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知识分子品格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是实施这一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作家、文学史家以及当下热点问题的评析将有助于学生知识分子品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它对现代公民思维品格、环境伦理观、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的养成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地理素养的内涵和特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家凯文.瑞安品格教育的5E理论从榜样、认知、情感、环境、体验等多方面入手,致力于良好品格的养成。它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把握了人性的特点,把握了价值内化的规律。情感能力的养成与良好品格的养成都属于非智力教育,都很重视教育的个体价值,都需要一个价值内化的过程,因而品格教育的5E理论对大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美国新品格教育问题,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青少年糟糕的道德状况和现代道德教育的困境诱发了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兴起,以社群为基本特征的新品格教育表达着自身的价值诉求———达成道德共识。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曲云 《科技信息》2008,(3):124-124
“品格”这一概念又被称为“性格”、“人格”,往往强调的是人的内在的、道德或伦理方面的修养。近来,美国的托马斯·里克纳和马修·戴雏森教授从一种整合的视角给品格下了一个定义,认为品格包括两部分:优越品格(Perfbmance character)与道德品格(moral character),且两者均由八种品格的力量加以阐释。这种新的认识有助于打破那种以学术压力为借口而抱怨没有时间留给德育的说法,为“德育与智育”之间的相互促进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健康向上的学术品格是高校学报的立身之本。求真、创新、开放、包容的学术品格是高校学报的本质属性。编辑深厚的学术修养是塑造刊物学术品格的根本基础。编辑以塑造学报学术品格为已任,才能在工作中焕发激情,建立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塑造学术品格的坚定信念有助于克服期刊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帮助编辑正确看待与处理人情稿、版面费、期刊评价等各方面的问题,以正确的心态积极投身于名刊名栏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而研究生的教育除了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以外,人格品德的教育也同样至关重要.一个具有德智体全面合格的人才,才是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该文对如何培养健康、阳光的研究生品格和人格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分别从努力塑造阳光品格、激发阳光追求、锤炼阳光心态、倡导阳光交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尹衍波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2):90-91,89
品格教育是终身教育,职业教育是阶段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阶段教育中,实践职业品格教育,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办学方针的重要措施,是解决院校与企业人才供需两难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可以从导课、讲课和结课三个阶段践行职业品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做人的基本操守。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担负着教育学生使其健康成长的艰巨任务,其教育对象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兴趣爱好的生命群体。班主任要带领班集体,培养孩子们的思想品格,陶冶他们的情感气质,养成他们的活动能力,开拓他们的知识眼界,而这些都要求班主任有创建学生良好、健康心理环境的思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纪录片这种动态视觉文化样式,探析纪录片所蕴含的品格,透视视觉文化的意义与目标:真---历史品格的书写、善--文化品格的统一、美--美学品格的提升之追求.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最早,教育内容最广泛,受教育影响最长久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启蒙和奠基的作用,而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家长能否当好孩子任期最长的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拟就温馨环境的创设、良好品格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锻炼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俊 《科技信息》2012,(14):80-81
对品格证据进行意义解释和法理分析,并从历史渊源等对被告人品格证据的使用的历程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就美国关于被告人品格证据的立法与使用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以美国为借鉴,初步提出我国关于被告品格证据使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对李渔的研究,很长时间内集中在他的戏剧理论以及小说戏剧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李渔的人格、品格评议也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尤其是近十年左右成为李渔研究热点.本文以1998年--2008年间李渔品格研究成果为主,考察在李渔品格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学术进展及尚需延伸的学术空间,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摒弃陈腐观念,革新教学内容,把文学鉴赏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丰富人生经验、养成良好的品格和提高综合素质而提供淳美的文学、文化食粮。  相似文献   

15.
王红梅 《科技信息》2009,(17):187-187
近年来,道德问题是人们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品格教育因而倍受各所学校的关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的品格教育就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品格教育的时代特征,以期来指导品格教育的创新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养成教育是指通过训练和管理等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7.
实现教育的目标和家长期望的教育价值,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包括良好的人生修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特殊能力、明显而突出的智力优势和健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因素,同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品格为先和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理念。这不仅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是人个体发展的自觉追求,是我国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欧 《科技信息》2007,(22):35-36
在英美法系的诉讼司法实践中,由于注重对人证的考查,派生出品格证据与习惯证据两种不同的证据,二者适用不同的证据规则,证据的采纳结果也截然不同。本文试图对品格证据与习惯证据进行对比,以词源、心理学基础等方面品格与习惯本身的不同作为分析基础,并找出二者作为旁证时在诉讼中分别对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秘书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点的社会职业,对从业者有着具体而明确的素质要求,这其中良好的心理品格不可或缺,它是现代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对秘书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品格,秘书人员更容易接近成功。  相似文献   

20.
在校园里见到老师要如何打招呼,见到同学你又是怎么做的,然后请同学们对表演者的形为进行点评或模仿.或者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做的好的同学,把她们见到老师时的语言、动作进行情景再现,在班上树立榜样,让全班孩子们都来学习,观摩,这样经过一个星期的强化训练.班上的孩子们讲礼貌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甚至有的老师还开玩笑,看见已经鞠躬问好的孩子们,肯定是一六的学生.将“国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入品格训练教学中,配合开展有益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此来巩固孩子们在品格修养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