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在处理结构复杂、 维数较高以及同类中存在多个密度峰值的数据集时聚类性能不佳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K近邻和多类合并的密度峰值聚类(KM-DPC)算法. 首先利用定义的密度计算方法描述样本分布, 采用新的评价指标获取聚类中心; 然后结合K近邻思想设计迭代分配策略, 将剩余点准确归类; 最后给出一种局部类合并方法, 以防将包含多个密度峰值点的类分裂.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在22个不同数据集上的性能明显优于DPC算法.  相似文献   

2.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DPC)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可以聚类任意形状的类簇.在类簇间有密度差距的数据集上,DPC不能准确地选择聚类中心.DPC的非中心点分配策略会引起连续错误,影响算法的聚类效果.模糊k近邻密度峰值算法(fuzzy k-nearest neighbor DPC,FKNN-DPC)是一种改进的DPC算法,该算法采用边界点检测并结合2步分配策略来避免连续错误.当类簇间有密度差距时,FKNN-DPC的边界点检测效果不理想,此外,其非中心点分配策略缺乏对样本近邻信息的考虑.定义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并结合近邻关系(nearest neighbor relationship)提出RN-DPC算法解决上述问题.针对DPC因为类簇间的密度差距而不能准确选择聚类中心的问题,定义相对密度用于消除类簇间的密度差距.基于反向k近邻关系检测边界点并且引入共享最近邻关系来对FKNN-DPC的分配策略进行改进.RN-DPC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分别与不同的聚类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RN-DPC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 DPC)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可以发现任意形状和维度的类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聚类算法。然而,DPC算法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不适用于同时发现数据集的稠密簇和稀疏簇;此外,DPC算法的一步分配策略使得一旦有一个样本分配错误,将导致更多样本的错误分配,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采用局部标准差指数定义样本局部密度,克服DPC的密度定义缺陷;采用两步分配策略代替DPC的一步分配策略,克服DPC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得到ESDTS-DPC算法。与DPC及其改进算法KNN-DPC、FKNN-DPC、DPC-CE和经典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的实验比较显示,提出的ESDTS-DPC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DPC算法是一种能够自动确定类簇数和类簇中心的新型密度聚类算法,但在样本分配策略上存在聚类质量不稳定的缺陷.其改进算法KNN-DPC虽然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但效率不高而影响实用.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近邻密度分布优化的DPC算法.该算法在DPC算法搜索和发现样本的初始类簇中心的基础上,基于样本的密度分布采用两种样本类簇分配策略,依次将各样本分配到相应的类簇.理论分析和在经典人工数据集以及UCI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聚类算法能快速确定任意形状数据的类簇中心和有效地进行样本类簇分配;与DPC算法和KNN-DPC算法相比,文中算法在聚类效果与时间性能上有更好的平衡,聚类稳定性高,可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自适应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中存在的截断距离难以确定、局部密度定义单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万有引力改进的引力峰值聚类算法(DG-DPC算法)。该算法使用相互K近邻的方法对相似性度量和局部密度进行了重新定义,然后将引力参数引入到DPC算法中,并通过新的相对局部密度与引力参数的倒数作出决策图选取簇中心,对数据集中的点进行分配。仿真实验表明,DG-DPC算法对于人工合成数据集和UCI数据集都有效,且准确率相对于基于相对密度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RE-DPC算法)、DPC算法、基于间隙自动中心检测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GAP-DPC算法)分别平均提高了31.07%、21.60%、17.20%。  相似文献   

6.
