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坐落在广东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区,是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07年签约合作共建的一个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平台,是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院以来,工研院坚持"创新是立足之本、创造是生存之道、创业是发展之路"的理念,在科技体制机制方面勇于改革,探索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创新之路,成为东莞乃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科研力量。经过几年的发展,工研院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产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最早引入东莞与高等院校进行产业合作的平台之一,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从2009年正式建成后,一直坚持"创新是立足之本、创造是生存之道、创业是发展之路",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产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实现了"政府、高校、企业、团队"的协同创新,被称为"新型科研机构的典型代表"。张国军是工研院的副院长,他最近很忙,一刻都没停过。采访的当天下午,他要去列席东莞市"两  相似文献   

3.
正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以下简称松湖华科或园区)成立于2010年7月,由东莞松山湖(生态园)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和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合作共建,并于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园区定位为先进制造领域创业示范基地,重点围绕高端装备产业、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和制造服务业三大产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培育孵化。  相似文献   

4.
加强校(院)地合作 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中旬,笔者与合肥工业大学几位同志一道,专程赴广东东莞、深圳,学习考察两市与著名高校合作设立科技创新载体、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的经验和做法。在粤期间,考察组一行重点参观考察了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简称工研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5.
由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东莞工研院)、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威科)、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达华)共同完成的“高性能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制造核心装备”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正由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东莞工研院)、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威科)、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达华)共同完成的"高性能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制造核心装备"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高性能RFID标签封装装备并实现系列化、产业化,实现了抗金属长寿命的高性能RFID标签高效高精制造。获发明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  相似文献   

7.
刘敏  李艳 《广东科技》2012,21(20):53-55
2012年7月7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以《让‘青苹果’变成‘红苹果’》为题,报道了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以“创新、创造、创业”为主线,促进科技与产业结合,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故事。工研院作为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中的第一批引才机构,其引进的高水平国际创新团队在当地装备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中也一展风采,极大地促进了工研院的产业孵化,为区域制造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谷智能"或"公司")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的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领先的智能制造感知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切实落地"政府支持、院校协作、企业成果转化、市场反哺"这一完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标杆性企业,为推动广东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广东陆续涌现出深圳光启、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工研院等一批定位理念新、管理体制新、运行机制新、创新模式新的新形态研究开发机构,被称为"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科研机构"、"新型研发组织"、"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省、地市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这些机构进行了多次调研,初步探究了新型研发机构的现状特点、发展成效、运行机制。根据笔  相似文献   

10.
<正>深化科体改革在广东"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的强大呼声下,大量科研人员"孔雀东南飞",许多科研机构挥师南下,甚至"海外兵团"跨海来粤。这些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到来,不单壮大了广东科研队伍和科研能力,更给广东科研体制带来了活力和清新的风。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就是南下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扎根广东结出的"奇异果",两个全新的科研机构在运行机制、创新机制、用人机制等方面实现"穿越",开拓了科技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08,(7):10-10
2008年1月10日,数字化制造装备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牵头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邵新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院长李斌教授,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2016,(3):15-16
近年来,东莞在推动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上不遗余力,先后提出建设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并通过精心打造,成为广东首个省市共建物联网产业基地、广东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2014年,东莞出台了建设“智慧东莞”实施方案,计划4年投入200亿元重点推动“智慧东莞”十大重点工程,以长安、大朗、虎门、厚街等专业镇为载体,依托专业镇在五金机械、毛织、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中的优势,以生产制造智能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智能化的“智慧制造”应用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12,21(16):19-20
新型研发机构迅猛的发展势头、独特的运行机制和突出的创新成就,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曾多次莅临调研指导,并充分肯定了其发展模式和取得成效。新型研发机构凸显"三高"特征近年来,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涌现出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具有鲜明的"三高"特征:一是高起点的组建模式。这些机构坚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设和发展,主要依托创新科研团队、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或广东龙头企业来组建,起点高,实力强。  相似文献   

14.
正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以下简称"松湖华科")是由松山湖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和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定位于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领域的专业孵化器。该孵化器重点培育三大产业方向:高端装备制造业(数控装备、智能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型电子制造业(传感器、读写器、集成电路等),以及制造服务业(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研发中心等)。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16,(17):20-23
激光与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被称为20世纪人类的四项重大发明。其中半导体激光是激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基础科学、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诸多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半导体激光技术已经成为学科渗透广、应用领域宽、支撑作用大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促进大批交叉学科诞生,引发多领域技术变革,带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由其带动和支撑的经济总量是其自身价值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2015年底,在东莞市科协和广东院士联谊会联合主办,东莞科技进修学院、东莞市工程师协会与东莞市科技馆承办的"2015广东院士团队科技创新成果展暨院士专家东莞行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作了题为《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为东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本文为王立军院士报告的节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2016,(17):10-19
2014年11月,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莞科技进修学院和东莞市工程师协会承办的院士讲坛在长安镇举行,讲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做了"东莞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题报告。来自东莞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商界企业与科研单位代表以及在校大学生400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共同聆听了"根叔"的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在东莞闭幕的2017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下称加博会),折射出"世界工厂"的产业新脉动,广东制造正在加快从加工代工到智造的关键飞跃。短短四天的加博会,吸引了入场观展采购的人数达6.9万人次,共达成商贸合作项目(含合同、协议和意向)8100宗,意向成交金额达998亿元。智能制造激发的强大动力,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8.
潘慧 《广东科技》2016,(1):17-22
正《广东科技》: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是何时、基于怎样的背景成立的?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广东省政府(粤办函[2015]158号)批准、由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成立的集智能机器人研发、服务、培训和产业孵化等为一体的综合科研机构,于2015年  相似文献   

19.
光大We谷是广东光大产业集团(以下简称光大产业)旗下的综合性产业园,作为光大首个产业园区项目,一直秉持着成为"企业成长合伙人"的理念,开创"1+2+N"模式——以企业为核心,构建企业赋能生态和园区智慧生态为两翼,以产业资源为支撑打造产业服务生态大格局,通过"服务+空间+资源"三大方面结合"全场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360°服务,为企业注入发展新功能。为迎合国家政策布局和区域产业规划,光大产业大力引进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5G技术等新兴科技产业,积极为东莞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制造2025》提出:"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中国有三条路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杭州提出了推进"拥江发展"和打造"大湾区"建设战略。为实现"加快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目标,探索智能制造重点产业及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创新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