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本文通过阐述苔丝在众多不幸、苦难以及生命毁灭过程中所呈现的顽强的人格力量和抗争精神来揭示该形象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本文通过阐述苔丝在众多不幸、苦难以及生命毁灭过程中所呈现的顽强的人格力量和抗争精神来揭示该形象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运动兴盛以来,人类物性膨胀,灵性堕落,存在的悲剧性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当代人类压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困境.立足人类生命实践,确立悲剧认知的逻辑本体和审美根本尺度,建构出具有深刻原创意义的生命意志受挫悲剧本体论认知范式,并充分肯定勇于抗争苦难、寻求灵魂超越的悲剧精神在当代的生命实践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悲剧精神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现实土壤,具有忧患意识、抗争意识及深切的痛苦体验等特征,它在近代文学中具体表现为: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悲剧得到明确提倡,传统叙事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被突破,英雄悲剧及其崇高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悲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5.
生物科学与新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无所谓形成,也无所谓毁灭,万变仍归一体;物质与能量总和是恒定的,它们可以互相转换,但不消失。这是中国古代哲人与现代物理学家用几乎相同的方式表述的宇宙普遍规律,它是科学宇宙观的基础。科学对人类社会起着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影响人类的观念和意识,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生存还是毁灭——试论鲁滨逊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7.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8.
阎连科善于在苦难生存境域中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的乡村小说在对于人的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热切关注和审美表现中,不仅揭示了沉重苦难与边缘生存中生命存在的苦痛与叹息,还表现了人们超越苦难与自我救赎的执著精神和坚韧顽强的抗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女性解放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美籍华裔妇女具有双重文化,两种文化在她们的身上兼融和冲突,也带给她们身心的双重压力。对她们而言,要么在压力下消沉,要么在冲破精神桎梏而接受挑战。《女勇士》中所描写的女性选择了后者,她们通过自我认识和努力奋斗,实现自我的精神解放。笔者剖析《女勇士》中的六位女性,叙述了她们在美国社会的生存状态和主体意识表现,揭示拥有现代父权制思想的美籍华裔妇女在美国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抗争精神。她们是建立女性意识的斗士,是妇女解放的英雄。《女勇士》为女性解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保险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保险正是人类与其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然而,在我国,人们对保险并不感冒,甚至排斥。本文将从保险行业,国家监管以及人们自身等因素对国人保险意识薄弱的原因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科学作为认识人类、认识世界(包括人自身)、探索未知的一种实践和精神活动方式及其成果,构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科学不仅作为一种经济力量有力的推动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有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能促进先进文化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也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前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苏轼流传千古的遗闻轶事 ,从幽默的角度重新观照苏轼的人生形象和内在精神。文章着重归纳分析了苏轼幽默的类型、特征及其抗争厄运和苦难的生存艺术 ,从而展现了苏轼幽默的智慧光彩和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13.
信仰作为精神事件表现出即情感即理性的倾向,是人的绝对超越性的表征,其发生根源于人对自身生存意义的追寻.基于人本主义逻辑的启蒙与现代化的双重变奏,在知性的高扬中开启了人类生活的世俗化进程.在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的双重夹击中,传统社会所信奉的绝对价值土崩瓦解,信仰的失落成为现代社会不得不承受的精神苦难.然而苦难总是与拯救共生.信仰的提升只能来自于人从沉沦中的自拔.这种自拔根源于理性的自我范导,因为理性的本性是自由.  相似文献   

14.
曹文轩在他一系列的少年小说创作中都表达了苦难的主题,他努力寻求苦难意识与少年小说创作的完美结合,苦难意识融化于其诗性唯美的少儿文学作品中,构成作家创作直面当下的一种精神立场。这种苦难意识具体表现在直面苦难的勇气和信心、苦难中的神性升华、从苦难走向成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阎连科的小说<乡村死亡报告>通过乡民对生命的抗争展示生活的无奈,将抗争苦难的生命意义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并告诫这种生命抗争的无意义.小说以犀利、残酷的生命寓言形式书写了死亡之下生存的悲悯和绝望,把悲苦的生命意义、伦理下的苦难、金钱下的引诱、婚姻冲击下的无奈进行深入的挖掘,在同时代作品中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将死亡背后的深层意蕴提升到对人类命运哲学思考的高度,对乡土作家描写生命的死亡形式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代边塞诗作充盈着强烈的悲剧精神。一方面,悲剧精神是诗人对自我、社会生存困境的自觉意识,以及随之产生的悲悯情怀;另一方面,悲剧精神是诗人面对苦难的生命历程激发出来的悲壮气概。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精神体现,是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到相应的阶段,关心人自身,关注人类社会自身的健康发展,追求人和社会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的一种必然历史要求。当前,新媒体传播已经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代新媒体传播中加强并着力体现人文关怀精神,无论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还是对于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桑提亚哥形象的社会含义的分析,透视该形象下蕴涵着的作者的深厚感情.对海明威来说,死亡的意识和精神抑郁一直困扰着他.而那句著名的话或许是他自杀的理由(并非原因)——一个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海明威拒绝了失败,而选择了毁灭.这种态度和行为反应的是一种硬汉形象的感情:永不言败.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桑提亚哥形象与人类自然关系的深刻意义,新颖、独到的观点,论据充分的论证,都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贬谪诗人,贬谪使刘禹锡备尝忧患磨难,但也正是贬谪激发了他借文学创作抒发郁愤并与忧患抗争的动力和勇气。他不仅以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时间,刷新了中国文人遭贬期限的最高记录,而且以豪迈乐观的精神创造了贬谪文学豪健雄奇、冷峻犀利的崭新风貌,打破了贬谪文学沉湎于忧怨、孤愤的套数,开辟了贬谪文学写作的新路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相似文献   

20.
苏轼文化“原型”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原型”意义。在他身上,我们既要看到一个饱经苦难的文化伟人寻求精神超越的难能可贵,又看到封建文化对他精神世界、人格体系的压抑和扭曲;既看到他在皇权重压下的内心分裂,又看到他不屈抗争苦难的整合与超越。对此,本文将作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