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老的叶子     
在植物界里,有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之分,一般人都以为松柏类植物四季常青,其实,松柏类植物并不是永不落叶,而只是它们的叶子轮流衰老,分批脱落,有落有  相似文献   

2.
金松属是松柏类金松科的单种属(Sciadopitys verticillata)和活化石. 虽然保存有不少叶部化石记录, 但与金松科系统关系密切的木质部化石报道却十分罕见, 尤其缺乏对木材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的髓部和初生木质部特征的解剖学证据, 因而无法确知金松型植物木材解剖特征的演化关系. 辽西地区新发现的中侏罗世金松型松柏类化石木材, 标本具有保存完好的原始金松型次生木质部、内始式初生木质部以及异质的髓部. 这种木材解剖特征在金松科化石记录中是首次发现, 为全面了解该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历史和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解剖学证据, 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北部侏罗纪燕辽植物群的多样性内容.  相似文献   

3.
辽西义县组单子叶植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正尧 《科学通报》1997,42(16):1764-1766
自1986年以来,我们陆续收集到大量辽西义县组的植物化石。其中以银杏类(包括Baiera,Sphenobaiera,Phoenicopsis,Czekanowskia,Solenites,Leptostrobus等属)和松柏类(Pityolepis,Schizolepis,Podozamites)为主,木贼类(Equisetites)、真蕨类(Coniopteris,?Ruffordia)和苏铁类(Tyrmia)都不多。最令人关注的是出现少数被子植物和似被子植物化石。这些化石曾给国内外许多古植物学家看过或进行过讨论,本文先将几种单子叶植物化  相似文献   

4.
关于植物形态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泉 《自然杂志》2000,22(3):180-183
植物形态学不断发展,产生了新的概念和模仿概念框架以及新的思维方式。动态连续的观点在分析植物形态结构时能更真实地揭示各种形态结构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各种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介绍了植物形态学家Sattler提出并发展的形态连续的观点和过程形态学,并与经典植物形态学,并与经典植物形态学的观点进行比较说明思维方式的改变对于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模仿发明方法是模仿某个事物,创造出新的事物来,被模仿的事物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可以是他们的某种特点;可以是人,可以是人体的一部分;可以是某个过程;可以是某种状态等。 对于动、植物外部形状的模仿有:模仿松柏等乔木的矮锥形树冠可以抗风的特性,在海边建立的灯塔、电视塔是锥形的。飞机的两翼形状模仿鹰类展翅作稳定飞行的形状,骨架轻,强度大,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科学通报》2012,(1):2
金松属(Sciadopitys)是松柏类中的一个单种属和孑遗类群,为重要的活化石之一,原产于日本,现今的分布较为局限.虽然在地史时期也曾有叶和球果化石的记录,但长期以来,与金松科系统关系密切的木质部化石报道却十分罕见,尤其缺乏对木材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的髓部和初生木质部特征的解剖学证据,因而无法确知金松型植物系统学演化关系.王永栋研究小组在辽西地区距今约1.6亿年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壳中含量极为丰富的元素,Si在植物体内,尤其是在单子叶植物体内的含量高于任何其他无机组分.由于它无处不在,因此很难用一般植物营养生理学方法证明它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但是,许多研究结果都证明Si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有益作用,它能明显提高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从植物体矿化纳米结构SiO2的形态发生、结构和功能分析入手,重点讨论了以植物细胞壁为模板,诱导有机/无机二元协同胶体SiO2的自组装机制,以及它具有的特殊结构所赋予的植物抵抗各种环境胁迫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已发现物理因子光,对形态发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转录因子与发育调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吴乃虎 《科学通报》1998,43(20):2133-2139
近10余年来,已发现了大量的植物转录因子,主要包括;茎节转录因子家族,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诱导花分生组织的转录因子以及控制植物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不仅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以及代谢调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其异位表达还可以对植物形态的发生进行修饰。因此,植物转录因子有可能成为一种修饰植物性状的新型的生物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组织培养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植物生长调节剂,无论对于整体植物的细胞生长和组织分化,器官的发生与脱落,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成熟和衰老,还是对于植物离体培养中的细胞分化和形态建成,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自从1902年哈勃兰特(Haberlandt)大胆预言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以来,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入,从科学  相似文献   

11.
王晓月  汤晓辛  童泽宇  黄双全 《科学通报》2019,64(16):1702-1710
协同演化是两个或更多互作物种间,因交互选择导致特征发生交互式的演化转变.地理镶嵌的协同演化理论认为,成对协同演化发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水平上.对植物与传粉者而言,地理镶嵌式的协同演化是指在不同地方的植物,其传粉者的不同导致了植物花部特征的分化,也被称为传粉生态型.对传粉生态型概念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的海拔以及生境传粉者体型、传粉者功能群与植物花部特征或花报酬的协同演化.总结近年来的研究,可将植物与传粉者地理镶嵌的协同演化的形式归纳为5类:花形态、花结构、花颜色、花气味信号成分、花报酬与传粉者的种类或者体型的协同演化关系.未来在研究植物与传粉者地理镶嵌的协同演化时,不仅要关注植物与传粉者特性本身,还应关注非生物环境因子.高通量基因测序以及新的分析手段的引入,可进一步推进植物与传粉者的地理镶嵌的协同演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家在辽西地区新发现了一种奇特恐龙的化石。从头骨形态上看,这种恐龙应该属于肉食性的兽脚类恐龙,但其牙齿又和典型的吃植物的恐龙相似,更为奇特的是它还长着两  相似文献   

