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战斗部用典型缓冲材料为对象,设计了三类不同的缓冲结构;并采用大型落锤装置对其进行了撞击加载试验,获取了经不同缓冲结构衰减后的应力波形;并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缓冲结构的缓冲特性,提出了战斗部缓冲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在缓冲结构厚度一定的前提下,阻抗顺序组合的双层缓冲结构应力波衰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LS-DYNA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某半穿甲子母战斗部3 m高度以不同跌落方式自由落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计算,得到在不同状态下战斗部跌落时的结构应力变形和装药过载响应数据.结果表明,战斗部大端朝下垂直跌落时内装子弹装药所受过载最大,安全性威胁较大,为后续战斗部跌落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后续战斗部跌落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较为相符.  相似文献   

3.
缓冲材料对活性破片战斗部爆炸驱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活性破片战斗部爆炸驱动作用行为,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缓冲层材料及厚度对活性破片战斗部爆炸驱动行为的影响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层厚度的增加,活性破片飞散速度明显降低,4种缓冲材料中,软铝缓冲层对活性破片初速影响最大,且破片初速随缓冲层厚度的增加基本呈线性下降趋势,尼龙和凯夫拉缓冲层对破片初速影响较小;随着缓冲层厚度的增加,活性破片所受载荷明显降低,其中软铝降载荷效果最好,其次为凯夫拉.综合考虑活性破片速度和破片完整性、安定性要求,选择凯夫拉缓冲层较好.最后,通过活性破片战斗部地面静爆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离散杆战斗部的杆条排布及抛撒方式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在AUTODYN-3D平台上建立了离散杆战斗部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Lagrange算法,对离散杆式战斗部的钢杆条和钨合金杆条在有、无填充材料时杆条抛撒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杆条材料、缓冲材料对杆条抛撒行为有显著影响,装填合适的缓冲材料有利于减少爆轰产物的飞散,提高炸药的能量利用率。模拟结果为离散杆战斗部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材料结构塑性变形能量耗散机理,提出了3种基于构型设计的安全包装容器,并采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软件针对包装容器不同姿态自由跌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容器结构50 m高度自由跌落正碰、侧碰和斜碰金属靶体的冲击响应.数值结果给出了不同冲击环境下安全包装容器各部件变形及应力分布,讨论了不同结构形式包装容器的冲击缓冲性能.研究表明,3种构型设计的包装容器均能承受50 m高度自由跌落冲击,基于外壁凸起的薄壳结构和低阻抗宽平台应力材料填充方式的缓冲设计方法均能实现对被保护体有效的冲击防护.   相似文献   

6.
爆炸应力波在层状岩体中的传播与衰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层状岩体的特征,研究爆炸应力波中的平面波在层状岩体界面上的透、反射关系以及球面波在各岩层中的衰减特性,分析爆炸应力波在层状岩体中的传播和衰减规律.研究表明,爆炸应力波在各层岩体中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衰减速度分别与各层岩体的衰减系数有关;爆炸应力波在经过不同岩层界面时的强度增减与层面两侧岩体的阻抗有关.在相同传播距离内,层数较多、软硬相间的层状岩体对爆炸应力波有更大的衰减.当爆炸应力波经层状岩体传播后作用于地下结构时,层状岩体能更好地保护其下方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缓冲层和缓冲层厚度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缓冲层,厚度不一样,减少应力的效果不一样,都存在一个最佳厚度;使用Cu箔、Ni箔、Ti箔对缓解残余应力非常有效,而使用Mo箔作为应力缓冲层可以调整残余应力场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往分析凿岩机入射应力波为定值的情况,基于应力波在不同介质中传递原理,计算经过多次透射和反射到达缓冲活塞的应力波大小,并运用傅里叶级数推导入射应力波模型.采用应变片实验法测试入射应力波波形,依据实验结果对入射应力波模型进行修正.基于牛顿力学理论,构建双缓冲系统的蓄能器等效刚柔耦合模型和双缓冲机构模型.借助Matlab工具,分析缓冲活塞运动规律以及一、二级缓冲腔压力变化规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双缓冲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优化,获得双缓冲系统性能参数的最优参量:缓冲流量8.5 L·min-1、环形间隙0.017 mm、蓄能器初始充气压力2.3 MPa以及工作压力7.6 MPa.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型落锤模拟加载系统研究了缓冲装置对炸药装药抗过载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装置可以对炸药进行有效保护;缓冲装置改变了外部载荷的特征,使得外部载荷不容易使炸药点火,进而提高了炸药的抗过载安全性,为战斗部的装药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现代海战的发展,有效毁伤具有坚固防护结构和抗爆炸冲击能力强的舰艇,必须提高水中兵器战斗部的破坏威力。