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与入境旅游的稳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呈现出入境旅游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通过对1999—2013年共14a中国的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以及出境旅游人数、出境旅游花费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目前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的情况,探究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中国出入境旅游均衡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SARS与2003年中国入境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年中国入境旅游,即入境旅游人数、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旅游客源地及旅游外汇收入等多个方面与2002年同期情况相比较、分析,说明“SARS”给中国入境旅游带来重创。  相似文献   

3.
王香玉  张辉  郑海博 《河南科学》2013,(11):2083-2088
根据1988-2012年安徽省入境旅游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安徽省入境旅游与当地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并建立两者间的“推拉效应”模型.结果表明:①安徽省入境旅游与当地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入境旅游就增长1.828个百分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推动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481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对入境旅游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②安徽省入境旅游消费水平偏低,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小于100,入境旅游发展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刺激入境旅游发展仍是今后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1998—201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GDP、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两个主要指标,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1998—2012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值达2.0%,且在1998—2002,2003—2007和2008—2012年3个时期内旅游外汇收入与GDP呈显著正相关,对比不同时期的回归模型发现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最后,就西安市大旅游发展提出强化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城景一体化建设、加大城市旅游营销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4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重心模型的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的地域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6-2010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心模型分析了15年间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和旅游外汇收入重心的变动轨迹和两轨迹的对比关系.结果显示:两类重心位置明显偏东偏北,并且呈现"南移"、"东西向波动变化"的移动特征,而旅游外汇收入重心较入境旅游客流重心更偏南、稍偏西.这表明,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整体优先于南部地区而入境旅游消费不如南部地区均衡,在政府政策和旅游基础设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南部地区乃至西南地区发挥"后发优势",使得两类重心呈现"南移"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与GDP之间的经济计量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及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湖南省是否存在"旅游主导"经济,或者"经济带动"旅游业发展,并通过模型检验研究了湖南省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额度。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存在旅游主导经济增长,国内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业发展有显著影响,但对国内旅游发展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2):117-122
以2011—2015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方法探讨河南省五大旅游区之间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集聚.研究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地市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呈持续增大的态势;五大旅游区在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上也呈现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区域差异明显;此外河南省入境旅游向热点旅游地集聚的态势较为显著,五大旅游区分离系数减小,核心城市旅游区聚集态势显著,空间集聚增强,而且洛阳市、郑州市、焦作市、开封市等地成为入境旅游经济的增长极.五大旅游区入境旅游经济的差异性主要与当地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和旅游设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原理,选取2000-200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普通计量回归模型(OLS)和基于地理加权的空间计量经济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LM),对广东省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加入了地理权重,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较普通回归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均对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国内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入境旅游弱,且呈不断弱化趋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不断加强的趋势;最后就广东省旅游业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BCG模型的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BCG模型与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模型入手,利用增长率-相对份额矩阵对辽宁省入境旅游客源地、入境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外汇收入3个方面的旅游市场竞争态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战略,以期为辽宁省及各地市入境旅游发展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90—2014年旅游统计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与GDP之间均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中,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与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是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与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是单向格兰杰原因.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入境旅游主要消费特征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发展迅速,90年代以来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但从消费特征分析,入境游客停留时间短、来华次数少、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结构不合理,有必要调整旅游供给,以引导入境游客的消费需求,从而增加国际旅游收入.  相似文献   

12.
台湾是我国重要的入境游客源市场,笔者主要以2000—2010年大陆各省市接待台湾游客人数为研究数据,分析了大陆地区台湾游客流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大陆地区接待台湾游客数量呈现增长的持续性、波动性;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但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其空间分布与总体入境游客流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最后,对大陆地区台湾游客流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构建完善的台湾来大陆旅游流网络体系、加快台胞赴大陆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的旅游业实际出发,结合河北省近6年入境旅游的发展,对入境旅游的人数、外汇收入及客源国进行分析,并与邻近省份相比较,分析了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弊端,并提出了河北省入境旅游市场如何做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各个城市的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为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1997-2008年福建省三大层次间、三大层次内和市际差异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福建省区域入境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基本呈持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趋于下降,但呈现明显的波动性.(2)层次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和波动周期。方法根据近37a(1978-2014年)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客流量和外汇收入分别建立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和外汇收入的本底线方程,运用本底线方程和增长率的周期规律分析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和波动周期。结果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处于平稳增长状态,入境旅游业的收入将逐年持续增长。结论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且年度增长率的周期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国际旅游人数持续增长,旅游创汇能力不断增强,旅游贸易已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福建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也存在诸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较集中、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落后、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不高、旅游市场监管水平较低等制约因素。论证福建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对促进其发展提出基于政府、行业及企业3个层面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部地区区域旅游互动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作为中部各省重要的战略产业,其崛起是整个“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总体水平较低,各省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差异大;产品优势凸现;发展问题突出等特征.区域互动对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客观需要,是中部旅游业自我优化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中部地区旅游业的优势互补、互动,必须加快省际毗邻地区旅游资源整合,构建跨省区旅游圈和跨省区旅游经济带,建立区域旅游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