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α-Fe2O3和NiO粉体为原料,NaCl为稀释剂,利用固相机械化学反应,在高能球磨作用下合成了NiFe2O4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合成NiFe2O4的过程和不同焙烧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计算了前驱体热处理过程晶粒长大的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NiFe2O4纳米晶的晶粒尺寸为20~30 nm;焙烧温度越高,晶粒尺寸越大;NiFe2O4晶粒长大的表观活化能为16.7 kJ/mol,这表明热处理过程的晶粒长大主要以界面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2.
制备S2O8^2-/Al2O3-Fe2O3型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催化乙酸和正丁醇合成乙酸正丁酯,采用TG/DSC、IR、SEM、XRD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焙烧温度对S2O8^2-/Al2O3-Fe2O3系列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酯化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50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其酯化率达到90.78%。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经不同处理温度后的AC-2陶瓷型芯试样进行断口扫描分析,研究了AC-2陶瓷型芯在焙烧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陶瓷型芯的焙烧随着增塑剂的熔化、迁移、升华和烧失,湿态下均匀包裹着陶瓷颗粒表面的空间网状、连通的有机高分子增塑剂薄膜发生流淌,网状结构被破坏并出现蜂窝状结构,直到约600℃增塑剂完全烧失掉;在高温下固体质点间隙缩小,颗粒间互相接触,并由矿化剂作"桥"完成陶瓷型芯的烧结。  相似文献   

4.
对SnCl2-TiCl3-K2Cr2O7(CuSO4催化)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将本法与有汞法、稀K2Cr2O7法和甲基橙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法的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方便,污染少,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5.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在0.1 mol/L Cr2(SO4) 3+1 mol/L Na2SO4+0.2 mol/L H2SO4溶液中Pt和PbO2电极上 Cr2O2-7阳极形成和O2析出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95V 下,Pt电极上O2和Cr2O2-7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7.4kJ/mol和61.3kJ/mo l;PbO2电极上O2和Cr2O2-7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0.2kJ/mol和46.2kJ/mo l.温度对于Cr2O2-7形成的加速作用要大于对O2析出的加速作用,当温度升高时,使Cr2O2-7的电流效率提高.固定温度和固定电位下PbO2上O2析出速度较之Pt电极上增加不大,但Cr2O2-7形成速度远比Pt电极上大,可见Pb O2电极对于Cr2O2-7的阳极形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对天青石碳还原法生产碳酸锶的焙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焙烧温度、还原焙烧时间、还原剂、添加剂及球团粒径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焙烧过程较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无盐焙烧法提取石煤钒矿中V2O5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主要采用无盐焙烧法对暮石煤钒矿石进行焙烧和浸出研究。在700-900℃高温下焙烧.然后用硫酸做浸出分解试羽,在80-90℃条件下从舍钒石煤矿石中钢得硫酸钒酰溶液(浸出液),得到最佳焙烧和浸出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锆为锆源,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模板剂,S2O8^2-浸渍无定形Zr(OH)4,制得介孔S2O8^2-/ZrO2固体超强酸,通过N2吸附-脱附、XRD分析、Hammett非水滴定、TEM等方法,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S2O8^2-/ZrO2介孔超强酸晶体结构、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600℃,S2O8^2-/ZrO2样品比表面积为140m2/g,平均孔径在3~4nm之间,酸强度H0≤-12.7,为介孔相固体超强酸。  相似文献   

