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程会诊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医疗作为对传统医疗重要补充和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于Internet的远程医疗系统打破了传统医疗在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重重羁绊,实现了医疗数据和资源的共享与远程专家会诊.远程医疗系统在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架起连接桥梁.介绍了远程医疗中远程会诊系统原型设计,以及基于Java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远程医疗技术是在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下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的应用技术,它的应用给传统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这里拟从技术历史的角度对远程医疗技术进行研究,追溯远程医疗技术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介绍中国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与社会的关系,最后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浅议远程医疗会诊在现代医院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寰 《科技信息》2010,(12):385-386
远程医疗是指应用远程通讯技术、交互式传递信息,开展远距离的医疗服务,是一种现代医学、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远程医疗概念于1988年在美国被提出,最先应用于远程放射学,它在国内虽然仅发展了十余年的时间,却也紧跟世界发展水平,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远程医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应用。目前,远程医疗会诊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远程医疗会诊做为一种新型的医疗会诊模式,必将造福于全国人民。本文就远程医疗会诊在现代医院中所起的作用,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及意见。  相似文献   

4.
石通兆 《山西科技》2013,28(1):95-97
远程医疗监护技术可定义为通过通信网络将远端的生理信息和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进行分析,并给出诊断意见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虚拟仪器技术实现远程医疗监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PC资源,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还可以使系统具有高性能、低成本、易扩展的优点.介绍了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DAO数据采集、心电信号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实时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当前最先进的移动定位技术、移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开发出移动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扩展了远程监护的研究与应用 ,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方便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 ,提高急救效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李妍辉 《科技资讯》2013,(35):19-20
目的 实现远程可视医疗系统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 根据基层医院的特点,合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传递医学信息,进行远距离实时、交互式的医学信息共享.结果 通过实践应用培育医务人员现代信息意识、更新观念,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引导医务人员逐步认识在中、小型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工作的作用和意义.结论 远程可视医疗为拓展医学专家资源的覆盖与共享范围、增强对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指导与学术交流,弥补了院际间医疗技术的差异和不平衡,显示出现代医学的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许多国家对医疗信息化都非常重视.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使得医疗信息化成为市场的热点.随着医疗信息化与通信技术的融合,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技术和服务被应用于医疗活动,移动医疗应运而生.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医疗给出的定义为: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一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它为各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医疗来解决医疗问题.移动医疗应用和服务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议、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装备、无线访问电子病例和处方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远程医疗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远程医疗系统结构模型,并讨论了利用Agent及其相关技术,实现远程医疗中各成员间正确互通与理解医疗数据的信息协同技术以及参与对象间开展医疗活动的协调、合作和协同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于SIP视频会议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SIP协议及其呼叫控制的特点,讨论了基于SIP协议的视频会议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实时图像语音传输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医学专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SIP视频会议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实现方案,着重讨论了该系统的模型结构、远程医疗会诊基本业务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Internet的超声影像工作站具备图像采集、存储、加工、报告检索等功能,有利于提高超声科学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培训质量,方便患者。本工作站运用了Internet内网技术、远程图像监控技术,能更好地完善图文报告的传输,使利用现有条件实现实时动态超声远程会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远程医疗会诊是多媒体计算机通讯网络、电视会议系统、现代医学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发现远程医疗会诊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远程医疗会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的个人健康管理实时监控健康分析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个性化电子医疗服务、高效医疗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的需求,将国际通行个人健康档案标准数据模型、Java手机客户端和网络服务技术相结合,构建一个基于Web2.0的社区医疗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为医生/患者、教练/运动员4类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实时监控及在线远程医疗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远程协同诊疗指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提供医学信息或实现跨地区医学诊疗。近年来,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就医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成为医学发展的热点方向,也是解决中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就远程协同诊疗的概念、国内外发展沿革进行概述,重点阐述中国远程协同诊疗的发展现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当前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多参数电话线传输监护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远程监护和家庭护理技术是远程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由于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发病时一般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的特点,因此一般将心电图和无创血压的远程监护和报警作为家庭监护的首选内容,论文所开发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采用普通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是一种集实时监测、诊断与急救指导、心脏保健为一体的新型院外监护系统,监护中心站通过电话线墅 多达8位院外患者的心电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而恶性肿瘤早诊断、早发现往往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开发了恶性肿瘤早期辅助诊治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远程网络诊治管理平台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进行个体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不仅对临床医生在对患者后期的治疗上有一定的帮助,也能使患者对恶性肿瘤发现后的治疗得到一定的了解,并能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的信心,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6.
H.264是新一代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视频压缩标准。本文研究了利用DirectShow技术和开源的T264编解码器实现H.264视频采集与播放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在视频电视电话会议、远程网络课堂、实时视频监控、远程医疗等多媒体应用中。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山大学医学院,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功能概况,应用技术以及优缺点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际医疗合作的新方法,提高国际医疗合作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法、中两国神经外科合作在楚雄的项目来源、发展历程及现状.结果:诊治神经外科患者350多人次,手术75人次.使楚雄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从原来仅能从处理颅脑外伤,发展到现在与法国、上海接轨,能独立开展除颅底及部分脑血管以外手术的发展平台.结论:使少数民族地区患者在低廉的医疗消费下得到了一流的医疗救治;通过合作与交流,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被及时引进和消化,较快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马丽  胡云 《科技信息》2010,(21):I0085-I0085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医疗会诊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并逐见成效。本文以基于高速网络的医院远程医疗会诊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具体应用为例。介绍了远程医疗会诊的建设背景、基本构成、使用流程以及取得的成效,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辅助远程手术是将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应用于远程诊疗,有助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基于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及远程控制需求,搭建了远程控制平台.利用最新H.264视频编解码技术及高效视频压缩/解压缩设备解决图像传输延时问题,并采用TCP/IP传输协议与上位机校验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保证远程控制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合现有MicroHand微创手术机器人与已开发远程控制平台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建成机器人辅助远程微创手术示范环境.在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集成基础上开展两地之间多个时段网络环境测试及远程套环实验.经测试,两地之间控制信号单向平均网络延时最大为12.3,ms,系统双向总延时最大为302.6,ms,数据包丢失比率最大为4.10%.套环实验表明,所开发远程控制平台具有较好的主从控制性能以及远程可操作性,可进一步开展远程手术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