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疫情对经济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却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机遇背后行业的新风口是否真的来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线下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与确诊感染病患数不断增长之间的供需矛盾。关键时刻,京东、百度成立了医疗健康事业部,阿里巴巴集团收购改造阿里健康,腾讯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服务平台",位于垂直赛道的丁香园、好大夫、春雨医生、微医等多家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也纷纷联动全国医生发起了远程线  相似文献   

2.
正人工智能化一直是行业发展趋势,但是这次疫情似乎也加速了这个进程。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步趋缓,全国生产大面积停摆一个月后也开始逐步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长时间的隔离与延迟复工给一些企业乃至行业带了不可预估的影响。众所周知,本次疫情受波及较为严重的是高度依赖传统线下运营的第二及第三产业。但疫情对于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会逐渐地传导到经济体的各方面。  相似文献   

3.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下,线上教学成为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安徽建筑大学师生使用线上教学平台情况,以及使用超星学习通和直播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各大平台都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大部分平台的功能却"尺有所短",如没有学情数据收集功能、缺乏师生有效互动功能等.针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提质增效策略,为后疫情时代高校有效实施在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殷悦  孙红 《世界知识》2020,(8):48-49
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等地暴发,公共卫生治理水平低下的非洲却一度少有病例出现,"高温论""人口年轻论"被当作原因。但进入3月以来,疫情快速扩散至非洲40多个国家,病例数激增,当地经济开始遭受冲击,中非经贸合作也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肆虐中国大地,并开始在日本等亚太国家蔓延,疫情对中国经济乃至亚太经济的冲击不可避免,但从中长期看不必过于悲观。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发到现在整整过去了17年,由于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以及亚太经济的负面冲击不同以往。  相似文献   

6.
李旻 《世界知识》2020,(6):24-25
疫情发展及政府应对2020年1月,在获悉中国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后,韩国政府和舆论已经开始关注疫情发展。1月20日,韩国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系由武汉前往仁川的中国女性。韩国政府随即将传染病危机警报从"关注"提升至"注意",1月27日确诊第四个病例后又将警报提升至"警惕"。  相似文献   

7.
<正>新冠疫情迄已肆虐全球两年,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催化剂和助推器。疫情虽未结束,但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亚洲各国社会发展和治理模式。综合有关智库、媒体、企业、国际机构等各方观点,展望"后疫情时代",新冠疫情主要引发亚洲社会以下几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自2020年4月武汉市宣布解除"封城"举措以及该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以来,新冠疫情在中国及东亚国家得到遏止,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仍呈扩散态势。有人预测:新冠疫情将持续1~2年;还有人预测:"中国及东亚踢上半场,美欧踢下半场,其他国家踢加时赛、踢点球!"尽管难以预见全球"战疫"何时结束,但其对世界政治的巨大影响却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下,网课成为"停课不停学"任务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多媒体技术》课程为例,在疫情期间师生无法返校的情况下,将超星泛雅平台上搭建的在线课程和Qq在线直播相结合,合理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任务,实现了该课程的全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文中针对教学实施的过程、效果和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并给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巨哥科技将会继续在漕河泾发展,与其共同成长。疫情期间,红外电子测温成为疫情防控的"利器",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变得火热。在上海抗疫防疫的征程中,上海巨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哥科技")是一个耀眼的存在。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巨哥科技生产的红外热成像仪遍布上海大大小小的交通站点,成为工信部表彰的"在科技支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  相似文献   

11.
正孵化器正发挥出服务优势,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共渡难关。2020年的开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如同狂风一般席卷了整个中国。餐饮、旅游、酒店等许多行业都遭受疫情的影响。与此同时,不少中小企业都出现员工被要求隔离、工作停滞、供应链断裂等问题,因此陷入生存困境。在疫情横行的特殊时期,上海市各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技》2020,(4):18-21
数字经济正在全球迅速崛起,尤其在新冠疫情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都发挥了支撑作用,这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进一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本文根据黄益平教授在"国家发展"在线系列讲座的演讲整理,主要交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线上经济可能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数字技术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经济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未来会有十分广阔的空间。此系列讲座已举办30多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推出在线版。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展了在线教学.本文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对疫情期间学校的在线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学校在线教学基础薄弱,但在广大师生的努力下,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也凸显了我校在在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7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非洲刚果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升级为"全球紧急"状态。疫情自2018年8月开始在刚果蔓延,至今已造成当地近3000人感染,超过1800人死亡。此前,突发事件委员会曾3次拒绝建议WHO将疫情升级至紧急状态,直到2019年7月14日,刚果交通枢纽城市戈马确诊了首例埃博拉病例,人们才开始担忧起疫情的国际传播问题。戈马是一座人口超过200万的大都市,有一个国际机场,病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种新科技能做什么?在这场疫情抗击战中,日渐成熟的技术手段正在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产业需求的变化,5G、AI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风口密集爆发,为传统行业赋能全新价值。在近期爆发的疫情当中,为了实现更好的管控防治效果,不少企业纷纷应用诸多技术手段来抗击疫情。对比2003年肆虐的非典疫情,此次的疫情在症状上潜伏期更长,传染性更强,因此在防治方面无疑会面临更大的困难。监控人员流向、潜在传染人群、切断传染源,在这场"战疫"中,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疫情的传播性更强,但相比2003年,当下也有了更多的新颖技术来进行应对。在这场疫情抗击中,背后的技术手段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疫的AI     
正新冠病毒防疫"大练兵"后,人工智能产业前景是否更加可期?当我们还在讨论人工智能将如何服务医疗行业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了。近日,工信部发文向国家人工智能相关学(协)会、联盟、企事业单位倡议,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疫情。那么,现实问题便摆在了技术和企业面前:人工智能又将如何助力攻克疫情?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团队快速响应,走上前线发挥潜力,在分子诊断、药物研发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7月31日,"亿欧网O2O论坛,走进武汉"圆满落幕。论坛上,盈动资本合伙人蒋舜作为特邀嘉宾,从投资者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O2O的一些认识。"O2O"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行业、用户、模式、团队、空间等维度,它在每一个时间点上都可能发生变化。O2O为什么是动态的?2011年,团购模式开始流行。从那时开始,O2O就开始改变线下的商业业态和服务业态。最先被改变的行业有团购、外卖、打车、零售等。这些行业有一些共同的标签,即"刚需、高频、用户模糊、天花板高、市场流量大"。这也是为什么O2O行业会受到资本关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如今,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风波的冲击后,复工复产的浪潮让原本滞缓的市场再度"涌动"起来。在疫情影响下,各行业重新洗牌。那么,我国重点扶持的三大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些产业内的中小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下,其发展受到了怎样的影响?疫后的市场是否存在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呢?  相似文献   

19.
正凭借天天陪读智能在线陪读系统,文启优思不仅顶住了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而且还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现金流。2020年注定要打上"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大标签,在新冠病毒的肆虐下,原本发展稳定的很多企业,突然急转直下,纷纷倒在了这场天灾之下。  相似文献   

20.
潘磊 《科技智囊》2020,(4):32-36
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给全球体育赛事带来了巨大冲击,2022北京冬奥会也受到较大影响。文章从筹备工作进展、管理成本、赞助关系及收入、大众关注度、"后疫情"冬奥会形象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疫情对北京冬奥会的冲击与影响。面对疫情冲击,应及时综合评估疫情对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影响,建立面向冬奥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体系,积极与赞助商沟通保障赞助权益,加大宣传力度,调整宣传策略,为北京冬奥会创造良好的国内与国际氛围。北京冬奥会也将作为一张新名片向全世界展现"后疫情"下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