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菌渣栽培草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种类的菌渣(香菇、平菇、金针菇)处理后加入辅料作栽培基质,用于草菇的栽培,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菌渣栽培草菇,与传统的稻草栽培配方相比,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其中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生物转化率达到22.6%,比传统稻草栽培料高出15.7%,说明菌渣用于生产草菇菌种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合理利用金针菇菌渣,提高菌渣栽培草菇的产量、质量及效益。方法以纯金针菇菌渣为对照(CK),采用单因素随机组设计考察了添加棉籽壳的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效果。结果添加20%棉籽壳的配方1表现好,菌丝满床时间为8.17 d,现原基时间为10.33d,采收时间为13.17 d,分别比CK组提前7.55%、4.62%、3.66%。菇体商品性状好,单朵重为26.67 g;平均产量为6 055.56 g/m2;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为1.92元/m2,分别比CK提高2.56%、38.41%和18.21%。添加40%棉籽壳的配方2菌丝生长势弱,满床时间、现原基时间、采收时间长,商品性状差,经济效益差。3个配方的矿质元素较全面。结论在金针菇菌渣中添加20%的棉籽壳具有子实体商品性状优良、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矿质元素丰富等特点,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的栽培料栽培姬松茸的生物学效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氨基酸蛋白质营养价值和重金属含量从经济效益、营养品质和食品安全、生态效益方面综合考量,以添加50%的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以杨树菌材、传统的栎树菌材和栗树菌材为材料在湖北省宜昌县、五峰县、鹤峰县3个栽培点进行了天麻的田间栽培实验.结果表明:蜜环菌在杨树菌材上生长较传统菌材菌丝萌发早,生长粗壮,生长点多;杨树菌材易被蜜环菌分解利用,腐朽程度高;不同菌材对天麻的产量与生物转化率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实验点之间差异显著;在适宜的条件下杨树菌材栽培天麻易获得高产,其产量与生物转化率分别高达4.977 kg/m2和30%.杨树是栽培天麻适合的菌材.  相似文献   

5.
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菌草替代木屑和棉籽壳作栽培配料,进行工厂化栽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研究.试验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栽培配方作对照,设置含菌草不同比例的配方3组,每组配方配制栽培50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菌草配方菌丝满袋时间比对照缩短1~4d,生长周期比对照缩短3~9d,菌草可以促进杏鲍菇生长.不同比例菌草配方栽培杏鲍菇的生物率为73%~83%,单朵菇重72~91g,而对照的仅为71%和65g,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商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覆土栽培、菌袋栽培和菌棒栽培三种栽培模式对灰树花出菇时间、单朵质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以覆土栽培、菌袋栽培和菌棒栽培模式为试验变量,分析试验变量对灰树花出菇时间及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影响很大,覆土栽培模式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达64.7%,但损耗较大;菌棒栽培模式产品形状最好、损耗最小.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宜昌市四0三里区食用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试用全封闭技术栽培本所培育的百里1号金针菇菌株获得成功,生物转化率(产量)高达250%,较常规栽培增产1倍多,探索出金针菇全封闭式栽培高产技术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常规法栽培金针菇的生产工艺并进行了优化革新。改长袋装料为短袋装料,改发菌后开袋伸位袋口出菇为封闭式发菌直接出菇,改出菇期袋街口面或覆盖物表喷水为不喷水,改多次采收为一次采收,改培养料一次性利用为多次利用,使金针菇生产快捷方便,稳产高产。应用该模式栽培百里1号金针菇1万袋,只需成本1000元。装料按税后经30…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02,20(1)
本项目以金针菇为代表菌株 ,以玉米芯、黄豆秸、花生壳、锯末等农林业废料为基质栽培金针菇 ,可获得与棉籽壳为基质同等的产量 ,原料成本降低了 75 % ,而且生产的金针菇子实体的多糖含量高于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棉籽壳基质 ;通过金针菇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达 4 .6 9% ,而目前国内的提取率为 3.1 % ;金针菇多糖为功能因子研制的膨化营养食品与普通膨化食品相比具有口感好、蛋白质含量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特点 ,经检测符合GB1 74 0 1 -1 998标准的要求。以我省丰富的农林业废料为原料 ,通过调整栽培基质成…  相似文献   

