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沦为基础,多角度地评述了普罗瑟称《哈姆雷特》是道德剧的观点。认为分析这个悲剧更合理、更有成效的方式是综合有史以来各种流派的长处,而任何施以简单化、公式化的分析都是不公平的,难以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2.
大女儿因难言苦衷不愿出嫁而在新婚的当天出逃;父母为了家庭面子关键时刻逼二女儿为了父母的名声含泪离开自己的心上人……这一切造成了多少人的悲剧.尤其是大女儿出逃后的遭遇,更展示了妇女的悲惨与不幸.这个悲剧不仅是尼泊尔妇女的悲剧,也是尼泊尔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3.
施耐庵在<水浒>中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宋江的悲剧既是个人命运悲剧,也是一种历史悲剧.林冲的人生历程和命运告诉世人什么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松对猛虎与恶人的胜利代表着人间正义的伸张,是老百姓的心理慰藉.李逵的悲剧告诫读者人不但需要健康的肢体,更需要智慧的头脑.出身草根又回归草根的阮小七潇洒坦荡、笑傲人生,值得赞叹.鲁智深因是仁人、智人、勇人、圣人而被一代代人咏唱.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分析袭人的追求、失落及其反差所造成的悲剧情绪,说明袭人的悲剧所在,同时对袭人的悲剧和晴雯的悲剧进行了比较,说明袭人性格的悲剧色彩更浓。  相似文献   

5.
伊格尔顿的《甜蜜的暴力》认同了苏珊.朗格的悲剧观(个性是悲剧兴起与繁荣的必备条件),进而断言只有西方文化才需要、才有悲剧这种形式。这种观点并不鲜见,愤怒而不屑一顾地归为"西方中心论"未免简单,重要的是挖掘其内在的理路与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悲剧,雷蒙.威廉斯的《现代悲剧》在这方面提供了诸多启人的洞见。  相似文献   

6.
春柳派戏剧是文明新戏的先行者和王牌军,其戏剧审美追求和对外来演剧模式的自觉借鉴,使它成为当时剧坛站在最前沿的颇有先锋意义的演剧流派.悲剧情感、悲剧情境的强化,日本新派剧情调和悲剧模式,浓厚的浪漫主义和沉郁婉约的悲剧美等,构成其悲剧审美的独特追求.把春柳派戏剧放在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的背景中考察,更能清晰地看到外来演剧模式对中国戏剧变革的影响及其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一部重要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悲剧气氛。学界多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出发,对于作品中的悲剧因素作出解读。本文尝试从尼采悲剧理论的角度对作品作悲剧解读,从而发掘出《老人与海》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新移民作家严歌苓在其文学创作中,更青睐于对悲剧的写作。因严歌苓兼具中西方文化的深厚修养,使其在悲剧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悲剧审美特性:一、“冷静忧伤”的悲剧书写;二、“卓别林”式的悲剧语调;三、诗意与悲悯交织的悲剧意境。  相似文献   

9.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战争三部曲之一,以战争与爱情为双重线索,描写了战争中无处隐匿的死亡意识以及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主题提炼、形象设定、结构安排和悲剧结局等都渗透着对死亡意识的阐释、对悲剧命运的反抗和对人类精神生存状态的担忧。故事的悲剧叙事是对战争时代悲剧现实的审美把握,体现了创作者的悲剧精神,促使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悲剧产生的根源,叙述悲剧带来的苦痛,探索人类文明的救赎之路,从而领会作品的艺术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作品<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布兰奇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不仅指她失去了庄园和先前的社会地位,更指她由于失去这些而造成的心理错位.虚荣导致她一步步走向心理崩溃,而在此过程中,性爱却是不可忽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小说家哈代的成熟作品中往往笼罩着一种沉郁的悲剧命运氛围.神秘悲凉的环境渲染有力地衬托了哈代的悲剧故事;他小说中屡见不鲜的巧合事件更写尽了命运对人的播弄.哈代小说极富于戏剧性.在西方悲剧发展史上,他将古希腊“命运悲剧”和莎士比亚式“性格悲剧”精神注入了“威塞克斯小说”之中,别具一格地表现了英国工业革命后,现代文明侵蚀古老淳朴的宗法制乡村的社会悲剧.因此,哈代小说既有对现代文明阴暗面的抨击和莎士比亚式的对人性的深层挖掘,又有一种类同于古希腊悲剧的恢宏博大的宇宙意识,涵括着对人类不幸命运的哲理剖析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王国维对中国悲剧的认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不是王国维美学观的发展,而是他对中国悲剧的存在有了更多的发现和认识.王国维没有深入地分析中国悲剧的情节及其发展,而是主要解剖了元代悲剧的歌唱部分即元曲.如果从情节和情节发展出发把握中西悲剧,就可以发现中西悲剧不是截然不同,而是大同小异.王国维对中国悲剧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  相似文献   

13.
亚里斯多德悲剧观是世界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从悲剧作家、悲剧创作、悲剧接受三个纬度对亚氏的悲剧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发掘亚氏理论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对悲剧起源的寻求出发,探析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的内涵,通过对影片进行个案分析,结合电影艺术的特点,探讨、品味电影中的悲剧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作品,也是中国悲剧的代表性剧作.明代传奇<金锁记>即改编于<窦娥冤>.本文将主要从内容情节、悲剧意蕴两个角度出发,比较二剧的不同.同时兼谈中国悲剧与希腊悲剧的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6.
浅论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与黑》是一部浸透着悲剧意识、具有悲剧美的作品.它运用了悲剧的艺术特点,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等在主人公于连身上的集中体现,揭示了于连的悲剧命运和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及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中西文化所包含的悲剧精神入手,肯定了悲剧美的力量在于能促使人类从抗争中奋起,从而弘扬民族的强大力量,力图使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背景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提出了酒、仙、梦、自然是使中国民族悲剧精神淡化、弱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7):11-15
从美国文学情结"美国梦”的角度,通过威利·洛曼“美国梦”的幻灭,对儿子希望的破灭、他的自杀悲剧对家庭造成的悲剧影响的精神分析及剧本的结构分析,说明了他的自杀悲剧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悲剧,为"美国梦”唱出了一曲深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关于婚姻恋爱的描写充满了悲剧色彩,而不幸的悲剧又各有各的不幸,本文主要从家长专制、生活贫困、心理变态、人伦道德和人本哲学等五方面分析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