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离散涡方法对单隔水管和带附属管的隔水管的二维绕流问题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首先对4种不同附属管管数的配置情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除了管数为4、来流角度为45°的情况外,附属管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升阻力,并抑制漩涡脱落,在附属管管数较多的情况下,抑制效果更好;然后对附属管管数分别为4和10的2种布局,进行了来流方向的敏感性分析并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多管数对来流方向的敏感性要低得多,相对于单隔水管,10根管能使时均阻力系数和脉动升力系数分别获得约26%和79%的降低.采用离散涡方法,不仅计算时间短,而且模拟结果比较可靠,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丰富了控制隔水管绕流流动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速尤其是高超音速飞行是航空航天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70 km以上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当飞行高度达到或超过70 km时,稀薄效应明显,此时连续介质假设失效,传统的连续流体运动方程(NS方程)和相应的CFD方法已经失效.利用连续流体运动方程(NS方程)和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DSMC),对四个典型Kn(Kn分别为0.001、0.01、0.1和1)下的圆柱绕流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发现,随着Kn的增大,流场中的激波间断结构变弱变粗,甚至消失,圆柱后方的分离区也逐渐变小直到消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解析几何与投影几何的理论,分析了三通薄壁圆柱管交线的特点后,建立了交线的函数式,并用Auto-lisp语言设计出了绘制柱管展开图的实用程序,将它应用在数控机床上,可快捷而精确地解决钣金加工中用各种各样薄板制成三通圆柱管的自动下料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汽车行驶过程中减振器弹簧压并状态下翼子板内流场特性的变化,将该状态下的减振器简化为三维变截面圆柱模型,并建立变截面圆柱绕流三维流场模型,利用Transition SST四方程转捩模型模拟低、中、高3种车速对大、小圆柱绕流涡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绕流后尾涡的大小、形态、上升角均受圆柱直径、雷诺数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在变截面处验证“下洗”运动对N区边缘涡生长的直接作用及对L区涡旋分布的干扰作用;3种流速下适合绕流涡旋振动压电能量回收的最优夹角分别为±10°,±15°,±20°;在有界的高雷诺数流场下对变截面圆柱绕流涡旋重新分区,发现新的涡旋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5.
数值模拟放置附属圆柱的主圆柱绕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 对主圆柱尾流区域内放置附属圆柱的绕流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放置单个附属圆柱时, 主圆柱所受阻力减小, 阻力
系数发生周期性改变; 放置两个附属圆柱的减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一种减阻、减振而又不受流动方向限制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降低绕流阻力的波状圆柱,并对波状圆柱的平均阻力系数以及表面压力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某低速风洞进行,工作段的横截面尺寸为0.6 m×0.6 m,湍流度小于0.2%.实验中的Re在2.0×104到5.0×104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倾斜度的波状圆柱平均阻力系数小于普通圆柱的平均阻力系数,最大减阻效果可达20%以上;流体在波状圆柱的最小横截面上分离得早,表面压力下降快;波状圆柱表面倾斜度是影响流场的重要参数,其取值大小直接影响波状圆柱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降低钝体绕流阻力的“再附-减阻”(RDR)构想,并在圆柱表面上安置矩形绊条对该构想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实验雷诺数范围内,该方法可使圆柱绕流阻力降低40%,阻力的降低与矩形绊条的高度及安装位置有关,与绊条的宽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势流场中嵌入有限数目的点涡来代表局部有旋区域连续分布的涡量,在拉格朗日框架下应用离散涡方法求解非定常涡量方程。从而有效模拟了高雷诺数下不同直径串列圆柱绕流脱落旋涡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分析了流场中大尺度旋涡相干结构对前后圆柱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场中的小尺度旋涡会被大尺度旋涡卷吸.形成涡量强度更大的旋涡.当大圆柱在前、小圆柱在后布置时,大圆柱的升、阻力系数受影响较小,大圆柱阻力系数基本保持不变,小圆柱阻力系数平均值较小但振幅波动较大,大圆柱的升力系数波动较大,大、小圆柱的升力系数的平均值都基本为0;当小圆柱在前、大圆柱在后布置时,大圆柱阻力系数振幅增大而平均值降低,小圆柱阻力系数振幅减小而平均值增大,大、小圆柱的升力系数趋向于一致,平均值仍然都基本为0.  相似文献   

9.
提供了两种斜椭圆锥管展开母线长度的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个参数的计算公式,介绍了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加筋圆柱壳流固耦联振动步长样条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该文简述有限元法与边界元法概况,由二维圆椎绕流解的算例表明:边界元法比有限元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对于Stokes流动,文中通过高阶拉普拉斯算子基本解变换,将区域积分变成完全边办积分,减少计算时,充分发挥边界元法的优越性。计算结果非常接近分析解。  相似文献   

12.
