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絮凝法是目前国内外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处理方法,絮凝剂是絮凝沉降法的核心,而絮凝理论的研究为絮凝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保证;与传统的絮凝剂相比,微生物絮凝剂具有无二次污染、安全无害等优点;介绍了目前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慧 《科技资讯》2006,(30):22-23
文章阐述了在污水处理中传统化学絮凝剂的缺陷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优越性,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絮凝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概况,针对当前国内微生物絮凝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阐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及其絮凝机理,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的形成及其絮凝活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志强  余莹  林波 《江西科学》2003,21(2):136-140
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高效、安全、无毒和无二次污染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简史、特性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周鹏 《河南科学》2023,(1):129-135
进行絮凝处理是目前废弃泥浆实现快速脱水减量的主要处理方法或者主要工序之一.然而由于各地泥浆性质差异较大,需要通过絮凝试验先初步确定合理的絮凝剂和最优的添加量.针对某隧道工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采用多种絮凝剂开展泥浆絮凝试验,确定最优絮凝及其添加量,并基于上清液水质及粒径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有机高分子类PAM絮凝剂对废弃泥浆具有较好的快速泥水分离效果,絮凝5 min时,泥浆的含水率就能达到220%左右,而添加无机絮凝剂时,泥浆絮凝1 h后,其含水率仍然在500%左右.综合比较,阳离子型PAM为最优絮凝剂,最佳添加量为0.2%,经其分离的上清液中,pH值与SS含量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对应排放标准;相比于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与网捕作用能够促进泥浆颗粒聚集成粒径更大团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絮凝剂在油田水处理中使用的研究,分析探讨了絮凝剂的净化反应机理、絮凝剂的类型及应用、以及它在油田水处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目前油田所使用的絮凝剂的主要性能和发挥絮凝剂在油田水处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活性污泥和农田土壤中筛选到12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经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茵MBFP-7.以高岭土悬浮液为絮凝对象,研究了温度、pH、微生物絮凝剂的投加量和Ca^2 对絮凝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8.
一株产絮凝剂硅酸盐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硅酸盐菌株B12.对其絮凝剂产生条件进行优化,并考查其絮凝特性.以质量浓度为8 g/L的葡萄糖和0.15 g/L的(NH4)2SO4作为碳源和氮源,调节初始pH值至6.9,在温度为31 ℃、转速为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72 h后,菌株的絮凝活性最高,絮凝率可达93.6%.絮凝剂特性研究表明:供氧可提高细菌的生长量,但不利于絮凝剂的生成.分段培养有利于提高絮凝率.该菌起絮凝作用的主要是其胞外代谢物,其适用pH值范围广,为0.5~12,絮凝率大于90%;B12菌生物絮凝剂稳定性好,与其他无机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活效果好、无毒、无二次污染,在矿浆固液分离及矿物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水处理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巍 《科技信息》2009,(25):I0034-I0035
本文从絮凝剂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对常用水处理絮凝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今后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性能,降低絮凝剂的应用成本,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CTS)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使用的絮凝性能,并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壳聚糖复合能相互促进其絮凝效能,当壳聚糖分子量为1.05×106,污水pH为6.5,静置30min,总投加量为1.0mg/L,复合絮凝剂组成为PAC : CTS1=0.3 : 0.7时,废水的透光率达到98.9%,优于单独使用PAC和CTS.复合絮凝剂(CTS/PAC)兼有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和培养条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实例,并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W7-1,初步鉴定为Klebiella planticola,W7-1对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要求简单,常用碳源和氮源都能产生较高活性的絮凝剂,在pH5~10的范围内都适应絮凝剂的产生。絮凝剂的添加量、金属阳离子和絮凝体系的pH值对絮凝活性有一定影响,其絮凝剂产量远远高于其它絮凝剂,且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提纯后的絮凝剂更高效且水溶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及活性污泥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出高稳定性高絮凝性絮凝产生菌5株,制成微生物絮凝剂产品,对乳制品综合废水,再生纸污泥废水,染料废水等进行了絮凝试验,结果表明,废水固液分离去色效果良好,COD去除率达50%-80%,悬浮物,色度和浊度去除率达90%以上。发现了絮凝菌株絮凝性能水平与相关因素之间的规律,并对开发微生物絮凝剂产品的效益与发展潜力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全尾砂絮凝沉降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均匀法进行室内实验设计,研究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和给料浓度三因素对固液分离技术中沉降速度和沉降浓度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认为,各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给料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沉降速度与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正相关,与给料浓度负相关;对沉降浆体浓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给料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沉降浓度与絮凝剂单耗、给料浓度正相关,与絮凝剂溶液浓度基本无关.利用非线性规划寻找最优配比,预测值与验证实验的实测值误差小于8%.推荐的深锥浓密机运行参数为絮凝剂单耗5 g.t-1,絮凝剂溶液浓度0.05%,给料浓度5.233%.  相似文献   

15.
