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重要理论,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译者从译前准备到翻译活动结束一直受到源语以及译语文化规范的制约。文章从预规范、元规范以及操作规范三个方面针对林语堂翻译活动的文本选择、文化取向以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提出林语堂的翻译活动受其教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理论三巨子之一的霍米·巴巴是“杂合”翻译策略的倡导者。他指出,翻译至少要牵涉到两种语言、文化,双方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译者产生制约,这就决定了双方的成分在译文中都会得到保留,译文因而也必然是杂合的。对杨宪益夫妇的《红楼梦》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解读,并以其中诗的翻译为例,杂合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可以得到证实。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杂合翻译策略有其自身的优势,有利于弱势文化抵制强势文化的霸权主义,促进全球文化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核心主体,直接决定了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及翻译产品等各个环节。文本外部的文化规范与其内部的语言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必须通过译者的中介作用才能具体体现在译文中。但文化转向后的翻译研究主要侧重于外部系统规范因素,在彰显译者主体地位的同时,译者主体性发挥有受其决定论影响的倾向。本文以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为视角,从译者惯习和场域出发,具体阐述文学翻译系统规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蓉 《科技信息》2011,(17):I0177-I0177
作为社会人,在翻译时,译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化的价值观融入译作之中。其价值观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肯定也会有差异。因此本文将比较赛珍珠和杰克逊翻译《水浒传》时所持的价值观,进而分析各自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汉语文化负载新词为例,探讨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应用于其英译的可行性,指出为了保留中国汉语文化负载新词的特点、准确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在对汉语文化负载新词进行英译时,应首先考虑采用语义翻译策略,只有当运用语义翻译策略会产生译语读者理解困难、引起交际误解时,才考虑使用交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韦努蒂因其异化翻译策略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其异化翻译理论人们的认识还是有所局限的,甚至是有某种程度的误读。从文化方向分析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林语堂的作品个人风格较明显,在文化上将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以翻译的形式引入西方文化之中,必然会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有着某种呼应与吻合,因此选取林语堂的译作《凤姐说茄子鲞》予以印证。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鼓浪屿景区旅游文本的基础上,参照汉英译文,研究旅游文本的汉日翻译。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与语言上的历史渊源,译者往往在日语译文中直接沿用汉语文化词的汉字,这种翻译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分使用,也会妨碍翻译目标的实现。因此,旅游文本中文化词的汉日翻译应充分考虑中日两国的文化异同与日本人的异文化接受能力,并参考汉英翻译策略,除直接使用对应的日语汉字外,还应综合运用增添解释性文字、适当删减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名翻译究竟该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一直是翻译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翻译更具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译者除了要考虑人名本身的文本内语境外,还要考虑到接受语文化语境的影响。本文以《飘》的两种不同译本为例,从诗学规范、文化历史传统、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对其人名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化语境在译者对人名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旅游广告语的翻译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运用规范理论的主要成果,在分析旅游广告语的特点、功能和翻译策略之上,探讨了其普遍性的翻译规范。为译出高质量的旅游广告文本,旅游翻译工作者一定要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充分了解旅游广告语的翻译规范和英汉语言与文化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增强翻译规范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0.
王小梅  陈海燕 《科技信息》2011,(1):201-201,203
翻译工作的实践中会发现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面对各方面的文化差异,译者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翻译,译者应该如何巧妙地处理一些看上去很难跨越的文化“沟渠”,实现译文的高水准。本文将对文化四方面的差异及其带来的难题进行论述,给出相应的可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这种文化转向强调了翻译与目标语体系中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强调了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的层层面面,如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影响译者所选用的翻译策略等。在中国翻译发展史上,“五四”时期是一个特殊而典型的时期。当时的内忧外患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严重的危机感,使他们意识到文学也可以承载政治使命与科学启蒙职责。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在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上都明显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语幽默反映英语语言文化,不理解英语幽默就不能算是真正掌握英语。翻译幽默语言应首先具备欣赏幽默的能力。幽默语言的翻译虽非易事,但毕竟有其可译性。而功能翻译、直译和归化则是幽默语言翻译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杨思柳 《科技咨询导报》2014,(4):148-148,150
汉语习语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汉语习语的翻译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相互转化。正确恰当的习语翻译可以大大促进文化的顺利交流。该文通过对汉语习语的定义,以及影响汉语习语翻译的四种主要的文化因素的分析,简要地归纳了汉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化宣传片是结合文字、声音和图像的多模态文本。其字幕翻译具有典型的多模态性,译者需结合多模态特征采用翻译策略以实现连贯翻译。前后文连贯策略需遵循“就近原则”而“并”,使译文简洁而“删”。图文连贯策略要求译者合理安排信息顺序,适当意译和删减口号式文字。文化连贯策略则通过增加文内注释补充必要的文化信息。通过以上翻译方法便能实现文化宣传片字幕翻译的连贯重构。  相似文献   

15.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每个商标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商标时,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消费文化心理,语言规则,及地域文化对商标翻译的影响。根据奈达的理论,即在功能对等或称动态对等理论下,能够再现原语商标的文化内涵和特征。这种功能对等翻译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激发他们消费的欲望。给商家带来盈利的最终目的。同时在这种原则下翻译出来的商标也会引起消费者好的的文化联想。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由佛经翻译的繁荣到明末清初科技翻译的普及,曲折多姿的千年翻译史基本上都是文化交流性质的翻译,极少纯文学性的翻译。文化文本的传播、文化元典的翻译影响较大,因为经书典籍可以作为实用性的工具通过传教士、汉学家们有选择性的节选、翻译加以利用而远播海外;诗歌之类高雅的文学经典作品的翻译则迟缓得多,往往经过或间接或隐曲的艺术变形、适应、迻译得以传承。这种翻译现象无疑是由为当下的时政服务的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通过简单对照文化元典的实用性选译和文学经典的艺术性适译,以及这种先后历程阐明翻译目的论规范下的翻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译者进行英语成语翻译时,文化对译者的理解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可见,英语成语反映了英语国家的民族特色。在翻译时,译者了解英语成语的产生和来源将有助于他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或其他的方式。其目的都在于准确进行语际的意义转换,尤其是文化意义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过程。由于语言是文化表这和传播的重要手段,每种语言不可避免地体现某种民族文化的特征,而作为用另一种语言对一种语言来阐释的话动—翻译,就不可能完全脱离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因为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文化语境,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语境的产物,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使用正确的翻译策略传达源语语境下的原文,而且符合目标语的语境?本文将从文化语境方面来探讨翻译的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化、语言及翻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关系,而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章旨在通过汉英颜色词“黑”与“black”的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及其补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初步分析了当前翻译中的“文化热”现象及其成因。指出文化和翻译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作者认为,由于各种文化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文化缺省现象。在出现文化缺省的情况下,译者不应是听之任之、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应该采用一些办法对其进行补偿。文章提出了补偿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