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产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群中,通过对矿区内断裂、裂隙、褶皱等构造现象进行构造解析后发现:与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控矿因素为深断裂、裂隙及褶皱,其中深断裂控制着成矿环境,裂隙提供了容矿空间,褶皱的转折端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
魏黎  丁俊 《科技咨询导报》2009,(12):253-254
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入手,分析了铅锌多金属矿的控矿因素,认为成矿受构造及岩浆岩控制,且南部的流纹斑岩体为该区的成矿母岩,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带为主要的控矿构造。初步认为本区中部和南部的深部具较理想的找矿前景,尤其是南部流纹斑岩体附近,重点要注意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以及流纹斑岩与二长花岗岩接触带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探讨,对矿床形成的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月山组(T2y)含膏盐白云质灰岩和下统南陵湖组(T1n)灰岩;控矿构造主要为月山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体系;成矿母岩主要为来自于上地幔的中酸性钙碱性燕山早期月山岩体;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巨大的热能,是成矿的先决条件;构造为岩浆的侵位和就位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岩性参与了成矿活动;矿体形态主要为透镜状、似层状,矿石组构主要为交代结构和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成矿作用主要为接触交代作用,围岩蚀变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等矽卡岩化及大理岩化,认为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矿床成因属于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形成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下水成矿理论,探讨了大铜厂南部仰天勤少岩型洞银矿点的成矿有利条件;根据构造对该类矿床的控制作用和金属矿物分带形成机制了新的认识,,阐明该区砂岩型铜、银矿 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5.
广西都庞岭地区南竹河锡多金属矿床矿脉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具有"线性递变不等距"规律.矿脉矿石品位在平面上具有"中富侧贫",在垂向上具有"上富下贫"的特征.矿脉的矿化在平面上的分带性为"北部富锡,南部富钨". 矿床垂直构造分带性为"三层楼"分带模式.NNE向断裂和NW-NNW向断裂联合控矿是区内最重要的控矿规律.成矿分为两期:燕山早期形成NNE向矿脉,是矿区的主要成矿期;燕山中期形成NW-NNW向矿脉,是次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6.
半阳河萤石矿位于甘肃省天祝县,为近年来发现并开采的一中型热液型萤石矿床。目前该矿已圈定矿体3条,多数赋存于下石炭统臭牛沟组,部分产于花岗闪长岩中,为一单一萤石矿床。矿体平面上呈波状,剖面上为脉状、似层状。矿石成份主要为萤石。矿带受同一条NE向断层控制,矿体产于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中;下石炭统臭牛沟组砂岩渗透性较好,且钙质含量较高,是矿区最有利的赋矿层位;同时,矿体在时间、空间上与海西期富氟岩浆活动有密切相关,为萤石成矿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夏日哈木铜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从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同时采用光谱分析、氧化物分析以及贵金属分析等手段对矿石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夏日哈木矿床类型属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体主要受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控制。同时该矿床具有元古代大陆裂解时的成岩背景。  相似文献   

8.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夕卡岩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玛铜多金属矿为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的超大型矿床.通过研究矿床夕卡岩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夕卡岩主要受早白垩世林布宗组角岩、板岩和晚侏罗世多底沟组大理岩之间的层间构造带所控制,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夕卡岩由上至下具有夕卡岩角岩-石榴子石夕卡岩-硅灰石夕卡岩-夕卡岩化大理岩的分带...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陕西青山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含矿岩系、控矿构造等的研究,认为区域棋盘状构造控制了矿床位置,矿区棋盘状构造控制了矿段的分布,地层、岩相、棋盘状构造共同控制了矿体的产出形态.矿床的矿源层为热水沉积形成的上泥盆统九里坪组;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水源为受较强烈构造作用改造的古大气降水,铅同位素反映热源可能为深部侵入岩体提供.认为该矿床为热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新疆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产在准噶尔微型板块北缘的吉木乃—喀拉通克晚古生代沟弧带内,主要出露泥盆系地层。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二亚组第二岩段内,主要岩石为凝灰砂岩和安山玢岩等。区内富含Cu,Mo元素的岩浆热液沿索尔库都克阔腊背斜及与其同时形成的裂隙构造运移,使地层岩石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进而形成了不完全对称分布的矽卡岩带。铜(钼)矿体严格受该褶皱构造和变质作用控制。