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阐明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加国际交换和分工,抓住了国际经济环境提供的重大机遇,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认为要将这一战略决策付诸实施,必须变更人们的旧观念,正确处理沿海地区与内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江苏沿海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洼地,自从1996年提出“海上苏东”以来,江苏沿海地带发展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认为江苏沿海地区具有区位优势突出、港口区位条件优越等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唐山市原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唐山将经济重心放在市政府所在的中部地区,从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给予大量倾斜支持,这给唐山经济的确带来了一定发展,但出于唐山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处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唐大三角的地域中,唐山经济发展今后应该突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文章从唐山经济发展战略转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唐山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试图对唐山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给予明确定位,并提对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张靓 《科技资讯》2007,(5):19-20
摘要本文总结了沿海地区低压电网的运行特点,分析了消弧装置在沿海地区低压电网应用中的装置组成、技术特性及具体运行情况,提出了消弧装置在沿海地区低压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靓 《科技资讯》2006,(23):15-15
本文总结了沿海地区低压电网的运行特点,分析了消弧装置在沿海地区低压电网应用中的装置组成、技术特性及具体运行情况,提出了消弧装置在沿海地区低压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引入熵定定律对不同时空的价格进行比较后,从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银行利率,贴现率及汇率的生成机理与作用。并指出:在一开始,沿海地区与内地会出现“价格分歧”导致次金向沿海地区流动、集中,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熵的作用,必然会出现沿海和内地的双向资金交流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沿海地区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特征的分析,指出城镇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制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以往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未来城镇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采取扇状组合式的布局方案,以便更好地带动沿海地区城镇地域系统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优化该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05,(8):4-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认为,中部地区要改变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的不利形势,应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才能追赶沿海地区,实现中部崛起。他认为有如下四个因素影响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一直领先于全国,并日益突出,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发育程度相比,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差的问题.另外,沿海地区各省份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区际差异.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海洋产业.最后重点指出了京津冀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个国家级经济增长引擎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Erdas 2011和ArcGIS 9.3软件,对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作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的基础.采用转移矩阵及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锦葫沿海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结论: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主要是由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组成,占总面积的90%以上;景观类型发生转换的空间主要位于海岸带地区,总体来说,是以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与耕地、林地、水域面积缩小为特点;建设用地的边界越来越复杂,聚集程度加大;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整体水平上,破碎化程度有所缓解.对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产业经济规律和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崛起的“列强”和“小龙”的发展史一再证明:交通运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进行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沿海地区要转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轨道,发展“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必然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当前,沿海地区面临的国际经济态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向亚太地区转移,美、日、澳大利亚等国提出了太平洋经济圈,日本已成为最大债权国,香港、新加坡是多国金融的投资中心。同时,随着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日元、台币、西德马克等升值,使得轻纺、食品、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大批国际游资向第三世界转移。我国沿海地区拥有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在当今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海平面上升情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脆弱性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通过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机理,定义了沿海发展脆弱性内涵,构建了沿海发展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实现对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和广东省属于高脆弱,江苏省和山东省为较高脆弱地区,浙江省、天津市、海南省和辽宁省为中等脆弱,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福建省为低脆弱.最后,通过对沿海各地区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沿海地区发展建议:加强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以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于提升沿海地区应对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国务院《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建设滨海开发带、发展特色农业的要求为依据,在深入相关区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明确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提出了清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机制、改革经营体制、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市场开发、改善发展环境等河北省沿海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相关工作的深入发展,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在迎来不断增长的同时对于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却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究其根本,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便在于沿海地区为了进一步扩大经济用地而不断地进行围填海活动实现有效经济用地面积的提升,这一方式在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以及推广。然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围填海造地所引发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该文就我国围填海的监管工作的开展策略进行探究,以及为我国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借鉴以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一般、基本和基准气象站近50年的观测风速资料,分析了近50年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风速时空变化特征,检验评估了20个全球气候模式和3个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风速分布和变化特征的能力,预估了21世纪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风速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近50年中国沿海地区观测夏季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变化,这种变化特征与近50年中国登陆台风频数变化有关.(2)全球气候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平均风速的分布状况,区域气候模式模拟能力略强于全球气候模式.(3)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都不能模拟出观测到的近50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夏季平均风速呈明显的减小趋势,部分模式能模拟出近50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夏季平均风速略呈减小趋势变化.(4)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一致预估在B1和A1B情景下,21世纪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平均风速比20世纪小;全球气候模式预估A2情景下,21世纪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夏季平均风速比20世纪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该文从设计沿海地区深水软基围垦工程施工的基础出发,结合浙江某工程实例,选择合理的施工设备,探寻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沿海地区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难题,以期提高深水软基围垦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促进沿海地区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原理,运用GeoDa及ArcGIS软件,对福建省各县域经济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县域经济格局两极化趋势明显(经济发达的县域和经济不发达的县域分别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并且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集聚趋势在不断加强;自1989年以来,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县域经济重心由西北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福建省欠发达地区集聚的范围要比发达地区集聚的范围大得多;未来几年内,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沿海地区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重要区域 ,但地势低平 ,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 ,是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而区域性地面沉降更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并引发一系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问题。区域性地面沉降已成为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大、中城市云集在沿海地区。我国有长达18000km的海岸线 ,沿海地区有广阔的滨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4% ,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我国约65 %的工业总产值、55%的国民生产总值及70%的大中城市均分布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的内涵,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资源保障力、经济发展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中国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总体上呈缓慢提升态势,其中旅游业绩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支撑力逐步提升,旅游资源保障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有所下降;(2)中国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区域差异显著,广东为滨海体育旅游高竞争力地区,山东、江苏、上海和浙江为较高竞争力地区,辽宁、河北、天津、福建和海南为中等竞争力地区,广西为低竞争力地区;(3)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发展应依托地区的资源特色,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以滨海生态环境为中心"的高品质旅游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滨海体育旅游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冲  谢友才 《科技与经济》2018,31(3):96-100
通过DEA窗口模型对中国沿海地区2006—2014年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彼此支持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并据此计算出沿海11省市区的海陆经济协调度水平,揭示其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河北、江苏、福建、广西、海南的海洋支持效率和陆域支持效率的协调性较差。这表明5省区的海陆经济发展也相对不均衡。其中,河北和广西的协调性较差的原因在于陆域支持效率相对太低,而江苏、福建和海南则是由于海洋支持效率相对太低。沿海地区的协调度水平总体上处于波动性上升趋势,并且长期属于中级协调状态。省际间的协调度水平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也限制了中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