9.
平菇脱毒菌株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菇脱毒菌株进行熟料栽培研究.测试其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等.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可知,脱毒菌株发菌期较组织分离菌株平均缩短2.5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8%.其菌丝体长势、发菌期、出菇时间、菇形、生物效率显著的优于组织分离菌株.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利用地沟弓棚简易设施和棉籽壳、玉米芯主料栽培白色金针菇的优质高产技术模式,按此项技术进行生产管理,金针菇总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10%以上,且优质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11.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为原料,选择菌菇质量比、大豆蛋白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卡拉胶添加量等四个因素设计单因素及正交实验,通过感官评定确定金针菇杏鲍菇素肠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分析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等指标。金针菇杏鲍菇素肠的最佳制作配方:金针菇与杏鲍菇质量比3:3、大豆蛋白6 g、玉米淀粉18 g、卡拉胶1.6 g。该条件下制得的金针菇杏鲍菇素肠组织紧密,有弹性,具有适宜的金针菇和杏鲍菇香气,咸香可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三十烷醇、赤霉素及三十烷醇与赤霉素的混配试验,对白金针菇沪菌3号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十烷醇与赤霉素混配对沪菌3号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用维C银翘片复方药渣为主料,替代常规培养料中的玉米芯,分别以熟料(药渣80%、麦麸10%、玉米粉6%、其他4%)、发酵料(药渣70%、牛粪20%、麸皮5%、其他5%)两种栽培方式栽培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下菌丝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在菌丝长速、污染率、覆土后菌丝布满土面时间、第一茬采菇时间、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方面与常规培养料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将该复方药渣应用于实际生产具有可行性;采用发酵料栽培,菌丝满袋时间、单位袋料基质湿重产量显著优于熟料栽培(P0.01),但菌丝长速显著(P0.05)、生物转化率极显著(P0.01)差于熟料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目前珠江三角洲广泛使用的4个草菇品种,进行不同季节的栽培试验,测定品种和季节对草菇周年生产的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筛选草菇周年生产品种优化安排组合.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冬、春较低温季节以种植白色草菇品种V-38为宜,经济性状好,产量高;夏、秋较高温季节以种植黑色草菇品种V-5或V-23为宜,对高温较适应,稳定鲜菇商品价值;在高、低温季节交替过渡期,种植白色草菇品种V—844为宜,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5.
玉米芯所含营养物质较为全面,适宜多种食用菌品种生长发育。据笔者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技术推广结果表明:利用玉米芯可栽培平菇、金针菇、草菇、香菇、黑木耳、白背木耳、紫木耳、鸡腿菇、灵芝、猴头、杨树菇等多种菌类品种。尤其在平菇、金针菇等品种上效益良好。每100公斤玉米芯通过栽培后可产鲜平菇250公斤以上,可产鲜金针菇180公斤以上。以平菇为例,菇体的质  相似文献   

16.
用草炭∶蛭石∶珍珠岩=1∶1∶1、丹麦进口岩棉、河沙、葛渣、菌渣、土壤(CK)作对照设计了6个栽培基质,以圣地紫罗兰油菜(小白菜)为栽培对象进行了重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岩棉的栽培效果最好;河沙、葛渣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成本低廉,作栽培基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菌渣不适合作圣地紫罗兰油菜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土培、基质栽培、水培3种栽培方式,以5个菠菜品种和5个生菜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几个主要抗氧化指标(抗坏血酸(VC)、花色苷、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探究了栽培方式对不同菠菜、生菜品种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菠菜VC含量有显著影响,菠菜VC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培>基质栽培>土培;栽培方式对菠菜花色苷含量和生菜V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两种蔬菜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鲜重,以及生菜的花色苷含量受栽培方式和品种的共同作用.其中,3个菠菜品种总抗氧化能力表现为基质栽培的显著大于土培和水培的;4个菠菜品种地上部分鲜重表现为土培的显著大于其他栽培方式;水培下3个生菜品种的地上部分鲜重显著高于土培和基质栽培.说明栽培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菠菜和生菜的产量和抗氧化品质,其中栽培方式对菠菜的影响较生菜的大.  相似文献   

18.
以柿木屑为基质,以菌丝长速和生物转化率为主要指标,对香菇(Lentinus edodes)的栽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配方B是栽培香菇较为适宜的栽培配方,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柿木屑60%,杂木屑20%,麸皮19%,石灰1%.  相似文献   

19.
以金钗石斛和蜂腰石斛为试验材料,采用菌渣、松树皮、草炭、木屑、椰糠和水苔为栽培基质,研究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两种石斛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筛选出更适宜两种石斛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为两种石斛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添加有菌渣、水苔、草炭和椰糠等材料的基质都较常规栽培基质(松树皮+水苔)能不同程度地增加两种石斛的成活率,有效提高生物量,促进植株生长.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可知,m(菌渣)∶m(松树皮)∶m(水苔)=1∶2∶1的基质配方最有利于金钗石斛幼苗的生长,而m(草炭)∶m(松树皮)∶m(椰糠)=1∶2∶1的基质最有利于蜂腰石斛幼苗的生长.且这两种混合栽培基质能有效增加金钗石斛和蜂腰石斛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POD和SOD活性,提高植株抗逆性.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细胞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有一定的酶参加,酶不仅是代谢过程的调节者,其本身也参加代谢过程.栽培作物的许多重要农业性状,如抗旱性、早熟性、产量等都与酶有一定的联系.栽培条件或品种特性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往往是首先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代谢过程并最后反映到产量和品质上来的.因此研究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及其与某些生理过程的联系,尤其是与产量的联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