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语音信号处理系统中,基于帧能量的语音端点检测(voiceactivitydetection,VAD)往往受到语音段能量不平稳及噪声的影响,为了提高语音端点检测的性能和鲁棒性,引入视觉信息。该文提出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线性变换生成视觉特征,在提出一个基于统计的VAD一般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两个单模式的VAD系统,通过两步式的融合方法,得到了多模式的VAD系统。实验表明:同时利用音频和视觉信息的多模式VAD比基于帧能量的听觉VAD在帧错误率上有55.0%的相对下降,在断句错误率上有98.5%的相对下降。这一结果说明多模式VAD方法基本可以避免断句错误,也能够显著改善帧检测性能,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语音活动性检测(voice activity detection,VAD)忽略了声学特征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在带噪环境下性能会明显下降。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单元(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的混合网络结构应用于VAD问题。进一步对语音帧的动态信息加以分析利用,同时结合DNN-LSTM结构使用一种基于上下文信息的代价函数用于网络训练。实验语料基于TIDIGITS语音库,使用Noisex-92噪声库加噪。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噪声环境下基于DNN-LSTM的VAD方法比基于DNN的VAD方法性能更好,新的代价函数比传统的代价函数更适用于该文提出的算法。  相似文献   

3.
噪声环境中基于HMM模型的语音信号端点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噪声环境下如何提高语音信号端点检测的准确性是自动语音识别(ASR)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常用的基于短时能量的端点检测方法对于能量较低的音节或在信噪比较低的环境下,检测性能不够理想.讨论了一种基于HMM模型的语音信号端点检测方法.先用训练的方法生成背景噪声和废料的模型,再用Viterbi解码算法对待测信号进行处理,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HMM的端点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接近于人工检测,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权值神经网络的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的新算法.这种算法可以不经过端点检测和分割,构建连续语音中各不同音节的特征空间覆盖区,可以避免因分割错误而带来的错误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5.
低信噪比环境下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在语音识别与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低信噪比环境下的端点检测还存在效率低、识别率不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和短时能量在端点检测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将MFCC前三维度分量相加(MFCC_a),再与短时能量相除(梅尔能量比)作为语音特征参数的语音端点检测测度,最后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自适应确定双门限阈值进行端点检测.选取TIMIT语音库中的50条语音信号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5 dB、0 dB、-5 dB的噪声环境下,与能零比、谱熵等算法相比,本算法端点识别准确率均有所提高,其中在-5 dB信噪比环境下提升了约30%.  相似文献   

6.
针对加性有色噪声干扰,提出了一种单通道输入基于信号子空间的话音增强算法。算法中使用自适应的方法跟踪KLT(Karhunen—Loeve Transform)阵。运用一种近似模型来表述有色噪声的特性,并基于噪声平稳的假设,通过采用预处理技术的语音活动性检测(VAD:Voice Activity Detection)单元获取噪声样本,用于下一语音帧中噪声特性的估计和增强处理。实验表明,算法对于有色噪声干扰下的语音信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并且性能优于改进减谱法。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实时通信中语音端点检测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和鉴别信息的端点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帧信号的能量、子带信号的能量等参数,计算该帧信号与噪声帧基于子带能量分布概率的鉴别信息。算法通过利用鉴别信息,能够在包括语音帧在内的所有帧中更新噪声的能量,从而更准确地跟踪噪声能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能量的端点检测算法相比,该方法在信噪比变化比较剧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较准确地进行端点检测,在0~10 dB范围内变化的坦克噪声环境中,准确率比后者提高约24%。  相似文献   