相比其它聚类算法,密度峰值点快速搜索聚类算法(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只需较少的参数就能达到较好的聚类结果,然而当某个类存在多个密度峰值时,聚类结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簇边界划分的DPC算法:B-DPC算法.改进算法首先利用一种新的去除噪声准则对数据集进行清理,再调用DPC算法进行首次聚类.最后搜索并发现邻近类的边界样本,根据边界样本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对首次聚类结果进行二次聚类.实验证明,B-DPC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多密度峰值聚类问题,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对噪声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DPC)是一种基于密度的新型聚类算法。该算法的优点十分显著:所需参数较少,没有迭代过程,能自适应获得聚类数目并识别任意形状的簇类。该算法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在决策图上人工选择聚类中心,产生聚类误差;(2)在密度不同的流形数据集上聚类效果不佳。针对这些不足,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分层模型和凝聚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based on electronic shells model and merging strategy, EMDPC)。其利用电子分层模型计算每个数据点的局部密度,更易识别出低密度簇;通过子簇凝聚策略自适应识别簇类数目,降低了人工选取聚类中心时误差发生的概率;并且子簇凝聚策略能较好地解决DPC在密度不均匀的流形数据上聚类效果不佳的问题。实验分析表明基于电子分层模型和凝聚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聚类性能,其结果优于其他先进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8.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具有准确率高、自动检测类别个数、识别中心点数目等优良性质.由于DPC算法用欧氏距离度量样本点之间的邻近关系,导致无法有效地提取高维复杂数据中的流形结构信息.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这个瑕疵,考虑到数据点之间的几何特性和流形结构,以测地距离替代欧氏距离,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具有流形分布特征的数据聚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 DPC)算法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通过选取自身密度高且距离其他更高密度点较远的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再根据样本间的局部密度和距离进行聚类。一方面,虽然DPC算法参数唯一、简单、高效,但是其截断距离的取值是按经验策略设定,而截断距离值选取不当会导致局部密度和距离计算错误;另一方面,聚类中心的选取采用人机交互模式,对聚类结果的主观影响较大。针对DPC算法的这些缺陷,目前的改进方向主要有3个:改进截断距离的取值方式、改进局部密度和距离的计算方式以及改进聚类中心的选取方式。通过这3个方向的改进,使得DPC过程自适应。本文对DPC算法的自适应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展望并给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将DPC算法与智能算法有机结合实现算法自适应,对于算法处理高维数据集的性能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其他的密度聚类算法,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算法思想简洁新颖,所需参数少,不需要进行迭代求解,而且具有可扩展性.但是,DPC仍然具有一定缺陷,例如存在截断阈值dc的定义模糊以及选取中心点失效等问题.在阐述了DPC的算法思想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DPC算法的缺陷,然后从多个改进的角度对其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DPC与相关理论(数据场、图论、粒计算等)的联系,针对密度峰值的缺点,提出了基于粒计算的DPC算法改进框架,其中包括由细到粗、由细到粗和双向变粒度这三种机制以及基于网格粒化的密度峰值算法框架.最后对DPC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包括动态密度峰值聚类、利用密度峰值研究网络拓扑、处理复杂任务以及改进其他聚类等,希望为DP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1.
密度峰值算法依赖于欧式距离实现局部密度的选择,该算法在处理高维数据、存在密度不均匀的类簇的数据集上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流形距离与标签传播的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算法(improved density peak clustering combining manifold distance and labe...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 clustering, DPC)算法不能根据数据集自适应选取聚类中心和截断距离dc,从而不能自适应聚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密度峰值聚类(adaptive density peak clustering, ADPC)算法.首先,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局部密度ρi和相对距离δi的参数μi,根据μi的排列顺序及下降趋势trend自动确定聚类中心.然后,基于基尼系数G对截断距离dc做了自适应选择.最后,对ADPC算法做出了实验验证,并与DPC算法和K-means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ADPC算法具有较高的ARI,NMI和AC值,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复杂度且未考虑路网固有的拓扑结构,无法衡量各路段之间的关联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图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出行热点路段发现。该算法将交通路网用图模型结构,然后以各路段为基本单元计算局部密度及高局部密度距离并画出决策图找出聚类中心,最后结合实际区域的兴趣点分析该聚类簇成为热点路段的潜在可能。借助于图模型表达形式的优势,该算法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而且可以更加准确合理的找出热点路段。通过在滴滴-成都轨迹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图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具有更高的热点路段发现精度,并且在计算效率上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选择密度峰值点困难以及误分配的问题,基于流形的连通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通过使用三支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得到初始聚类结果与簇的边界点,根据这些边界点之间的连通性判断初始聚类之间的连接情况,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聚类结果融合。重复上述过程,每次迭代中在剩余数据里寻找密度峰值候选点,并将其纳入聚类过程,得到一种对流形数据友好的聚类算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均有较好的表现,聚类准确度相较现有算法更高。基于连通性的三支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可以在不计算路径距离的前提下,有效识别流形数据,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  相似文献   

15.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isity peaks clustering,DPC)具有聚类速度快、实现简单、参数较少等优点,但该算法的截断距离参数需要人工干预,并且参数的选取对于该算法的结果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这一缺陷,该文提出了结合蝙蝠算法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该算法利用蝙蝠算法较强的寻优能力,寻找合适的截断距离取值,同时对蝙蝠算法的速度更新公式加入了自适应惯性权重来加强全局搜索能力。该算法选择多种数据集进行了实验仿真,并与其他同类算法进行对比。经过对比验证,结合蝙蝠算法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在聚类准确率上要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6.