9.
以Ca(NO3)2.4H2O、Mg(NO3)2.6H2O、Na2SiO3.9H2O、Eu2O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a2MgSi2O7:Eu2+绿色荧光粉.其激发光谱分布在300~480 nm波长范围,谱峰位于310~385 nm,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360~480 nm辐射有效激发;在430 nm激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Na_2S_2O_8—SC(NH_2)_2—Cu~(2+)无卤体系的非线性化学反应现象进行探索,发现了一个新的VIA族化学振荡器;该反应体系在连续流动搅拌反应器(CSTR)中有振荡行为,在CSTR中,体系的Pt氧化还原电位显示出持续的周期性振荡,且振荡的浓度范围非常宽.考察其振荡过程的流速序列,发现有周期性复杂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1.
Ni(C8H7O3)2(H2O)2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了镍的香草醛三元配合物,得到了单晶,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2.1827(3)nm,b=1.05039(16)nm,c=0.77393(12)nm;β=104.924(3)°.该配合物分子式为C16H18NiO8,Mr=397.01,配合物是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2.
以乙酰丙酮合铟[In(acac)3](acac=acetylacetonate)作为单源前驱体,Au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于较低温度(550℃)下成功制得了In2O3纳米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量分散光谱(EDS)对In2O3纳米线进行了表征;制得的In2O3纳米线具有单晶结构,平均直径约为80nm,长度达十几微米,其生长服从气一液一固机理.光致发光研究发现,In2O3纳米线在483nm处有一个强的发射峰,这可归因于氧空位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焙烧条件对Cu/ZnO/Al2O3甲醇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用草酸盐胶态共沉淀法制备纳米Cu/ZnO/Al2O3催化剂过程中焙烧条件对催化剂结构性质及其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活性的影响。结合多种现代表征手段,研究了焙烧气氛、焙烧温度和焙烧过程不同升温速率对催化剂晶粒大小、结构及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该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催化反应结果表明,纳米金属铜催化剂显示出优良的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性能,焙烧条件对催化剂性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燃煤过程中N2O生成与分解的化学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采用长链烷基的硅氧烷对片式对称多孔Al2O3膜进行改性, 制备疏水性Al2O3膜.考察在不同环境下疏水Al2O3膜的化学稳定性, 采用接触角和红外光谱表征膜表面性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制备的疏水膜的水接触角约为142°; 在室温下的浓H2SO4和NaOH溶液中, 疏水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但是在120℃的浓H2SO4和80℃的NaOH溶中, 疏水表面很快被破坏, 转变成亲水表面;疏水Al2O3膜在多种有机溶剂中浸泡20d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Li-Fe-Si-H_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有热力学数据,绘制25℃时Li-Fe-Si-H2O体系各溶解组分的lgc-pH图、Li-Fe-Si-H2O体系主要物种的优势区图和强碱性区域Li-Fe-Si-H2O体系各沉淀的优势区图。利用这些平衡图对液相制备硅酸铁锂的工艺条件进行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溶液的碱度是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Li2H2SiO4·Fe(OH)2的关键因素,若要利用Li+,Fe2+和H2SiO24-在液相形成Li2H2SiO4·Fe(OH)2,则要维持溶液较高的碱度,使得Li+能与H2SiO42-生成Li2H2SiO4沉淀,并且抑制FeH2SiO4的生成,使Fe2+以Fe(OH)2的形式沉淀;溶液体系的碱性越强,Li2H2SiO4·Fe(OH)2的优势区域越宽,更有利于Li2H2SiO4·Fe(OH)2的合成;采用液相法制备硅酸铁锂时,由于pH值大于15,体系的碱度较高,溶液中Fe2+极容易被氧化,故制备过程难以实现;而利用固相法制备硅酸铁锂,其保护性气氛容易控制,工艺简单,流程短,便于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CaO-SiO2-MgO-H2O体系的热力学,结果表明:SiO2 优先与CaO水热形成水化硅酸钙,多余的SiO2 才会与MgO直接水热形成水化硅酸镁。当没有SiO2 时,MgO才会水化形成Mg(OH)2。  相似文献   

18.
Co(C8H7O3)2(H2O)2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合成了钴的香草醛三元配合物,得到了单晶,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c,其晶胞参数为a=2.2332(4)nm,b=1.04245(16)nm,c=0.779 93(12)nm;β=107.521(3)°.该配合物分子式为C16H18CoO8,Mr=397.23,配合物是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PdO-CeO2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其CH4氧化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物理吸附(BET)、CO化学吸附、Raman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从400℃提高到800℃,PdO-CeO2催化剂的活性下降;焙烧温度进一步提高到1 000℃,催化剂的活性又出现明显的提高.结合相关表征可知:Pd(PdO)粒子烧结和比表面积下降是CH4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金属Pd含量增加是导致1 000℃焙烧后催化剂活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结合X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探讨SiO2-Al2O3-ZrO2(SAZ)玻璃的热相转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AZ玻璃经900℃热处理2 h后仍为典型非晶,其拉曼峰位于460,600和800 cm-1左右,峰形宽,强度弱,从900~920℃开始分相,形成富Si区和富Zr和Al区,拉曼峰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在148 cm-1和300 cm-1附近出现2个峰值;当温度升高至1 000℃时,四方氧化锆拉曼特征峰已很明显,表明四方氧化锆已形成,且在XRD谱中观察到Al-Si尖晶石相并有莫来石晶相开始生成;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四方氧化锆的拉曼峰更明显,同时在180~270,350~440和970~1 020 cm-1区域间出现拉曼峰,峰形尖锐,强度大,表明结晶完好;XRD谱中Al-Si尖晶石相消失,四方氧化锆、莫来石成为主晶相,同时生成了少量方石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