13.
阮成江钦佩  韩睿明 《科学通报》2004,49(24):2620-2622
尽管在进化过程中植物面临不利白花授粉的选择,但许多植物仍维持混合的授粉机制.在被子植物中从优势的异花传粉到白花传粉是最广泛和普遍的进化转变.花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如雌雄异位、雌雄异熟、花部运动和花冠脱落等影响植物的传粉模式和繁殖.如果一个植物种群仅仅依靠动物在个体间传递花粉,  相似文献   

14.
植物体内存在着非常精巧的光信号调节系统以适应外界光环境的变化,COP1蛋白是这个调节系统中介导光信号转导的一个关键因子。利用从豌豆克隆的COP1的cDNA,根据豌豆COP1的蛋白结构设计了4种不同的结构域基因片段,构建了这4个片段及COP1全基因与GFP融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分别转化烟草。利用由原核表达的GFP-COP1融合蛋白制备的抗体和GFP基因片段制成的放射性探针,通过Southern和免疫印迹实验证实各种外源融合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均获得了组成型的变化,发现:(1)烟草内源COP1的分子量为76ku,在各器官组成型存在,光照条件对其含量影响不大;(2)COP1的细胞核定位域在其核-质分配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含有核定位域的目的蛋白在叶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受光调节,而在根细胞则组成型定位于细胞中;(3)Couiled-coil域对COP1的功能十分重要,而锌指结构域起辅助作用;(4)WD-40重复结构域起着关键作用,但单独的WD-40重复结构域不影响光形态发生;(5)过量表达COP1不仅导致烟草地上部分光形态发生受抑制,而且还导致短的簇生根发生。相反,过量表达不含WD-40重复结构域的COP1则促进地上部分光形态发生,并导致根部伸长,但无侧根。COP1-COP1相互作用不仅可以在细胞核中发生,而且可在细胞质中发生。这一实验系统为今后深入研究COP1的结构与功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CO2倍增对植物的生态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中CO2浓度倍增的环境学效应已经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其中,CO2倍增的植物生态生理效应研究表明,大气中CO2倍增对作物产量品质、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植物环境等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构成物质世界各种物体形态(或形体)多是由同类、相近类(或类群)物质相聚,使其异类物质相分离而形成的观点,并认为由于“同类相聚、异类相分”且在聚集中建立的结构不断发育,而正是这种结构的不断发育又使其物体形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可见,物体形态的稳定性是结构发育的外部表征,受结构发育支配,而结构发育才是形成物体形态的根本动因之一。与此同时,文中还就类聚与异分的机制作了粗浅剖析.  相似文献   

17.
在浩瀚的植物王国中,千奇百怪的植物形态不禁会引发我们的联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幻无穷的形态?它们在其生存环境中有何意义?这些形态曲线与几何图形中的曲线又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理论来源于实践.事实上,几何学中的曲线最初都来源于自然界,它是数学家将自然界中一些相类似的形态曲线归纳、分类、抽象后的结果.几何学中有直线、圆、椭圆、抛物线、螺线等等,而植物形态中也有类似的曲线.  相似文献   

18.
物种的形成过程并非遵循达尔文倡导的渐变论,而是当环境恶化时由祖先种通过自身的调节突然产生的。植物也可以因种间、属间或更高级分类单元间的杂交产生能繁育后代的新种,其过程无疑也是通过突变实现,对此本文暂不做深入讨论。在突变发生以后,生物的性状极少变化,为稳定期。古植物学中大叶系植物由无叶类演化到具大型羽状复叶的过程,有节类茎的纵脊在节上由直通到相错、叶由分叉到连合的过程;以及现代植物中的观音座莲从二次羽状复叶变为一次羽状复叶和车前草在南方种身上长出北方种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植物体内的纳米结构SiO2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为地壳中含量极为丰富的元素,Si在植物体内,尤其是在单子叶植物体内的含量高于任何其他无机组合,由于它无处不在,因此很难用一般植物营养生理学方法证明它是植物的“必须营养元素”,但是,许多研究结果都证明Si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有益作用,它能明显提高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从植物体矿化纳米结构SiO2的形态发生,结构和功能分析入手,重点讨论了以植物细胞壁为模板,诱导有机/无机二元协同胶体SiO2的自组装机制,以及它具有的特殊结构所赋予的植物抵属种环境胁迫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植物雌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钟蓉  肖邡明 《大自然探索》1998,17(1):75-79,84
本文对植物雌性不育的研究作了综述总结。至今,许多植物已发现有雌性不育现象,人们对其进行了细胞学、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同时也探讨了植物雌性不育的发生机制。然而,仍需要对植物雌性不育进一步深入广泛地进行研究,以便加强对植物雌性不育的认识,并在和实践中利用植物的雌性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