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巴国春秋、公孙跃马、刘备托孤。重庆奉节白帝庙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悲壮沧桑的历史画卷。时代变迁,世事湮没。白帝庙究竟因何而建,后人妄说种种。传统的说法认为,白帝庙廩源出于祭祀西汉末年蜀中称帝的公孙述而建。然而笔者认为,古代巴人祭祀族神君白帝天王才是白帝庙始建的真正源由。  相似文献   

2.
张杨 《科技信息》2009,(27):185-185
苗族银饰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是自身民族的徽记,又是民族历史的浓缩,还是宗教信仰的物化。对苗族银饰的种类、造型、纹样、工艺作了较详尽叙述,并分析银饰所体现出苗族传统审美观,民俗和信仰等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今后要进一步重视对苗族银饰的研究和利用,并加强对苗族银饰及传承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明代小说《西游记》出现托塔天王李靖的形象 ,来源有两条线索。唐代盛行毗沙门天王崇拜 ,认为他帮助国家战胜敌军 ,因而到处建置庙宇 ,塑造神像 ,并在出师时加以祭祀。李靖是杰出的军事家 ,不仅有水战、步战、骑战的全面经历 ,还有军事理论著作 ,远远超出唐代其他将领之上 ,而且出身汉族 ,容易被国人拉来作为神灵 ,附会为托搭天王。  相似文献   

4.
新博物馆学理念的重心在于关怀社群和社区的需求。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秉承为苗族社区服务的理念,在苗族社区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苗族博物馆立足苗族社区,吮吸着丰厚的苗族社区文化养料;积极整合苗族社区文化资源,保护了苗族文化遗产,提高了苗族民众的文化保护自觉性;有效利用苗族博物馆与苗族社区文化资源,不断地推进苗族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苗族博物馆与苗族社区融为一体,在为苗族社区发展的服务中,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壮族的原始宗教中,有多元自然崇拜,也有鸟、蛙和牛等动物崇拜。但一直活跃民间的壮族卵崇拜,却被学术界和文化界所忽视。文章拟从壮族民间至今不绝的“碰蛋”习俗,考证辨析壮族的原始崇拜——卵崇拜,以及卵崇拜的原始痕迹、文化内涵和历史遗存,首次向社会揭开这古老文化现象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6.
国家崇拜观念的特征表现在国家全能崇拜、国家权力崇拜、国家人格性的崇拜、国家政治崇拜,它的根源在于社会自主意识的弱化。要变革国家崇拜观念,*就必须树立社会决定国家的观念,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和国家权力发展趋势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灵魂崇拜是怒族原始崇拜的主要形式,不仅是险恶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状态下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还作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所蕴含的“万物有灵”、“自然造人”、“灵魂不灭”等观念反映出怒族对自然、社会以及事物本质属性等问题的能动认识,是他们哲学意识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8.
滇东南苗族的姓名是苗族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反映,对了解苗族文化的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滇东南苗族的姓名有苗氏姓名、汉氏姓名两种存在形式,前者是苗族姓名的原型,有较独特的取名习俗和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后者是苗族姓名制度对汉族文化的适应,反映了苗族姓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大和民族有关“太阳崇拜”的神话进行考察,从“太阳女神”、“太阳的隐匿与复出”、“天孙降临”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和民族太阳崇拜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初步探讨了其文化内涵给后世的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性器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自身奥秘的探求与信仰。性器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性器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性器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1.
动物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动物与自身关系的探求与信仰。动物崇拜作为壮族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动物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动物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2.
植物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植物与自身关系的探求和信仰。植物崇拜作为壮族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植物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植物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3.
周晓光 《科技信息》2010,(29):164-166,133
自然崇拜是云南彝族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包括了对天、地、水、石、山、火、植物、日月星辰等崇拜活动。云南彝族的自然崇拜有着深刻的社会表现和重要的社会功能。本文在阐述其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和仪式表现的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花山节起源于蚩尤战败之前人们对天地日月的自然崇拜。蚩尤战败后,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的迁移,人们对花山节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丰富了节日的内涵,使花山节逐渐演化为祭祀蚩尤及先人的文化活动。开展对花山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对苗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仪式与认知结合的角度研究广西龙胜苗族鬼观的文化逻辑。在祈求岁时丰收或面对疾病、灾难等危机时,苗族采取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惯习的祭鬼仪式。在日常生活的仪式过程中,苗族对自身行为所蕴含的特定逻辑赋予了象征意义,既满足了人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又维系着社会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是因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所决定。他们是少年一代崇拜、向往的对象,更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也无法逃脱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蓉 《科技信息》2012,(6):188-188
在东正教的教义中,圣母崇拜是十分重要的一条。信徒们认为,是圣母马利亚孕育了世间的一切,并保佑尘世中的一切生灵。而且,马利亚还是智慧和爱的化身,她的聪明才智化解了一切苦难和折磨。圣母崇拜对俄罗斯社会有广泛的影响,从社会生活,到俄罗斯文学艺术,处处都体现着圣母在东正教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苗族是黔西南州的自治民族之一。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在民居、服饰、节日、音乐舞蹈、婚俗、丧葬习俗、禁忌等方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而且还能折射出使用某一语言(或方言)的人们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人们通常相信,语言是具有某种魔力的,相信语言和它所表达的事物之间具有一致性(同一性)。因此,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人们会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这也就是民俗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语言崇拜。语言崇拜有语义、语境与语用的崇拜。本文试论从婚俗口彩中所体现的语言崇拜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一带是全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在这一广大苗族聚居区内,至今流传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苗族古歌。苗族古歌以五言为基本句式,穿插有歌花的问答对唱(盘歌),叙述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万物的产生、初民时期的洪水滔天,到苗族祖先的民族迁徙、苗族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等等,无不囊括其中,构成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和苗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古歌作为地方性集体叙事和历史叙事,反映了苗族先民对人类自身、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探究和基本认识,是苗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06年,苗族古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