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宝忠  赵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0):7370-7374
采用控制和实现方法是决定UPS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和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双闭环的控制方案,并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逆变器的快速动态响应性能和高精度稳态输出波形,满足了UPS对高性能输出电压波形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由于直流输入电压波动,带非线性负载和死区效应引起的单相逆变电源输出电压波形畸变率大,品质下降的问题.将迭代学习控制应用到逆变器波形控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学习控制和双闭环PI控制相结合的逆变器新型复合控制策略.运用极点配置对PI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采用双闭环PI控制提高逆变器的动态特性,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改善逆变器的稳态精度.最后借助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获得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特性的波形.  相似文献   

3.
控制异步机的调宽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波形,包含多次曲折变化,形状极不规则。准确计算这类波形可采用[2]给出的方法,但该法较复杂费时。本文依据[1]的双分量法给出了适用于计算12段调宽逆变器稳态输出电流波形的工程近似计算方法,和不必计算波形而直接计算波形峰值的方法,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曲线。峰值电流可用于确定逆变器在稳态时所需的换流能力。为说明其近似程度,通过典型实例把本文的近似方法和准确方法进行了对比。同时也指出了双分量法在使用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正弦波电压对时间积分与PWM波形电压对时间积分相等原理,使用作图法、逐次积分比较法计算PWM波形的换相点。并以PWM电流型逆变器为例探讨了微机控制问题。该方法简单、有效。特别适用PWM逆变器的工程控制。  相似文献   

5.
逆变器带非线性负载时的输出电压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逆变器带非线性负载时波形畸变的原因和影响 ,将波形畸变分成瞬态畸变和稳态畸变 ,并针对不同畸变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控制方式 ,即根据非线性负载投入瞬间的冲击电流大小 ,采用自适应调节输出电压幅值的限流方法 ,以改善瞬态畸变程度 ;采用瞬时值波形反馈、无差拍控制技术来补偿稳态畸变波形 .给出了实验结果 ,研究结果对改善逆变器输出波形具有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3 kW.单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逆变器滞环电流跟踪控制的控制方法.根据滞环电流跟踪控制的原理,利用MATLAB/SMUUNK,建立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控制模型.通过调整系统参数对并网系统进行仿真,得到并网电流和电网电压波形,使得输出功率因数近似为1,并对波形总谐波畸变率进行了分析,使其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滞环电流跟踪控制系统进行相关实验测试,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逆变器带非线性负载时波形畸变的原因和影响,将波形畸变分成瞬态畸变和稳态畸变,并针对不同畸变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即根据非线性负载投入瞬间的冲击电流大小,采用自适应调节输出电压幅值的限流方法,以改善瞬态畸变程度;采用瞬时值波形反馈,无差拍控制技术来补偿稳态畸变波形,给出了实验结果,结果对改善逆变器波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丛望  张兵 《应用科技》2009,36(7):54-57
介绍了三电平逆变器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的原理.使用ARM(advanced RISC machine)控制芯片和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芯片搭建硬件平台,进行算法设计,产生所需的PWM波形,通过驱动电路驱动功率器件IGBT,实现三电平逆变器.最后给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以串联谐振并联输出进行 DC- AC功率变换 ,以控制两个逆变器谐振电压相位差来调节输出电压的逆变器结构 ;分析了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 IGBT驱动保护要求 ;给出了实验波形 .结果表明该逆变器具有软开关特性、宽电压调节范围和好的正弦波形等特点 ,已应用于直流高压电源中  相似文献   

10.
蔡兴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5):180-184
对多电平逆变器的基本原理和多电平逆变器的各种拓扑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各类拓扑的优缺点。分析了已有多电平逆变器不同的载波PWM控制方法,重点研究了多载波PWM控制方法,并以二极管钳位式五电平逆变器为例进行了仿真研究。同时采用了三次谐波注入法,对输出波形的谐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1.
高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8):1774-1780,1815
零电压开关逆变器的操作范围受到电源与负载变化的很大限制。为了达到电源、负载宽范围的适应能力,本文采取了一种可变匝数比的耦合电感型全桥软开关逆变器。该逆变器可以应用于高功率场合,并可以显著地提高效率。详细介绍了耦合电感型软开关电路的操作原理与设计准则。采用Pspice对该软开关逆变器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软开关逆变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基本梯级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电平逆变器电路拓扑,讨论了对其进行谐波消除和幅值控制的方法.该拓扑结构用n个独立电源,2n 4个开关器件可产生2n 1个电平电压;并保留了多电平逆变器开关频率低、效率高等优点,所用器件较少,克服了基本梯级逆变器存在的感性负载时输出电压产生畸变、各独立电源输出功率不均衡等缺点.该逆变器拓扑适合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场合.改进前后的拓扑结构在不同负载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拓扑结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新的双逆变器式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电路.采用一个高压、低开关频率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逆变器和一个低压、高开关频率的电力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逆变器的组合来消除谐波电流.IGBT逆变器的作用是提供基波电压,并补偿无功功率,MOSFET逆变器则实现消除谐波电流的功能.IGBT和MOSFET通过一个分离式电容器组共用一个直流环节,以降低成本和简化控制.采用这种方式,可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消除谐波电流的影响.同传统的APF电路相比,这种方式所用的直流环节电压较低,产生的噪声也较小.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这种APF电路能够消除负载谐波电流.  相似文献   

14.
采用辅助谐振电感与换能器并联形成串并联谐振逆变器,分析了电路工作原理,讨论了在保证电路电流断续工作情况下辅助谐振电感的选取原则,给出了电路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由于功率管工作在软开关条件下,所以电路工作效率较高.实验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中低频大功率感应加热和熔炼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双电流源型半桥式晶闸管逆变器,介绍了其双电流源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微分方程为基础,对该逆变电源主回路启动由瞬态至稳态工作的全过程做了数学分析.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谐振电源具有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越高,其输出功率越高的反常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磁流体发电机的工作特点,从MHD逆变器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MHD逆变器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HD逆变器的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电平逆变器在中高压大功率场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二极管中点箝位三电平逆变器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多电平逆变器 ,但是三电平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偏移问题影响着逆变器及其电机调速系统的可靠性 .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的硬件电路 ,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以及参数设定 ,并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对系统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较好的仿真结果 .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直接并联时的零序电流控制问题,通过建立直接并联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桥臂平均模型,推导出零序电流的动态平均模型,揭示了系统中零序环流的形成机理.基于常用的载波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PWM)方法,提出了基于第四桥臂电流闭环的直接并联三相四桥臂逆变器零序电流控制方法,从而抑制了两组直接并联逆变器第四桥臂中线间的零序环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有效解决直接并联三相四桥臂电压源逆变器间的零序环流控制问题,可为微电网中大功率新能源发电并网逆变器的并机扩容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器电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电源设计.主电路前级采用推挽电路升压整流,为后级提供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后级采用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电路,产生稳定的220V/50Hz交流电压输出.电源采用数字化控制,驱动信号由DSP计算产生.逆变器工作于恒压模式,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PI控制策略,通过PI算法调节三电平逆变电路的驱动占空比来实现闭环控制.最后制作了1kW的样机进行验证,实验证明,方法可行,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肖永涛  朱理 《科技信息》2010,(15):77-79,36
本文以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电平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单相三电平逆变器的控制模型,并在定义逆变器开关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相三电平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其次,详细分析了传统三电平SVPWM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