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杭及上海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工程,分析了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建造了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和所建造的数学模型,对软土地区的最大地表沉降量及沉降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映射精度较高,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软土地区深基坑的经验公式,推导出深基坑开挖中由支护结构变形引起地表沉降的估算公式,提出了按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拟合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曲线的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与现场实测值作对比分析,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坑开挖引起其邻近地表沉降的即时预测评估有利于实现工程安全的高效控制,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函数方法提出一个适用于这项工作需要的沉降数据预测方法。通过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引入获得核函数类型、核函数参数及错误惩罚因子的选取结果。结合SVM函数回归计算技术,利用已知数据完成GA-SVM建模,根据模型的外推结果,给出沉降预测值。以广州某地铁工程为实例,对比分析了GA参数寻优是否进行优化的预测效果差异,与实测结果的对比证实GA-SV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同时表明GA-SVM沉降预测方法良好的技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坑降水引起地表沉降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地下水渗流理论进行分析,计算出任意点、任意时刻的水位降深数据.根据固结理论得出地表沉降数据,通过交叉验证对插值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有效性评价的结果选择出最合适的插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地表沉降过程的数值模拟.根据预测降水开始后不同时间段基坑周围的地表沉降量,可以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基坑抽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深基坑开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支护加固以及变形控制不当的情况下,常会因边缘地面沉降量超出设计值而危及周围各种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如地下市政管线的破裂,周围建筑物的倾斜等。本文总结并对比基坑开挖周围地表沉降的预测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武汉市Ⅰ级阶地工程地质特性,为更准确预测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某点沉降量,通过运用有效应力原理及土体沉降理论,改进了基坑降水引起地表沉降的计算方法.根据地下水渗流特点,结合分层沉降监测数据曲线,探讨了各土层在降水过程中的分层沉降规律,验证了导致地表沉降的主要压缩层为交互层(黏土夹粉砂、粉土).通过工程实例,仅计算交互层...  相似文献   

7.
根据某地铁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监测的实测资料,应用三次平滑指数法进行沉降变形的预测,充分证实了在地表沉降变形分析中该预测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地铁车站基坑地表沉降14期观测数据参与建模条件下,三次指数平滑法与时间序列ARIMA(1,1,1)模型相比,其均方误差MSE较小,模型的预测值与吻合较好,平均残差值为-0.010 1,平均相对误差为-0.219 0,确保了地铁车站的正常施工及安全使用,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周围地表任意点移动变形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首先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得深基坑挡土墙侧向位移函数,并导出挡土墙任意剖面位移计算公式,通过地面沉降与挡土墙侧向位移之间的关系,可求出地表任意剖面沉降的最大下沉值,得出地表任意点沉降计算公式,并推导出圾表任意点沿任意方向的倾斜,曲率变形及曲率半径,最后从管道受力分析,求出允许曲率半径,两者进行比较,估计管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是否遭受破坏,指导施工并对地下管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基坑工程地表沉降量的空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空间有限元法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地表沉降量的分布型式、分步开挖效应及空间效应,与按二维平面问题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软土地区城市中心区域基坑开挖对临近道路地表沉降的影响,围护结构顶部变形规律,内支撑轴力变化趋势以及内支撑对道路地表沉降和围护顶部变形的影响性状,以上海地区陶家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对该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垂直沉降,临近道路地表沉降,内支撑轴力进行信息化监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基坑中部位置的围护结构,其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及最终位移量都要比处于坑角位置处的围护结构相应的值要大,且二者差值较大。基坑临近道路地表在不同的工序下不是以单一沉降特征进行沉降,而是不同特征交替出现。由此可见:内支撑可较好的约束围护结构顶部变形以及道路地表沉降,在开挖时要缩短暴露时间及时加设支撑。基坑中部的变形及沉降均要大于角部位置处的变形与沉降,在施工时要对该位置做好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软基的工后沉降是软土地区高速公路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对软基的沉降进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各种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难以模拟性,软基沉降的预测总是难以达到精准。基于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监测结果,建立指数曲线模型和幂多项式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来探讨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模型都能达到很高的预测精度,从而准确反映软基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12.
双曲线法在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路基沉降预测与控制是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各种理论计算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基沉降完全依靠理论计算是不可能或不精确的.因此,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根据软基沉降监测结果来预测工后沉降的方法.结合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软基现场监测结果,介绍双曲线法原理,由实测数据得到拟合曲线,并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为软基路段的养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饱和软土固结特性的理论分析与试验,提出了可以同时考虑加荷、沉降与时间关系的饱和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模型。将仿真计算及实测结果与原位观测沉降过程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更加可靠,且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沉降机理与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3年Terzaghi固结理论问世以来,对软土地基沉降机理和计算方法的分析层出不穷,从简单的半经验公式和图表法到计算机技术推进的数值分析,不一而足.回顾这些方法的发展,评述它们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和指标选取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有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其实施的关键是对软土性状描述的正确性,未来计算方法应向表述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含瞬时、主固结和欠固结三种沉降量计算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5.
对软土地基上某基坑工程由于施工处理不当、设计失误、无现场监测等原因引起的质量事故理行了分析 ,指出该基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多项失误 ,介绍了这一事故的处理方法。通过这次事故得到几点经验教训 ,供设计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深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特点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上海地区32个深基坑工程的监测数据,得到以下地面沉降特点:大多数地面沉降曲线呈凹槽型,存在沉降槽偏心距;最大沉降量δvm的变化范围在0.4δhm~1.9δhm之间(δhm为最大侧向位移),其平均值和最大侧向位移相等;所有基坑的支撑系统相对刚度都较大,支撑系统相对刚度对最大沉降量影响很小;抗隆起安全系数增大,基坑最大沉降量减小,同时绘制了基于抗隆起安全系数的最大沉降量预测曲线.最后,基于上海地区深基坑的沉降实测曲线特征,提出了考虑沉降槽偏心距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并结合四个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是一种实用的基坑周围地面沉降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工后沉降是软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据现场实测典型沉降-时间关系特性,基于Taylor展开原理提出软基沉降预测分析的幂多项式模型;通过相关公式推导获得参数求解方法,并对实测数据点数目的合理取值进行分析。结合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软基现场监测结果,运用幂多项式模型对实测数据予以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幂多项式模型可充分利用观测样本求解参数,采用较低阶数即可获得较高精度,从而更准确地反映软基工后沉降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地铁站深基坑施工,对基坑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 通过对各参数实测数据的曲线拟合和数值计算得出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对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范围、沉降最大值及支护主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并把实测数据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经验估算值进行比较,验证经验参数对同类软土地区的实际工程适用性,对地表沉降规律提出了分段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工后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速铁路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而现有的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对软土厚度 10m、路基长度 6 5m和高度 4 .5m的路基原位试验 ,分析了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堆载预压对地基工后沉降的影响 .为京沪高速铁路中厚层软土地基的路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