周本军  林波 《江西科学》2008,26(1):67-70,83
采用常规的平板稀释与画线法,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暂命名为Nb-1。研究了Nb-1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基原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对Nb-1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常用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阳离子有机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点。展望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生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新型絮凝工艺,解决超细尾砂浓密效果不佳的工程难题,引入双重絮凝技术。首先,开展单一絮凝工艺的絮凝沉降实验,分析絮凝剂种类对超细尾砂浓密脱水效果的影响;其次,将不同絮凝剂进行组合,进行双重絮凝实验,研究双重絮凝工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对比2种工艺的絮凝浓密效果;最后,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和显微镜研究尾砂絮体的粒度与结构变化,探索双重絮凝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铅锌矿的超细尾砂时,双重絮凝工艺能够综合2种聚合物的优点,在絮凝过程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絮凝机制,显著降低上清液浊度(<30×10-6),并获得较快的尾砂沉降速度(>70 mm/min)和较高的底流质量分数(>65%);双重絮凝的影响因素有絮凝剂种类和絮凝剂添加顺序,“阴离子+阳离子”组合的絮凝浓密效果最优;双重絮凝过程分为初次絮体形成、絮体剪切破坏和二次絮体形成3个阶段,初次阴离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机制有利于捕捉微细颗粒(<100μm)形成初次絮体,初次絮体剪切破碎后释放部分结合位点,二次阳离子絮凝剂的电中和机制则使破碎絮团增长为可再生的大体积絮团(>1 0...  相似文献   

18.
以氧化石墨烯(GO)为絮凝剂,以水溶性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为处理对象,研究了GO对MB的絮凝效果,拟突破传统絮凝剂不能有效去除可溶性染料的瓶颈.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GO,利用SEM、XRD、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染料初始质量浓度、絮凝剂投加量、溶液pH以及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定GO、MB、反应前后溶液的电位和反应前后物质的红外光谱,分析了可能存在的絮凝机理. 同时,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无机、有机絮凝剂对MB的絮凝效果. 结果表明:当pH=4,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70 mg/L,絮凝剂投加量为180 mg/L,絮凝时间为9 min时,絮凝效率达到95%. 电性中和对絮凝过程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还存在吸附架桥作用. 与其他常用絮凝剂相比,GO具有投加量少、去除率高、pH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9.
以二甲胺与环氧氯丙烷制得的氯化聚2 羟基 1 N 甲基铵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复合引发剂聚合得到了高电荷密度的新型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优化了絮凝剂的合成条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最终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造纸废水和模拟的印染废水对絮凝剂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有机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混合使用有很好的协调能力,能有效减少无机絮凝剂的使用量,降低水处理成本、提高净水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含油废水是一种常见而又难于处理的工业废水。目前常用PAC絮凝剂处理舍油废水,处理效果不好而且耗费的絮凝剂量较大。本课题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复合法絮凝处理舍油废水并与单一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加复合絮凝剂,具有投药量少,除油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