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IKE协议作为IP Sec协议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因特网的安全通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 分析IEK协议定义认证方式及其改进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对基于IKE协议抵御拒绝服务攻击的认证方式改进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支持复杂协议形式化并行推导的PDS协议衍生推导系统和IKE协议.给出了使用PDS形式化衍生IKE协议的核心认证部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中基于公钥签名的身份认证技术,针对DSS公钥签名幂运算量过大的缺点,将MQV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引入到:IKE(Internet Key Exchange)身份认证技术中,新的认证方法减少了幂运算的次数,从而提高了IKE密钥协商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章主要分析了IKE协议阶段1的各种鉴别方式的消息交换,比较不同鉴别方式密钥的机密性强度及身份鉴别特点.最后讨化了阶段1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一类快速易行的智能卡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单向HASH函数的快速和单向性,构造了一个适合于智能卡实现的认证协议,该协议完全性好,且较之其定的智能卡认证协议更快速更快速和便于实现,并可实现双向认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IPSec VPN(IP Security Virtual Private Net)安全网关中动态密钥交换协议IKE(Internet Key Exchange)的设计方法.深入研究了IKE协议组成、协商过程、密钥管理等若干问题,对IKE的系统设计提出全新的模块架构和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安全认证协议是目前电子商务常用的认证协议。根据这个安全认证协议用Petri网协议模型技术构造了单向认证协议的Petri网模型的状态空间。这样就可以进行仿真分析,找到协议的安全漏洞,完善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个基于公钥加密的无线双向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解决了无线通信中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问题。该协议只需两次通信即可完成,且只需进行很少量的信息传输,具有结构简单、运算量小、执行效率高等特点,特剐适用于计算资源有限的移动用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字签名的IKE主模式认证机制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基于数字签名的IKE主模式认证机制的分析 ,指出了协议中存在的对协议发起方身份保护的安全问题 ,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IKEv2的数字签名认证中 .文中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协议的改进方案 ,并分析说明 ,改进的方案可有效地保护协议发起方的身份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一个匿名移动无线认证方案中的CSAP协议,发现其存在安全漏洞,无法抵抗不诚实的基站对系统的攻击.针对这些安全漏洞对该协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协议不仅保留了原方案的所有安全特性,并且比原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现有IKE协议的PSK身份认证模式缺乏对密钥生成材料的保护,对整个协议的安全性有不利的影响.在分析现有的PSK身份认证模式的基础上,保留了其原有的安全机制,并充分利用预共享密钥自身的加密功能对密钥生成材料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2.
Internet(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IKE)由于其灵活性和复杂性,不可避免的存在某些安全隐患.简要介绍其工作机制之后,分析了两种中间人攻击的方式,为有效抵御第二种中间人攻击,对基于数字签名的主模式交换过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密钥签名载荷的概念.最后,给出了改进前后的定量的性能分析,结合freeS/WAN源代码,修改和增加了相应的函数,将改进思想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3.
IKE协议已成为因特网上最具应用前景的密钥交换协议.简要介绍IKE的工作机制之后,对其消息交换的全过程给出了安全性分析.针对现有协议存在的不足,对基于预共享密钥验证的主模式交换过程给出了新的改进模型,提出了身份散列载荷的概念以及进行两次认证的思想,保护了预共享密钥的安全,进而也增强了抵御中间人攻击和DoS攻击的能力.最后,结合freeS/WAN源代码,修改和增加了相应的函数,将改进思想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现有的以系统时钟基本同步为前提的鉴别协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指出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无须系统时同卞的鉴别协议,就协议使用一种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采用第二方时间标记,从而消除了系统时钟不同步所带来的影响,清除了指出的安全漏洞,最后,分析了新协议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针对RFID认证协议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分析了最近提出的几个协议的优缺点,给出了它们在一些安全特性上的比较,结果表明它们在某些方面都存在一些安全漏洞。通过对协议研究和分析,表明目前提出某些认证协议没有达到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只有通过更加有效的方法,才能设计出完全可靠、安全和高效的安全协议。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基于NTRU的RFID认证协议进行了安全性、效率及成本分析,提出一种基于NTRU密码体制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其首先将基于SVP问题的密码体制、截联及相关数据相结合从而实现阅读器与标签的双向认证,然后分析了它的安全性及计算性能并采用BAN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证明,最后将相关协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效率以及更低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