在医学图像分割研究中,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algorithm,DPC),依靠先验知识给定截断距离d_c且人工选择聚类中心点具有主观随意性等缺陷,提出了一种结合蚁群算法选取密度峰值聚类最优参数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该算法首先利用蚁群算法全局性和鲁棒性的优点,使用图像熵计算信息素来指导蚁群的搜索路径;再使用变量量化表示聚类中心个数,蚁群通过迭代选择最优截断距离d_c和聚类中心,实现了DPC算法的自适应分割并得到了较好的分割效果.仿真实验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传统Kmeans聚类算法的性能易受初始类簇中心随机性和类簇中心计算的迭代过程中边缘点和离群点反复计入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些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反向K近邻和密度峰值初始化的加权Kmeans聚类算法。通过样本的近邻信息计算每个样本的反向K近邻,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密度分布数据集,可以自适应地搜索密度峰值点作为初始类簇中心;自适应设定相对簇半径,并通过样本加权进行类簇中心迭代,在不同数据分布下可以有效降低边缘点和离群点对聚类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在聚类性能提升的同时迭代次数大幅降低,随着入侵行为类型和数据规模的增加,该文聚类算法仍体现出较好的性能,且在发现未知攻击类型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快速搜索与发现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 DPC)算法对聚类中心点进行了全新的定义,能够得到更优的聚类结果。但该算法需要手动选取聚类中心,容易出现多选、漏选聚类中心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动选取聚类中心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将参数积γ引入新算法以扩大聚类中心的选取范围,利用KL散度的差异性度量准则对聚类中心点和非聚类中心点进行清晰划分,以Dkl排序图中的拐点作为分界点实现了对聚类中心的自动选取。在人工以及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新算法能够在自动选取聚类中心的同时,获得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选平  祝兴昌  马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41(12):1387-1390,1395
针对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由高密度区到低密度区的处理顺序所带来的不能识别低密度对象类别的缺陷,通过对聚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边界识别进行讨论,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识别的聚类算法.该算法的思想是:同簇优先权高于密度优先权,即在选择下一个对象进行聚类时,在已聚类的对象中优先选择同一簇的对象,当对象沿某一方向扩展到达簇边界时停止扩展,转而向其他方向扩展,这种处理顺序能使得类别最大化.通过分析簇边界的密度变化特征,建立了边界识别准则,并根据该准则对数据进行聚类.通过在合成数据和美国加州大学提供的知识挖掘数据库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地处理低密度区域的数据,与识别聚类结构的对象排序算法相比,聚类效果可提高4%左右,而时间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层次树的高效密度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具有挖掘任意形状聚类和处理"噪声"数据等优势,同时也存在时间消耗大、参数问题局限及输入顺序敏感等缺陷.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层次树的密度聚类算法DCHT(Density Clustering Based on Hierarchical Tree),以层次树描述子聚类信息,动态调整密度参数,基于密度探测树结构中相邻子聚类得到最终的聚类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大规模、高维数据,并具有动态调整参数和屏蔽输入顺序敏感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