针对现代舰艇双层壳体和网格式密封舱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复合式水中兵器战斗部的设想,给出了该战斗部的结构及作用原理,该战斗部采用聚能装药和随进战斗部相结合的方式两次作用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它的作战效能,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实现该战斗部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化学法制备SrTiO3薄膜成本低、效率高,适合用于YBa2Cu3O7-δ(YBCO)涂层导体的缓冲层。采用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Ni-5W金属基带上外延生长了SrTiO3(STO)缓冲层薄膜。以乙酸盐、钛酸丁酯为原料配制均匀稳定的STO种子层、LaxSr1-xTiO3种子层和STO 缓冲层前驱溶液。研究了STO 种子层薄膜厚度对在STO/Ni-5W(200)上沉积STO 外延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80℃烧结温度下制备的3 层STO 种子层上可以制备出表面光滑平整、具有(200)择优取向的STO 缓冲层。尝试将La 元素掺入STO 中制得稳定的LSTO 前驱液,在LSTO/Ni-5W 结构上制备了具有(200)择优取向的STO 缓冲层薄膜,可作为YBa2Cu3O7-δ涂层导体的缓冲层。  相似文献   

12.
对履带式推土机行走机构的振动特性进行测试 ,建立起推土机缓冲系统模型 ,经对模型特性参数对传递率影响的分析 ,确定出参数的合理值域。把阻尼材料诺模图曲线数字化 ,做到了计算机对诺模图动态曲线的自动查询 ,实现了阻尼缓冲结构的动态优化。掌握了阻尼缓冲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已应用于 2 4 2kW履带式推土机粘弹性悬挂机构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在产品冲击脆值及其破损边界曲线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所谓缓冲包装设计"五步法",一直是运输包装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近3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缓冲设计方法的各个步骤中都存在保守因素,尤其是产品冲击脆值的确定,保守性更为突出,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在冲击试验机上测试产品冲击破损边界时,输入激励为矩形脉冲(或梯形脉冲),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尽管由这种激励可以实现最严酷的冲击响应,但最终致使包装结构往往为过份包装.为克服这种弊端,提出可以根据实际输入激励下冲击响应谱(SRS)实现缓冲包装设计,此原理可为克服其保守性提供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相干结构的子波自相关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线风速仪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的流向速度信号,运用连续子波变换的自相关分析,研究边界层相 干结构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子波尺度与涡时间尺度关系的计算式.结果显示,相干结构在时空中呈多尺度分布,在 对数区集中在较大尺度,在缓冲区扩展到较小尺度,越靠近黏性底层,拟序运动越明显,并向更小尺度发展;广泛存 在的相关性很弱的小尺度涡成为数量巨大、含能很少的背景湍流.子波变换的自相关分析可以定性,也可定量显示 涡的时空特性,是研究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行波型波导电光调制高频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相速度匹配原理,运用点匹配法和微波传输理论,为行波型波导电光调制建立了数学模型,对电光调制器中行波电极的特征参数以及调制带宽等高频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适当地设计电极和缓冲层的厚度,能实现微波与光波的相速度匹配,从而使器件的-3dB调制带宽达到100GHz以上,为高频、宽带行波型电极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间歇性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粒子成像测速(PIV)系统测量了湍流边界层中流向速度平面,并对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统计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连续子波变换,计算了不同尺度、不同法向位置的子波系数概率密度函数.结果发现缓冲区有着更强的间歇性.利用子波系数量化湍流间歇性的方法,应用推广的自相似律(ESS),计算了子波系数结构函数的标度指数.研究表明:当多尺度相干结构被提取出后,利用子波系数计算的ESS标度律就符合科尔莫戈罗夫提出的线性标度律,验证了多尺度相干结构是湍流边界层产生奇异标度律的原因.此外,利用PIV系统测量的数据,给出了流向平面内的以子波系数表达的能量分布.这种方法有利于进一步对多尺度相干结构在空间平面内的辨识与特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软”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特征数值模拟与实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矿山压力作用下郑州矿区超化煤矿22061工作面"三软"煤层底板采动变形破坏的深度及其受岩层组合结构控制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正常采动情况下软顶、厚的软煤和软底的"三软"煤层底板变形仅发生在一定浅部范围内,厚的软煤和软底对应力和变形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揭示了中段灰岩组(L7、8灰)对应力分布和变形破坏的重要控制作用,并与该面的实测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为豫西煤炭资源向深部开采所引起的底板水防治提供了部分力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履带式工程车辆间隔阻尼层式支重轮振动能量的耗散,对支重轮的减振缓冲特性开展研究,建立其振动能量耗散模型.