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天津市9条主要入海河流在2006—2010年的出境入海水量及水质等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天津市主要入海河流各污染因子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天津市入海河流的水质以劣Ⅴ类水质为主,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和子牙新河污染最为严重,永定河和金钟河水质以Ⅴ类水质为主.与2006年比较,2010年北京排污河和潮白新河2条河流的整体水质有所改善,水质类别提升1个级别,但整体水质污染严重.2008年的污水入海量和污染物入海量均较小,此后的2 a又有所反弹.其中,2010年的污水入海量最大,但其主要污染物较2007年仍然有所下降,COD、氨氮、总氮、总磷入海量分别为2 017.22、300.23、465.00和42.09 t.表明虽然入海污水量在不断增长,但污染物浓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2010年~2014年全省入海河流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和掌握福建省入海河流污染源入海情况及污染源现状,为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制定近岸海域环境管理政策、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流域主要河道入湖污染物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入湖河道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的方法,通过水质水量数据计算进入鄱阳湖主要污染物通量以及主要污染物负荷比,为江西省有效减排入鄱阳湖污染负荷比,保障鄱阳湖流域水质安全,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2—2017年南流江、大风江、钦江、茅岭江和防城江的监测结果和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研究了北部湾广西近6年主要入海河流各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变化趋势,分析污染物入海通量年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部湾广西5条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总量呈上下波动变化的上升趋势;除南流江和大风江各污染物入海通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3条河流各污染物的入海通量总体都呈现下降趋势;南流江的入海污染总量是最大的,化学需氧量占污染物入海总量的比重是93.9%;污染物的入海通量的变化主要受其年入海径流量的影响,同时也与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南四湖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南四湖入湖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及风险程度,于2013年采集14条入湖河流的水样测定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3种常规指标和Cr、As、Cd、Pb 4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层次分析法和风险熵评价了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及重金属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4个监测断面污染最严重的为薛城大沙河、薛城小沙河、城郭河和老运河,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943、1.744、1.302和1.713,且TP污染突出。层次聚类的结果与之基本相符。重金属的风险熵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铬(六价)、铅和砷的风险较低,而重金属镉有一定的风险。总体来说,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利用经率定验证的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水量、水质计算模型以及太湖流域废水负荷模型,根据1995年(丰水年)、1988年(平水年)、1971年(枯水年)的水文资料,以及1995年太湖流域各主要河道纳污量资料,计算了各典型年不同季节入太湖河道的入湖水量和水质浓度,由此计算出太湖流域河网区各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入湖量,并结合河网中水的流向,得出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的综合影响结果:直湖港最大,主要输送无锡地区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料河水质监测调研与主要入滇河流污染治理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在昆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滇池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滇池水质已从70年代的Ⅲ类变为劣V类。入湖河流污染是造成滇池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所在课题小组用了近4年的时间,对27条主要入湖河流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分别对每条河流入湖口的水体取样进行了水质分析监测。文章以对昆明新城建设有关的马料河调研及水质分析监测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入滇河流污染治理的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洞庭湖水体污染来源及其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在对2020年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以2014年为基准年,对洞庭湖入湖河流及周边等污染来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入湖河流总体水质为优,湖体和出湖口断面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全湖属中度富营养水平.与2014、2017年相比较,入湖河流、湖体总体水质为优和轻度污染的状况没有变化,西、南洞庭湖区域中营养水平亦未变化.(2)2014年输入洞庭湖TN、TP、COD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56.45×104 t、26.97×103 t、280.01×104 t,以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为主,占入湖总负荷的88.4%、78.7%、86.5%,其中TN通量以沅江、湘江、松滋为主,分别占入湖总通量的73.3%、74.4%、81.2%.(3)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是洞庭湖污染物输入的主要来源,对洞庭湖水质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大气降水、航道航运污染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1998-2012年海河流域水质数据,从流域角度上探讨流域地表水常规污染演变特征,分析了全流域不同水期排污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河段污染形势严峻,受污染河长比例保持在约60%至75%之间。劣Ⅴ类水以及优于Ⅲ类水河长总数则呈现轻微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陶晓娉  吴淼  刘熊  雷富  何喜林 《广西科学》2022,29(3):532-540
为全面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根据广西北部湾海域2021年8月(夏季)和2022年1月(冬季)表层海水调查数据,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广西北部湾海域进行水质污染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夏季和冬季pH、溶解态无机氮(DIN)、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氧(DO)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主要污染物为DIN和DIP,钦州湾和铁山港是各单因子主要超标海域。有机污染方面,仅夏季钦州湾湾内存在1个重度污染站位,在钦州湾和铁山港湾内出现中度污染,夏和冬两季分别占18.5%和13.6%,其余受污染海域同时出现在钦州湾、廉州湾和铁山港,夏和冬两季良好水质仅占3.7%和22.7%,均位于涠洲岛海域。综合污染方面,未发现严重污染水域,仅钦州湾在夏季出现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在夏和冬两季分别占40.7%和31.8%,夏季除涠洲岛外其他海域均受到综合污染,冬季仅钦州湾和铁山港受到综合污染。整体而言,单因子超标率、水体有机污染和综合污染程度在夏季高于冬季,在湾内高于湾外。  相似文献   

12.