8.
汽车噪声中自动语音的识别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汽车中的话音拨号系统是自动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热点.自动语音识别系统是一个基于训练的系统.在汽车噪声中,由于实际应用环境与形成系统参数的训练环境的失配,传统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会大幅度地下降,从而无法实用.为了提高语音识别系统在特定环境下的识别率及实用性,首先根据汽车环境中语音的失真模型分析了系统性能下降的原因,然后针对加性汽车噪声与信道失真对系统的影响,讨论了在汽车噪声中改善语音识别系统性能的方法.提出了在识别系统中用基于子带的语音增强算法和倒谱均值相减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量的多人连续数字串语音的识别实验表明,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系统在汽车噪声环境中的识别率,它还可以简便、实时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叉熵顺序统计滤波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语音端点检测在强噪声环境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熵顺序统计滤波(OSF)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该算法以子带交叉熵为语音/非语音的区分特征,首先将每帧语音的频谱划分成若干个子带,估计出每个子带能量与背景噪声之间的交叉熵,然后把相继若干帧的子带能量交叉熵经过一组顺序统计滤波器,最后根据各帧交叉熵的值对输入的语音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区分语音和非语音。特别是在强噪声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很高的检测率,具有鲁棒性。通过实验结果比较,该算法在性能上优于最近提出的基于能量顺序统计滤波和单纯交叉熵判别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算法是根据解决不同优化问题的多个蚂蚁算法所归纳出的解决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的一个一般框架。本文首先研究ACO算法的原理及其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引入蚁群优化算法进行小波神经网络的训练,对ACO训练小波神经网络步骤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与BP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性能比较,将各种方法训练的小波神经网络用于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基于ACO算法训练的神经网络在收敛速度上更具有优势,能够获得较小的均方误差值,对于非特定人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6%,是一种有效的语音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是一种相对简单成熟的算法,广泛用于语音识别系统中.针对环境噪声对声纹识别系统性能的影响,用信噪比关联谱减及自适应门限端点检测进行抗噪声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DTW算法设计了基于嵌入式ARM9平台的声纹识别实现方案,并给出了带噪环境下的声纹识别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语音情感识别是人机交互、情感计算中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普遍使用深度神经网络用于语音情感特征的提取,但使用哪种神经网络模型、如何缓解模型过拟合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一维卷积(CNN)以及门控循环单元(GRU)的CGRU模型,从原始语音信号的MFCC特征中提取语音的低阶以及高阶情感特征,并通过随机森林对其进行特征选择,在三种公用的情感语料库EMODB,SAVEE,RAVDESS上分别取得了79%,69%以及75%的识别精度.通过添加高斯噪声及改变速度等方法来增加样本量实现数据扩充,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精度.通过在线识别系统验证了模型在实际环境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非定特人语音识别算法大多只适于连续语音,且识别精度和速度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算法,介绍了标准BP神经网络,针对其收敛速度慢的弊端,通过变化的自适应学习速率,令网络训练针对各种阶段自行设置学习速率值,利用变学习速率构建对应的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看作识别非特定语音的识别器,输入待识别语音,令累计预测残差达到最小,实现非特定人语音识别。将改进模型应用于非特定人语音识别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识别率更高、识别速度更快,不仅适于连续语音的识别,也适于不连续语音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一种量子神经网络说话人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说话人语音特征空间边界存在模糊性的特点,构建了一种量子神经网络识别分类器,用于说话人识别,以改善存在交叉数据的语音特征参数的分类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量子间隔训练方法,以改善传统量子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的不足。以TIMIT语音库为测试语音,与传统BP网络和基于常规梯度下降量子间隔训练算法的量子神经网络做对比实验。实验证明,算法能有效提高说话人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同时与高斯混合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相似文献   

15.
自动语音切分是语音识别、声纹识别、语音降噪等语音应用中非常重要的预处理环节,切分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系统输出结果的精度.在空管地空通话中,传输信道噪声、天气因素以及说话人工作状态均会对语音信号产生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音切分性能.在分析空管地空通话语音特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GRU网络多输入特征的自动语音切分方法.该方法结合地空通话的特点,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取语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非线性特征,将语音信号帧分类为语音帧、结束帧以及其他帧三类.实验对比了多种语音特征作为输入对切分效果的影响,同时验证了GMM、CNN、CLDNN、CGRU等切分算法在真实地空通话测试集上的表现,并提出了一种简单预测结果平滑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自动切分方法在地空通话中具有明显优势,分类模型的AUC值达到了0.98.  相似文献   

16.
3G系统中复杂背景噪声环境下话音激活检测算法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项目组(3GPP)和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SGM相关标准为依据,分析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器中话音激活检测算法在不同背景噪声和不同输入信噪比下的性能,基于对大量实验室结果的分析,对其在3G系统中应用的鲁棒性加以验证,同时和国际电联电信标准组(ITU-T)建议的G.729算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算法在非平衡背景噪声环境下的成于G.729,在保证重构语音足够高可懂度和自然度的前提下,使整个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增加约30%。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BP小波神经网络中,最常用的学习算法是BP算法,BP算法实质上就是梯度下降法,是一种局部搜索算法,梯度下降法使得网络极易陷入局部最小值,从而使得网络训练结果不尽人意,搜索成功概率低.取代传统的梯度下降法,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小波神经网络中的参数进行优化.然后利用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小波神经网络进行抗噪声语音识别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BP网络相比,PSO算法在迭代次数、函数逼近误差、网络性能方面均优于BP网络,系统的识别率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使用语音信号准确识别动物以保护和研究野生动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全连接算法与稀疏连接算法相结合的全卷积神经网络(FCNN: Ful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用于语音的自动识别.利用全连接算法提取更多的组合特征,稀疏连接算法筛选重要特征可加快收敛速度.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模型结构及算...  相似文献   

19.
语音情感识别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向,可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和呼叫中心等领域,有很大应用价值。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在识别情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现有方法对高层语音特征提取会丢失大量原始信息并且识别准确率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语音情感识别方法,由卷积神经网络从原始信号中提取特征,并在其堆叠一个2层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最终识别准确率达到91.74%,本文方法显著优于基于EMO-DB数据集等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