岩石的强度特性具有相当高的精度,为成层岩体中的岩石工程计算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在Instron电液伺服控制试验机上进行岩石断裂韧度测试的一种新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对控制中的应变通道作了有效的扩展改进,从而可成功地同时获得试样上3个点的位移信号(2个加载点位移LPDⅠ,LPDⅡ以及裂纹嘴张开位移CMOD),文中所提出的V型切口三点弯曲、短棒拉伸测试装置以及多功能岩石加工机成功地解决了岩石断裂试样制备中的难题.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测试技术和研制的加工测试装置不但具有很高的精度,而且也非常方便、经济和有效.特别适用于岩石、混凝土和陶瓷材料的断裂韧度测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采用双扭方法测定岩石断裂韧度K_(10)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法不仅可行而且可以避免其它方法在测裂纹长度、预裂方式及塑性修正等方面的复杂考虑和繁琐计算,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埋地输油管道的断裂失效概率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编制了断裂失效概率的计算程序,并对某输油管道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R6通用曲线、R6附录8的C-Mn曲线、CVDA-84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和K1因子等4种断裂判据在服役初期的差别微小,但在服役后期,它们之间的差别增大。在所有的参数,初始裂纹深度、断裂韧性、流变应力和管道壁厚等参数对管道断裂失效概率的影响最大,选定的概率分布类型对失效概率的计算结果也有影响。利用水压试验方法可以明显地降低管道在运行时的断裂失效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