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银企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历来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在新的形势下,努力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银行和企业两者合作共赢的客观需要。当前,要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推进新型银企关系的建立和改善。在构建新型银企关系中,政府是主导,银行是关键,企业是根本。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2.
银行信贷决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贷市场上,贷款企业在经营和资金运用方面都比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损害银行利益.这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一定程度上使银行不愿对缺乏相应信息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从而产生“惜贷”行为.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述银企之间信贷博弈关系,分析造成银行“惜贷”的成因,试图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银行信贷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传统的银企信贷关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银企关系是构筑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必然是:银行职能政府化、银企关系从属化,企业依赖银行、银行按政策走。这种传统的、僵化的模式,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银行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重新调整和构筑新型的银企关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在银行资金的供求问题上,企业有权选择银行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建立半市场半企业性银企关系制度,有利于银行发挥其“相机治理”的作用,从而整体上提高企业财务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永孝 《科技资讯》2009,(29):230-230,232
银行和企业作为信贷市场的两个主体,二者通过企业的融资活动和银行的信贷活动联系在一起。银企的信贷行为不仅关系到银行与企业的效率和风险,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本文针对信贷过程中银行代理人责权不对等、企业经营者责权扭曲的现象,建立具有责权扭曲的银企信贷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均衡结果的分析,对我国信贷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做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企业和银行两个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上,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银企信用关系的演化过程,并通过博弈复制动态方程得出演化稳定策略.即系统收敛于两种状态:一种较为理想的银企信用关系良性演化状态,另一种是不良的银企互不合作的锁定状态.从履约能力、履约意愿和银行净收益3个方面,对影响演化趋势的各参数进行分析调整和模型改进,从理论上证明有效地引导银企信用关系向良性方向演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债转股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现实操作过程中 ,既要做到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又要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以有利于建立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银企关系 .当前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证券交易市场不规范、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 ,实施债转股无疑是困难极大 .本文从道德风险的角度 ,对债权转股权的具体运作做一些探讨 .  相似文献   

8.
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策略: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控制与银企关系是银行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两个重点,二者相辅相承.运用现代博弈理论,创新地从银行客户经理这一特殊角色切入,构造其效用函数进行风险控制分析.然后构造银企重复博弈模型对银企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对银行提出建议:降低客户经理尽职成本、控制受贿行为、提高失职处罚、合理设计绩效奖励、与中小客户建立长期健康的银企关系.  相似文献   

9.
银行运行机制的转换受到旧企业制度的制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成了银行运行机制转换的基本条件。重要的是把银行运行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寻求转换银行运行机制的途径。它们包括:(1)重塑银企关系;(2)实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3)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4)发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5)向企业提供调控与服务。  相似文献   

10.
银行运行机制的转换受到旧企业制度的制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成了银行运行机制转换的基本条件。重要的是把银行运行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寻求转换银行运行机制的途径。它们包括:(1)重塑银企关系;(2)实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4)发放抵贷款和但保贷款;(5)向企业提供调控与服务。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是银企关系的基础,中国的银行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独立财产权的产权主体,银企关系表现为国家控制下的资金供给,只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才能在银企问构建合理的信用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金融资本不良资产比例的上升不过是支付性金融危机的表征,企业资本经营绩效低下所引发的信用关系断裂则是其深层原因。提高企业资本经营绩效是防范贷款风险的根本保障。我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结构刚性以及市场过度竞争所形成的成本刚性,是导致企业资本经营绩效下降的直接原因。防范贷款风险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时,必须深化银企之间的资本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制度性因素决定了大量资金资源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被政府所控制,导致国有企业存在融资优势。一方面,民营企业企图获得正式契约银行授信融资渠道,但目前获得银行授信公司比例只占小部分;另一方面,民企转向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2003—2012年我国上市民营企业1 100个数据作为样本,从过程和结果研究两个方面研究银企关联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以及偏离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银企关联能显著提高调整速度以及降低偏离程度。还发现银行授信与银企关联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而融资约束不影响银企关联与调整速度及结果之间关系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4.
以2015—2021年33家新能源发电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补贴持续性、市场阻碍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补贴持续性、价格补贴持续性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经营绩效发挥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价格补贴持续性对经营绩效影响更显著;政府补贴持续性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滞后1期的情况下仍显著,但滞后2期后激励效果不明显;市场阻碍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消极作用;市场阻碍能弱化政府补贴持续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阻碍能削弱财政补贴持续性和价格补贴持续性对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但相较而言,对财政补贴持续性与经营绩效间的削弱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15.
银企关系是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低效率及普遍亏损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经济,企业多是负债经营,而负债又集中在银行信贷资金上,因此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企业的大量亏损势必造成大量的不良贷款,大量的不良贷款也就意味着相当部分的居民存款化为乌有。由于越来越多的货币资金已经没有实物资产作为对应物,这就潜伏着通货膨胀的危机。由此可见,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中,银企关系的确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银行——现实生活中的真财神,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挨宰危机;企业骗贷逃贷现象日趋严重,银行贷款回收率越来越低,贷款信誉问题已成为制约和阻碍经济良性运行的一大顽症。"宰财神"花样翻新应该说,银行还是具有一套比较严格规范的借贷款制度的。但眼下,无论国有企业,还是集体,股份合作或个体企业,无论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几乎都想变着法子宰银行,而且屡屡得手。这里权且曝光几种"宰术"——宰术之一:编贷有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自从专业银行实行业务交叉经营以后,一些企业竞相钻各金融机构争夺开户企业的空子,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多头开户,到处编取银行贷款,款到手后便一走了之。使得银行防不胜防,屡屡上当受骗。据湖北随州市工商银行对其下  相似文献   

17.
陈岱 《海峡科学》2005,(2):29-31
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效益,必须转变经营服务观念,变间接服务为直接服务,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机制来实现。从目前各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看,实行客户经理制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通过客户经理制把为企业服务的职能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去,达到银企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促进银企双方效益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金融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现有的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为此应当对专业银行实施职能剥离,明晰产权关系,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经营,推行资金商品化和利率市场化等项改革措施来促进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营销于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并逐步被引入银行经营管理。在近百年的实践过程中,西方商业银行营销观念因银行主客观条件的变化,特别是随着银行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并成为指导银行经营活动的主导思想,决定着银行经营的成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商业银行日渐走向市场,取得了与其他公司、企业同等的竞争机会和主体资格。其发展是否顺利,经营是否成功都立足于市场,取决于市场。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市场营销的必要性,确立各自的市场营销体系,将新颖独特、适销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世界范围内金融严格分业经营的界限正逐渐被打破,金融全能化、超市化经营的趋势在发达国家日益明显,特别是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建立了新型的合作关系,银行保险发展迅速,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