从"硬体支撑""软体支撑"和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调查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海表面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北部湾海表面温度(SST)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NOAA提供的北部湾海域1994~2013年间SST、海面风场、潜热通量、Nino 3.4指数资料,采用平均值法、最小二乘法分析海域冬、夏两季SST分布及变化特征;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SST与海面风场、潜热通量及Nino 3.4指数间的相关系数,分析海面风场、潜热通量、厄尔尼诺效应对SST的影响。【结果】1994~2013年间,北部湾海域冬季SST约为19.0~24.0℃,大致呈北冷南暖的特点,夏季SST相差不大,约为28.6~29.8℃;海域冬季以降温为主,幅度约为-0.03℃/a,夏季则表现为小幅度升温,幅度约为0.01℃/a;纬向风、潜热通量对SST影响较大,厄尔尼诺事件仅在厄尔尼诺显著年对SST有显著的影响。【结论】纬向风、潜热通量对北部湾SST影响较大,厄尔尼诺现象在厄尔尼诺显著年对SST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出发,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保障的现状,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保障体系服务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就具体构建措施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取广西北部湾3处近海海域,以其表层海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旨在挖掘潜在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菌株.选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海水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聚酮合酶(PKS)基因、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及卤化酶(Halo)基因...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及广西近海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二维浅水模型模拟分析了北部湾海域潮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广西沿海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广西沿岸6条主要入海河流对近岸水动力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广西近海海域潮致余流场及其对近海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影响。模型潮位计算值和实测值符合良好。结果显示:K1分潮在北部湾口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潮波系统,M2分潮在湾顶越南海防附近形成逆时针旋转潮波系统,广西近海海域K1分潮占优。广西沿海海域内,离岸较近的海域余流场相对较强,余流速度受浅水效应及湾口等地形缩窄影响而增强;离岸较远海域余流明显减弱,水体交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探测广西北部湾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等方法探究2000-2015年广西北部湾植被NDVI变化特性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植被NDVI年均值为0.753,夏季和秋季多,春季和冬季少,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植被覆盖类型以中高级分类为主,面积占比超过60%,多分布在高山地区,中、中低级植被覆盖类型占比小,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2)植被NDVI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变异系数均值为3.9%,变异稳定区面积占比为48.55%,不稳定区占比为45.34%;(3)地理探测器探测发现气温是植被NDVI的主要解释因子,人为因子的解释力波动上升;因子两两交互作用后能增强单因子解释力,且存在线性与非线性两种协同效应;同因子中不同的分类对植被NDVI的影响不同,适度的分类等级范围能促进植被NDVI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湾海域的海水养殖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随之而来的病害暴发、渔药滥用、养殖污染、优质种苗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海域海水养殖现状和病害情况,就未来广西海水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海三市产业布局现状的统计分析,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产业结构相关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北部湾经济区临海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发展特色经济、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促进产业区域内分工与协作,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临海产业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