以310kW履带式推土机为应用对象,在3种典型工况下,建立间隔阻尼层式(阻尼层未间断)支重轮1/3实体有限元耗散模型.经计算发现,间隔层与约束层粘接处和1/3阻尼层端面处的应力与耗散能均较大,易导致"热软化".采用约束层和阻尼层均间断的方式对支重轮结构进行改进,经计算表明改进后的支重轮总耗散能增大,其减振缓冲性能提高;且其应力与耗散能整体均匀对称分布,降低了"热软化"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LiNbO3 waveguiding films with highly C-axis orieatation and superior crystallographic quality have been deposited on the amorphous SiO2 buffer layer of Si wafer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PLD) technique. X-ray diffraction,high-resolution electron transmission mic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were applied to characterizing the quality and orientaion of LiNbO3 thin film, and the optimized depositioa coaditioas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C-axis oriented growth. LiNbO3 thin films on amorphous SiO2 buffer layer were composed of intimate arrangements of quadrangular single crystal domain (150 nm x 150 nm) with C-axis orientatioa, and displayed sharp interface structures. The measurements of prism coupling technique indicate that the laser can be coupled into the LiNbO3 film and TE and TM waveguiding modes were detected. In addition,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oriented growth on amorphous buffer layer and “film-substrate effects“ were discussed briefly, which suggests that its growth mechanism is likely analogous to the Voimer model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dimensional islands nucleation on the smooth crystal surface.  相似文献   

20.
F Aboul-ela  A I Murchie  D M Lilley 《Nature》1992,360(6401):280-282
Multistranded DNA structures based upon guanine association have been proposed to be important in the structure of chromosome telomeres and in immunoglobulin class switching. Nucleic acids containing runs of guanine bases form a number of structures in vitro, including fold-back structures (Fig. 1a) and parallel-stranded quadruplex structures in DNA and RNA. The features of fold-back structures have now been determined at high-resolution. The different structures are probably based on a tetrad of hydrogen-bonded guanine bases (Fig. 1b), with buffer conditions and sequence effects mediating isomeriz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forms. Here we use NMR spectroscopy to investigate the solution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formed by the hexadeoxynucleotide d(TG4T)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ions. We have observed the formation of a parallel-stranded quadruplex containing hydrogen-bonded tetrads of guanine. The parallel-stranded form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fold-back form, with individual nucleotide conformations being closer to those of B-form 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