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萌发行为是种子植物生活史中最先表达的表型,对植物的各种萌发后性状的适应进化具有重要影响.种子萌发的生态位宽度与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或其地理分布范围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这种关联的普遍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同为豆科豇豆属的作物绿豆和赤豆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比两者的萌发及萌发后的幼苗生长特性,试分析它们之间的起源与进化(驯化)差异.结果表明,绿豆和赤豆种子的萌发性状及萌发后的幼苗生长性状对温度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与赤豆相比,绿豆种子可萌发的温度范围及最适萌发温度范围更宽,在各培养温度下的萌发更迅速;绿豆幼苗的生长速率虽在适中温度条件下显著慢于赤豆幼苗,但在较低和较高温度条件下则显著快于赤豆幼苗;绿豆种子的萌发参数与其萌发后幼苗的各生长参数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这些差异或许暗示着绿豆和赤豆具有不同的起源或进化(驯化)历史.本研究为理解农作物进化(驯化)历史提供新的视角,并为今后的野生植物资源驯化及作物育种提供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一年生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采用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分布的一年生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卷果涩荠(Malcolmia scorpioides)、弯曲四齿芥(Tetracme recurvata)、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和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为材料,通过不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沙埋深度对种子萌发及幼苗出土的影响,探究其种子萌发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硬萼软紫草最佳萌发温度为0/10℃,且第2天开始萌发;狭果鹤虱、弯曲四齿芥和卷果涩荠最佳萌发温度为5/15℃,萌发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天,第16天,第8天;沙蓬最佳萌发温度为10/25℃,第9天种子开始萌发。硬萼软紫草、狭果鹤虱、弯曲四齿芥和卷果涩荠种子萌发率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增大,24%土壤含水量下种子萌发率均最高,分别为50%、56.67%、56.67%和41.67%;沙蓬种子萌发率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8%土壤含水量下种子萌发率最高为43.33%。由此可知,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大值均出现在0.5-1.5 cm较浅的土层。  相似文献   

3.
以青藏高原东缘九种紫草科植物为对象,在100%自然全光照以及36%NS和3%NS的光照强度下,对其种子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选取了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平均萌发时间三个萌发参数,并且依据种子萌发对光响应的不同将本实验所研究的九种紫草科植物分为以下四类:1)对光照梯度无响应,即不同光照强度下GP,GI和MGT部无显著变化的有狼紫草、西藏附地菜、小花琉璃草、甘青微孔草和微孔草;2)光照减小了GP和GI,延长了MGT的有倒提壶与卵盘鹤虱;3)光照梯度对GP和GI都无影响,而延长了MGT的有小叶滇紫草;4)光照提高了GP和GI而对MGT无影响的有糙草.此九种紫草科值物可能存在两种萌发对策,即感应水分和感应光照,来选择萌发时间和萌发数量,从而在萌发行为上产生了生态位分化.  相似文献   

4.
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51种菊科植物的种子大小变异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群落中菊科植物的种子百粒重为0.0034~1.599 g,种子的大小变异接近于3个数量级,种子大小呈现对数正态分布.80%的物种种子百粒重为0.0034~0.4000 g,表明该草地群落菊科植物中小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种子大小与萌发速度系数(CV)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萌发速率指数(GR)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大小与萌发百分数(G)、萌发时滞(L)以及萌发集中度(CD)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设置三个不同光照强度的人工遮阴对青藏高原东缘30种不同生活型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萌发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光照梯度下3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平均萌发时间差异显著,外在环境因子光照主要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进程.植物在存在竞争的环境中会选择快速萌发来争取幼苗茎杆伸长开始的时间,以截获更多的光...  相似文献   

6.
研究定居于运城盐湖的一年生植物盐地碱蓬种子的萌发,揭示其种子萌发的规律及对盐渍化自然生境的适应机理.采用室内萌发的方法处理种子,探索了不同温度(5/15℃、10/20℃、15/25℃、20/30℃)、光照(光暗交替和黑暗)以及盐分浓度(0 m S/c、5 m S/c、10 m S/c、20 m S/c、40 m S/c、60 m S/c和80 m S/cm)下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萌发的现象,揭示其种子萌发的特性及其对盐渍化自然生境的适应机理.(1)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在5℃~30℃之间都可以萌发;(2)在温度、光照相同的情况下,盐地碱蓬种子的萌发百分数随着盐胁迫量的变多呈现减少的趋势;(3)温度、光照和盐分对不同类型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棕色种子比黑色种子萌发好.该研究为了解温度、光照和盐分对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萌发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漠博物馆     
美国沙洛那博物馆是一座沙漠博物馆,展出沙漠中的动物、植物,供研究人员研究、学生实习.这个博物馆中,天然构造物和人  相似文献   

