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吐蕃大臣名号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汉文史籍中记载了众多吐蕃时期的历史人物生平及名号,但汉文所载名号与藏文实际名号差异较大,给藏族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根据古代汉藏著名史籍及吐蕃语言特征、汉藏翻译规律等,对古代汉文史籍中吐蕃大臣名号的由来及变化进行考证,以利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2.
顾随名号考     
顾随使用过的名号约有二十种,本文专门对此进行解读,并以感受一代国学大师的人生体悟和文人情趣。  相似文献   

3.
在西藏历史上被称为“世间眼”的翻译人一般指的是笔译者。从吐蕃中晚期开始,笔译者或被尊称为译师的翻译人备受西藏史家的青睐,每一部教法史著作中都留有一份历代译师的名录表,但纵观吐蕃对外交流史,我们发现被传统史籍所抛弃的口译者或译语人同样具有该称号。吐蕃不仅在王庭设有译语人官吏,还对边缘军政机构和在外征战的领军大臣也配有大量的译语人,他们能够在藏语与汉语、梵语、回鹘语等不同语种之间传导以使吐蕃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更加方便和畅通。  相似文献   

4.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十八)的篇目《魏记》对竹林七贤的评价,是一个具有贬义的重要转折。南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别集.礼乐部》注引的《魏记》内容,并不是马鹏翔所说的《隋书.经籍志》中的"《魏纪》十二卷,左将军阴澹撰",而应该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十八)的篇目《魏记》;在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别集.礼乐部》注引资料中,并非只引用书目,有时会书目、篇目兼引,有时只引用篇目,或概括引述,引用资料来源并不规范。在没有确凿证据出现之前,较早记载"竹林七贤"名号的文献,还是以东晋孙盛所著《魏氏春秋》和刘孝标注引的《晋阳秋》为好。  相似文献   

5.
北宋前中期,受政府大力招抚政策之影响,河湟陇右地区许多吐蕃部落族怅相继自愿内附于宋而成为熟户,接受其统治。吐蕃内附后,得到了北宋政府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优待,促进了藏汉民族交往和西北边疆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汉语词“吐蕃”的注音历来有分歧。文章探讨吐蕃一词的起源,认为“吐蕃”并非吐蕃政权或族群的自称,而是他称;吐蕃作为他称应先产生于突厥并后传于吐谷浑,吐谷浑人引导吐蕃使者通使唐朝的话,其所介绍的吐蕃名称应是“音自于突厥”。结合“吐蕃”一词在唐代的音韵表现和敦煌出土吐蕃时期汉藏文对音材料,分析“吐蕃”一词起源时“蕃”的本真音读为重唇音声母和-n韵尾韵母,不可能读为bō,主张按“追史从古”原则给“吐蕃”注音。  相似文献   

7.
《柱间史》历来被视为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但该书关于聂赤赞普神话的书写一直被认为缺乏历史依据而没有得到比较充分的阐释。文章认为《柱间史》有别于同时期其它文献,它通过转换旧说、综合融通的方法对相互对立的聂赤赞普身世神话三说进行了改造,从而创造了一个新的聂赤赞普神话。这个新的神话通过将天竺释迦族后代经过地理空间的位移、本土文化的内化转换以及社会仪式的认定三个步骤,完成了对初代王神话的重新书写,以此表征了《柱间史》在西藏割据时期重新理解藏族历史传统的新文化立场,这一新的合成形象在中古时期泛欧亚文化背景中也显现了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方卫平教授《中国儿童学理论批评史》是富有开创性的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儿童学理论批评发展史的学术作。本对该书的理论贡献、学术特征,以及史料价值作了较为客观、确切的评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典籍英译中存在着官职翻译错位的现象,文化的差异和译者的轻视是导致翻译错位的重要原因。我国古代官职名称的翻译可以采用对应法和解释法。对应法能让目的语读者轻松地了解原文意义,还能传递我国的文化因素,但其使用局限性大。解释法可以运用于多种情况,但在文化传递方面要弱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层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中的"我们",作为一个学术原点加以阐释."我们"是正在从事研究的学术活动者."我们"的整体形象是:学术文化的传递者,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学术创造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史的教学、教材编写和研究三之间肛春必然的联系,但又各自属于不同视角的内容。研究更多地注意于学术层面,教材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篇幅的大小、观点的平衡等等因素,教学则是以教师为主体并可以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行为。教学和教材需要学术研究作为基础,但更要在各个方面涉及到“施”与“受”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愈来愈多的中文影片跨出国门,直杀好莱坞、嘎纳与柏林。影片的片名毫无疑问首当其冲,是点睛之笔,起导视与促销的作用。因此,影片片名的翻译相当关键。笔者以100部中文影片的中英文片名为样本进行分析,探讨中文影片片名的英译现状,包括片名翻译的特点、策略(归化与异化)、技巧(音译、直译、意译与另译)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史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常乃悳出版的《中华民族小史》为标志,至今已走过了85个年头。回顾中华民族史研究的这85年的历程,不仅有金秋丰收的喜悦,同时也不乏艰辛和曲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讨论,以及萧君和主编的《中华民族史》和田哓岫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出版,迎来了中华民族史研究的春天。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史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学”是一个不断延伸的概念,它没有终点。它的使用造成了相关称谓的混乱。洪子诚提出的文学“一体化”的论断,对新中国文学的命名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科建构均有启示意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内部书写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带来文学史的人为的断裂。分析当代文学史书写背后所存在的症结,有助于排除这些困扰,从而建立当代文学史的书写规范。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概念的提出解决了晚清以来文学史面临的一些问题。以传统文化为坐标进行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不仅可以清晰地勾勒现代中国各场域多样式文学发展的脉络,而且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清算的一个有效途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史.古代史编》是按照世界古代史的时间断限,以全球史观的视野,来选择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史内容。对于《古代史编》中编写的中国史内容教授要详略得当,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使学生具备全球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