笔者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地层单元、构造展布、岩浆热液活动及变质作用等特征研究,分析其控矿因素,进而总结矿体赋存规律和找矿标志,确定了北塔山组第二亚组地层、索尔库都克阔腊背斜及与其同时形成的裂隙构造和变质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带是开展下一步找矿工作紧紧围绕的三大要素,并由此建立了地质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纳日贡玛铜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认为该区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矿床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小寺沟铜钼矿床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小寺沟铜钼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表明该矿床与花岗斑岩体、地层、构造、围岩蚀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川东南地区重晶石-萤石成矿带中较典型的重庆彭水火石垭重晶石-萤石矿床为研究对象,对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地层、构造2大因素共同控制成矿。主要赋矿层位为下奥陶统分乡组和红花园组。矿区有北东向和北西向2组构造,北东向为导矿构造,北西向为布矿-容矿构造,矿体赋存于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中;该矿床的矿物简单,矿石矿物为萤石和重晶石,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石英为主;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条带状、斑点状、团块状、角砾状等为主;蚀变以方解石化为主,蚀变程度弱。地层水及大气降水淋滤、溶解、萃取不同地层中的Ba、S、Ca、F等成矿元素后,使成矿元素富集到成矿热液中,构造和地层温压梯度致使成矿热液沿构造带上涌,厚达数百米的大湾组泥页岩将成矿热液遮挡在下奥陶统灰岩及其深部地层中,使得BaSO4和CaF2结晶、成矿。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厂铜坑矿床位于桂西北丹池锡多金属成矿带中段,是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新发现的深部矽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前人对上部锡多金属矿体的矿化特征和成矿作用等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对层状锡多金属矿体的成因分歧较大,且对深部锌铜矿体研究较少。基于此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勘查成果及研究分析,对铜坑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铜坑矿区存在泥盆纪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燕山晚期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是矿床形成的主要事件。  相似文献   

15.
弓帅  黄万宽 《科技资讯》2012,(14):83+85-83,85
由于贵州特殊的成矿背景,相当长时间以来,蜚声国内外地质界的一直是低温成矿作用和沉积成矿作用及其形成的矿产。随着矿产勘查和地质科研工作的展开,贵州省与黑色岩系有关热水沉积矿产的地位愈来愈高,成为贵州非常重要的一种区域成矿作用而备受关注。本文将按矿床的不同成因,探讨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高松山金矿是与火山作用关系较为密切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构造角砾岩蚀变岩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具有深源硫的特点。流体包裹体中H、O同位素反映在成矿的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加入。矿床产于中生代上白垩统火山岩中,与英安岩、安山岩、安山玢岩、流纹岩关系密切。岩石化学分析反映了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金矿体与赋矿围岩存在着明显的物性差异,与Au、Ag、As、Sb、Cu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并以零磁场、高电阻为特征,从而本区具备了物化探找矿前提。该区为黑龙江东北部的一个重要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670矿床多期成矿作用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670矿床是典型的火山岩型富铀矿床,具有多期成矿特征。主要成矿期可分为两期。早成矿期矿化主要和红化有关,成矿溶液主要由大气降水组成,其中铀主要以UO_2(CO_3)_2~(2-)形式存在(99.6%),矿化温度133℃(平均值),成矿时代131Ma;晚成矿期成矿溶液主要为岩浆水,铀以UO_2(CO_3)~(2-)(89.4%)和UO_2(SO_4)_2~(2-)(9.2%)形式存在,矿化温度239℃(平均值),成矿时代为106.3±2.1Ma.670富铀矿床的形成是两期成矿作用叠加、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详细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野外观察通过对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成矿温度的定性分析从而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济源铜锣铜矿床为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铜矿床,进而对该地区的找矿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邓红 《广东科技》2008,(2):134-135
云浮金子窝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四会-吴川构造带与肇庆-海丰纬向构造交汇部位。主要控矿条件包括基底地层、岩浆岩、构造等。主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交切部位控制了矿床的定位和空间展布。寒武纪地层的W、Sn等元素含量较高,是重要的矿源层。后期的热事件(地热)使成矿元素发生重新分布。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使锡等成矿元素在矿液中逐渐富集,并在压力驱使下沿构造裂隙上升,在围岩中有利地段充填交代形成矿床。矿床存在垂直方向变化。根据矿体在空间上的原始展布和变化规律,对矿区边部和深部之隐伏矿体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赛钦铜钴矿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地槽褶皱系所属Ⅱ级构造单元—昆仑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之柴南缘断褶带与东昆仑隆起带的交合部位,昆中深大断裂东段北侧,铜钴矿化赋矿岩性为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建造中的次安山岩。赛钦铜钴矿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环境和物化条件,而且成矿过程复杂多变,矿床成因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密切的联系,其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型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