8.
基于植物地理学理论,运用聚类模型、排序分析和最小生成树等数量方法,对辽宁仙人洞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组成、与其他山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仙人洞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96科362属764种.被子植物占物种总数量的97.64%,其中双子叶植物占82.32%;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共有236属,占总属数的74.67%,处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暖温带—温带的过渡范围内,划归于华北植物区系平原山地亚地区.在与之进行比对研究的16个山体中,仙人洞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与凤凰山、千山、太行山、五台山、小五台山和东灵山有着较大的相似性,而纬度是影响植物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不同温度、降水和沙埋深度对冬型一年生植物砂蓝刺头种子萌发及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暗交替(12 h/12 h)条件下,砂蓝刺头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30℃/20℃,萌发率达到95.2%;其次是25℃/15℃,萌发率为57.78%.种子出苗的最适沙埋深度为1 cm, 1~5 cm埋深种子萌发及出苗率随沙埋深度增加而减小;在幼苗能够出土的沙埋深度(0~4 cm),幼苗首次出土所需的时间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延长.在1 cm埋深处,幼苗出土率随着单次降水量的增大显著增加;单次降水量6~24 mm时出苗率25%, 30 mm时出苗率达到46.7%.不同降水处理对不同沙埋深度种子出苗也具有显著影响;在1~4 cm埋深内,月降水量56 mm的出苗率显著大于36 mm,在1 cm埋深处出苗率分别为70.93%和42.28%.在沙坡头地区,降水分布较多的夏季和秋季早期是砂蓝刺头种子最适宜的萌发及出苗环境,这是一年生植物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时空分布适应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半干旱草地9种植物的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皿纸上法进行萌发实验,调查超低温、低温、室温储藏方式下每种植物的种子萌发率和萌发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超低温和低温储存下的种子萌发率比室温保存的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了16.7%和15.2%.室温储藏的种子与其他两种储藏方式相比,萌发开始时间和峰值时间更早,萌发持续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1.
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Saussurea DC.)5种10个居群不同海拔的植物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分析了海拔与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低, 高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高;高海拔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较低海拔植物种子萌发时滞短;百粒重与萌发指数成正比关系, 即种子越大萌发速率越小;海拔与百粒重、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高峰期之间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2.
高寒植物功能性状对种子萌发率与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高寒植物功能性状对种子萌发率与出苗率的影响,对30种高寒植物进行萌发试验、盆栽试验以及测定包括百粒重、种子数、繁殖分配、比叶面积、生物量、高度在内的功能性状,并对萌发率、出苗率与功能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萌发率与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与其余功能性状无显著相关性;出苗率与萌发率、生物量及高度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 0. 01)。萌发率与种子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P 0. 01);出苗率与种子数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 0. 05),出苗率与生物量、高度和萌发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P 0. 01)。因此,用植物功能性状预测其种子的萌发率与出苗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沙坡头包兰铁路以北的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不同干扰生物土壤结皮存在条件下,归化物种狗尾草与相邻荒漠草原区地带性优势物种驼绒藜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完整的地衣结皮和藻类结皮均抑制了两种外来植物种子的萌发;生物结皮对外来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还取决于种子的大小和形态特征.认为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的存在能有效降低外来植物种子进入土壤,降低外来植物的种子传播与定居,降低外来植物入侵对沙区生态系统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新疆库车野生维管束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对新疆库车县北部天山山地,山前砾质戈壁和南部冲积平原地带分布的植物和植被进行了野外考察,经初步整理和统计分析表明:①研究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72科308属732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68科303属726种,分别占中国种子植物总科、属、种数的19.8%,40.67%,2.36%,占新疆种子植物总科、属、种数的68%,61.96%,21.03%.②在库车县分布的303属野生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中(不包含世界分布),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的90.94%.其中北温带分布占46.06%,旧世界温带分布占16.54%,地中海和西亚至中亚分布占16.14%,其后依次为热带分布占9.06%、中亚分布占5.91%、温带亚洲分布占4.33%、东亚分布占1.97%.说明本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中北温带、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和旧世界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表现出该区植物分布的温带性质,同时与中亚、温带亚洲和热带有一定的交流,而与东亚交流很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典型草原植物物种为例研究温度和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萌发特性在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温度显著地影响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率,低温延迟了种子萌发的开始时间并降低了种子萌发率,但是对萌发持续时间影响不显著;相对于温度,光照对萌发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及萌发率的影响较为微弱,仅对个别物种有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萌发开始时间易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萌发率次之,而萌发持续时间则最为保守.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植物种子的这种特异性响应可以用来解释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二种贵州特有植物的种子繁殖与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种贵州特有植物的种子繁殖与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石笔木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当年不出苗,但在20~25℃温度、湿度80~90%条件处理下,43d后即可萌发出苗率达67%,贵州槭种子翌年3月播种,播前用水浸泡24h,出苗率达76%,缩短出苗时间.苗木移栽宜阴天进行,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2种贵州特有植物一年生苗可高达50cm.  相似文献   

17.
自噬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植物中自噬与种子萌发的关系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自噬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基因表达检测、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和种子萌发速率比较,分析了细胞自噬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自噬在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自噬基因的表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明显上调,且ATG8蛋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渐积累,表明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自噬被激活;(2)细胞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 (3-MA)能够显著地抑制拟南芥野生型种子的萌发,拟南芥自噬突变体种子的萌发速度比野生型种子的慢,表明细胞自噬途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正向调控作用但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分析水位变动对消落带种子库分布格局的影响.试验采用萌发法,以直径为15 cm的培养皿作为萌发器,控制温度20℃、光照12 h/d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萌发物种为一年生植物,种子库种子密度在111.12~1 889.04粒/m2,萌发物种数量介于在1~8种之间;随着...  相似文献   

19.
正丝绸之路的大部分路段处于干旱的沙漠之中,善跑的马匹和善驼的骡子都无法在沙漠中长途跋涉,而骆驼却能在沙漠里行走自如。因此,骆驼成了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丝绸之路上的骆驼是单峰驼还是双峰驼在丝绸之路上行走的,既有单峰驼,又有双峰驼,它们均属骆驼科骆驼属。单峰驼生活在西亚、北非的热带沙漠地区,双峰驼则生活在中亚高纬度的温带沙漠地区。二者最直观  相似文献   

20.
种子萌发法是检测外源抗性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和分析外源抗性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遗传行为的简单而直接的方法,以转bar基因燕麦后代R2种子为材料,用不同体积分数的除草剂Challenge处理种子,萌发的幼苗经PCR和Southern dot blot鉴定,发现在0.03%的除草剂上萌发的幼苗,部分不含bar基因,而在0.07%和0.09%的除草剂上萌发的幼苗,均含bar基因。用0.07%的除草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