带自由面流体运动的单相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hurey提出的单相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带自由面流体的运动.它在标准的单相模型的基础上将每个格子标记为气体、液体或自由面.格子的类型通过计算格子间的质量通量来重新初始化.与多相模型相比,它不需要求解气相格子的运动,提高了计算效率.针对此方法,给出了一种来流和出流边界条件的提法.最后,计算了来流被竖直圆柱阻挡,破碎成两股后又接合起来运动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描述来流经圆柱后高度降低,并形成涡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圆柱绕流低维Galerkin方法的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求解静止圆柱绕流问题的低维Galerkin方法推广至可以求解绕横向或流向振动圆柱、旋转或旋转振荡圆柱等多种流动问题.方法的关键在于对以上四种流动分别选取不同的基本模态,使之满足相应的边界条件.对于振动或旋转振动圆柱绕流问题,它们与时间有关.于是扰动模态满足齐次边界条件,可以由此构造标准的Galerkin算法.算例表明,用推广了的低维Galerkin方法定性研究上述流动问题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纳米尺度下的等大并列双圆柱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Re=22)、纳米尺度下,同样存在由于L^*/D^*(L^*为两圆柱轴线之间的距离,D^*为圆柱的直径)值的变化,导致流场内呈现出单涡脱落、双稳态以及双涡对称同步脱落的不同流动状态,这与宏观尺度下的研究结论相一致.然而,各种流动状态所对应的L^*/D^*范围却与宏观尺度下的数值和实验研究结果不一致.单涡脱落区域为L^*/D^*〈1.1,双稳态现象出现的区域为1.1%L^*/D^*〈1.8,且由于间隙流的影响,当L^*/D^*一1.2时,就已出现了典型的双稳态现象,双涡对称同步脱落区域为L^*/D^*〉1.8.微观尺度下的3种不同特性的流动状态均比宏观研究结果提前,表明流动状态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对流换热的研究主要从传热学和来流速度角度进行,鲜有对电磁力作用下圆柱绕流对流换热效率进行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恰恰关系到对流传热效率的提高.基于对流换热的能量方程和电磁流体控制的基本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元法对电磁力控制绕流圆柱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圆柱周围施加流向电磁力后,流向电磁力的作用参数0N≤0.8时,传热功率随电磁力增大而增大;当0.8N≤1.8时,传热功率随着电磁力增大而变小;N1.8时,传热功率随电磁力增大不断变大.通过分析流体的流动情况,发现产生这种结果是由于随着电磁力增大,圆柱周围流体流速增大的同时,涡街逐渐被抑制,分离点不断后移,致使对流换热功率出现这样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可压缩流动中二维的串列双圆柱中不同间距对圆柱间相互作用和尾流特征的影响,选取间距比L/D(L为两圆柱中心间的距离,D为圆柱直径)为2、3、4共3个间距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均在Re=200的非定常条件下进行.计算了圆柱的升阻力系数、尾涡脱落频率等描述绕流问题的主要参量.并与参考文献的数值结果比较,验证了用FLUENT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床面固体颗粒随水流绕过圆柱体,将在圆柱周围的床面上形成一个无粒子运动区的试验现象,根据动能定律,建立了圆柱直径,固体颗粒粒径和水流强度同无粒子区的定量关系,从该定量关系所作的理论分析结果同试验现象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圆柱绕流问题是二维物体粘性绕流的基本问题.二维N-S方程的各种差分求解格式往往难以用来实际计算高雷诺数流动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Stansby等发展了70年代初Chorin提出的随机点涡法,用网格涡方法计算点涡的对流速度,大大减小了计算量,笔者采用Stansby等发展了的随机点涡法,对雷诺数2000的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9.
使用表面涡法研究高雷诺数下不同排列方式双圆柱绕流的流动状态,计算了双圆柱在并列,级列的情况下的各种流动结构,涡街的变化及作用在圆柱上的受力情况,计算结果清楚地描述了双圆柱绕流复杂的流动状况,与实验显示的流动状况十分相似,斯特罗哈数与阻力系数无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圆柱绕流减阻方案的探索一直是绕流研究的热点,有关棱柱作为扰流柱对圆柱减阻效率影响的研究却较少.基于不可压缩黏性流动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利用OpenFOAM对附属棱柱下圆柱绕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在圆柱上游或下游设置双扰流棱柱,研究了雷诺数为200时不同角度、间距比的棱柱对其升力、阻力系数和涡脱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附属棱柱能有效改善圆柱表面的压力分布,降低压差阻力;上游设置棱柱时对圆柱的减阻效率可以达到37.21%,较下游设置棱柱的减阻效率更高;下游设置棱柱时对圆柱升力的抑制效率高于上游棱柱,可以达到99.86%;上下游同时设置棱柱时对圆柱升力、阻力的抑制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较单圆柱平均阻力系数可以降低54.63%,升力系数可以降低9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