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国际人口迁移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人口迁移选择指数表示人口迁移规模,划分人口迁移中心;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对世界各国的人口迁移、迁出规模进行空间可视化,发现空间规律。结果:(1)国际人口迁移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发达国家和传统移民国家为主要迁入区,亚太地区为主要人口迁出区;(2)按照人口迁移吸引中心的强弱可将吸引中心分为3类:强势吸引中心(综合迁入指数/综合迁出指数gt;10)、次级吸引中心(综合迁入指数/综合迁出指数为5~10)和弱势吸引中心(综合迁入指数/综合迁出指数为1~5);(3)发达国家和石油生产国为主要的人口吸引中心,人口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人口迁出中心;(4)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差距、世界政治环境以及迁移政策都会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特征。结论:国际人口迁移中迁入地与迁出地表现不同的规模特征与空间特征,影响迁入、迁出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省际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和人口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从事职业等因素对其流入地区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仍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省际流动的主要流入地,而西藏、新疆等民族省区也吸引了一部分少数民...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层层深入和区域不均衡发展,人口迁移流动成为我国"新常态"之一.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辽宁(简称辽)、吉林(简称吉)、黑龙江(简称黑)三省在迁入、迁出的人口规模演变方面呈现各不相同的变化特征,但迁移人口的分布均呈现分散化态势.②从迁入人口数量分布看,除人口迁出大省四川外,辽、吉、黑三省份均基本遵循距离衰减规律;从迁出人口数量分布看,东北三省人口迁出目的地除了东北三省内部省份外,迁往北京、天津、山东3个省级行政单元的人口规模最大;不论迁入、迁出,东北三省与西藏、青海、宁夏、贵州、重庆等西部、南部和少数民族区域省级行政单元的人口交流数量均为最少.③旅游发展与外资利用是影响东北三省人口迁移众多因子中仅次于距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冬梅 《科技信息》2014,(3):204+251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交通、港口等工程中。它的强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本文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一些分析,以保证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诸多因素,包括原材料的特征和各材科之间的组成比例等内因,以及养护条件和试验测试等外因,为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试验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从水泥、水灰比、粗集科、细集料、混凝土工艺、混凝土施工技术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为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试验分析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水泥稳定碎石被用于高等级公路已非常普遍,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三个:①水泥剂量的影响;②最大干密度对强度的影响;3.延迟时间对强度的影响。把握好这三个主要因素将能大大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达到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节的内容,给出了该节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影响烧结矿强度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影响烧结矿强度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烧结矿强度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水灰比、水泥、集料、集灰比、养护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为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试验分析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做好兵团农五师人口问题研究至关重要。利用1996年至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农五师13年间人口发展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并根据该数据对农五师2020年人口发展规模做了相应的预测,根据研究表明,农五师人口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剧;探讨了这种情况下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压剪条件下复杂形状裂隙间的相互作用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利用裂纹孤立原理将原始问题分解为5个只含单一直裂纹的问题.根据裂纹表面应力自由的边界条件,利用伪力的Legendre多项式展开和连续分布位错使相互作用裂隙边界条件得以满足,最后推导了第1种Cauchy型和第1种Fredholm型奇异积分方程.该方法可以解决弯折裂纹、周期性排列的裂纹相互作用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本文解与精确解、BEM解吻合较好,表明本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4.
郭媛 《科技信息》2012,(33):I0158-I0159
血氨作为一项新的生化检测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实践中,在不同强庳、不同项目的运动中,血氨浓度有不同的变化。血氨浓度的多少与运动疲劳有很大的关系,运动时血氨的代谢及其指标的测定能够较精确地评价运动负荷强度、机体的疲劳程度及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发展经济和节能减排双重驱动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采用基于MinDS-U-DEA模型的MinDS-U-M指数,对中国能源动态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深入挖掘省际能源投入产出存在的不足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序列特征、空间异质性和增长模式。最后,从绿色低碳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转化效率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扬沸火灾复杂的形成原因,通过对胜利原油和轻质柴油的热重分析及试验测量的热波传播速度与油品线性燃烧速率的比值,分析得到油品中重质组分越多,热波传播速率与线性燃烧速率的比值越大,越容易形成扬沸;试验分析了油品含水率及乳化水水滴直径与热波传播速率的关系,得到含水率在1.3%—2%时,热波传播速度存在最大值;在试验条件下,当乳化水水滴直径小于80μm时,不会形成扬沸;对6种不同沸点(沸程)和粘度的油品进行了扬沸试验,发现随着油品沸点(沸程)的升高,扬沸强度和扬沸时过热水层厚度一般都增大;一般随着油品粘度的增大扬沸强度和过热水层温度都增大.试验结果可用于探索扬沸的致灾机理和抑制扬沸的形成及降低扬沸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定量研究植被变化的影响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安徽省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 云平台获取MOD13Q1 NDVI数据,辅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2000-2018年安徽省NDVI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量化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安徽省NDVI随时间变化呈现波动增加趋势。(2)大部分地区为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植被空间变化趋势以改善为主,改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81.43%,主要分布在皖南黄山、宣城、池州,皖中滁州、六安、安庆北部及皖北淮南。(3)夜间灯光变化能较好的衡量人类活动变化,对NDVI变化的负向影响最大。地形对皖南山区NDVI变化影响较强,皖中次之,而皖北平原NDVI变化基本不受地形影响。气候变化对皖北和皖中地区NDVI变化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18.
对栖息在竹林内的濒危物种扁颅蝠的种群数量及其生活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颅蝠种群数量在6月份有一个明显的低谷期;种群数量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洞穴扁颅蝠的数量,受到竹子的自然死亡、风等外力对竹子的破坏作用、洞穴内小环境的变化等环境因素影响.通过对扁颅蝠进行标记研究显示,扁颅蝠并非固定在某一竹洞内居住,而是在不同的洞穴之间交换栖息,或者是一个扁颅蝠的家族拥有多个栖息的洞穴.  相似文献   

19.
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区县单元流动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如下。1)全国各区县平均近程流动比重最大,中程次之,远程最小。各地区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近程流动为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内蒙古边境地区以中程流动为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西北地区以远程流动为主。2)近程、中程、远程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不同,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近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高度负相关区域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和省界地区;中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高度正相关地区主要位于中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区以及东南丘陵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或省界地区,其他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3)近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吻合,中程流动比重高–低集聚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存在"中心–外围"结构,远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河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县域为基本地域单元,对河南省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根据老龄化系数,将河南省老龄化进程划分为:成年初期、成年后期、老龄化初期、老龄化中期和老龄化后期5个阶段.借助ArcGIS分析软件,展示河南省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进行老龄化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结论如下:(1)河南省整体老龄化问题在逐渐加重,区域之间的差异在不断扩大;(2)老龄人口分布由2000年的核心向外递减辐射的"中心-外围"模式转变为2010年的东南高-西北低的"两极分化"模式;(3)各县域人口老龄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征,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状态;(4)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差异与人口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