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对话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基于这一准则,美国19世纪诗人埃德加·爱伦·坡与中国现代诗人海子的诗歌便具有了可比性,这也为诗歌鉴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诗是对西方现代诗的引入 ,同时又与汉语相融合 ,是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对现代诗意境的探索 ,是从一种新的也是传统的角度研究现代诗的。现代诗是诗人个体生命体验与独特意象的融合 ,它是在个体隐秘的背后的深远广阔的具有深刻生命意义的意境 ,比古典诗歌的意境更具个性  相似文献   

3.
“历史整体性”是由学者、现代诗人叶维廉提出的一种关于文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角度,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回归事物历史情境的过程中,以跨文化视野达到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汇通状态。在具体结合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现代语境中的传播、现代诗与古典诗歌的汇通,中国现代诗的语言和“自我”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前提下,大致勾勒出叶维廉现代诗理论研究的总体轮廓,能够为现代诗的发展提供启示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诗是对西方现代诗的引入,同时又与汉语相融合,是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对现代诗意境的探索,是从一种新的也是传统的角度研究现代诗的。现代诗是诗人个体生命体验与独特意象的融合,它是在个体隐秘的背后的深远广阔的具有深刻生命意义的意境,比古典诗歌的意境更具个性。  相似文献   

5.
陈有才是当代诗歌发展中较为著名的乡土诗人.他的创作在从民歌走向新诗的转型中实现了乡土情韵与现代诗美的融汇,从而开拓了传统乡土诗的新生面.这种新乡土诗,如果把它置放在中国现代性文学、文化的建构的大的历史语境下来考察,那么,人们就会发现,它不仅有新的诗学的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文化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诗学是一种原诗学,其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它因重新组合和语境变迁而产生新质上。中国现代诗学能够成为原诗学至少有四大原因,即现代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个性化的现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制约,以及现代诗学创造主体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惠特曼倾注毕生心血创作的《草叶集》,从内容到体式皆给中国现代诗坛带来勃勃生机,甚至掀起了自由体诗歌的创作热潮。惠特曼的诗集和诗学理论,成为中国诗学深入地颠覆古典诗学的驱动力,对中国现代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文章深入探寻作为他者代表的惠特曼,在被中国现代诗人所接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现象和有创造性的误读,以及此种误读现象存在的成因,阐释中国知识分子对其诗学精神和诗歌体式的重塑,以期为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惠特曼诗歌精神在中国的接受语境下的传播状况和变化现象,为中国当下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一定的鉴镜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是中国文化西传产生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足足影响了欧美三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本文试举例说明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的主要模式和媒介,以及这种双向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各种文化冲突日益突出,全球化的文化意蕴日渐凸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审视当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冲突的问题,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冲突并非对抗,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创新,是一种新的融合。以此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作为一种取代现代化的新的社会发展与变化范式,必然引发全社会各个领域深刻的变动。从文化的角度关注全球化进程,其意义在于,在全球化语境中,人们需要文化来为自己的行为、心理、精神予以定位并为之确立一个新的价值尺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MTV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东渡中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本文在介绍音乐电视在中西方的起源和发展后,从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功能的角度来解读MTV在中西文化传播中出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明显地面临两大理论课题: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和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诗歌精神重建”以对诗歌和社会、时代关系的科学性把握为中心;“诗体重建”以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为美学使命,在探索完成两大课题中,现代诗学应当继承中国诗学重人文精神的传统,又恰当地吸取西方近现代诗重科学分析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篮球文化亟待丰富和发展。科学认识和把握篮球文化的内涵,探讨如何打造篮球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篮球文化风格,对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研究”是从地域文化角度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探讨新时期诗歌运动的发生发展的需要,大西南文化及其新时期诗歌发展的独特性构成了这神研究的条件。该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新时期诗歌的消长与大西南文化的关系,二是中国新时期诗歌精神与西部精神,三是大西南文化对新时期西南特人的个性塑造,四是新时期大西南诗歌流派的地域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5.
教学环境维度考量是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一环,其中英语语境是高校英语教育的教学环境维度的重要因素,因此从英语语境考量高校英语教育的教学环境维度有理论与现实的必需。考察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环境维度考量下英语语境的必要得出,英语语境是英语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英语学科特性的本质决定、英语教学主体的本然需要,剖析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环境维度考量下英语语境的现状,呈现英语语境缺失、学以致用矛盾突出;英语语境缺失、文化失语困境突出;英语语境缺失、知识内化困难突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环境维度考量下英语语境的情境创设,从课堂载体创设语境,第一课堂活用英语语境;课外体验创设语境、第二课堂延伸英语语境;现代传媒创设语境、鲜活对接形象英语语境等角度着力。  相似文献   

16.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起,东南亚华文诗坛爆发了现代诗运动。现代诗的出现,直接向统治东南亚华文诗坛达40年之久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发起挑战,由此导致了"写实与现代之争"(即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的发生。然而,东南亚华文诗坛发生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最终在向传统回归的途中完成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合流。  相似文献   

17.
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难以分割的关系,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语境下,汉字形体结构复杂、同音字多、汉字数量比较多等特点使得汉字教学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瓶颈:同时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当下汉字的科学化研究能对推动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身处西方语境的汉学家,借镜成熟的西学方法,对中国古典诗歌做深入的解析与细致的清理,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角度和新的研究方法。美国著名汉学家华兹生(Burton Watson)对唐诗意象的探查便引入自然科学中的统计学法,以确凿的数据和对规律的揭示为唐诗研究开拓出一个独特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起,东南亚华文诗坛爆发了现代诗运动.现代诗的出现,直接向统治东南亚华文诗坛达40年之久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发起挑战,由此导致了"写实与现代之争"(即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的发生.然而,东南亚华文诗坛发生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最终在向传统回归的途中完成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合流.  相似文献   

20.
《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现代中西诗学关系研究》(谭桂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是谭桂林教授(以下简称谭)在学术转型之后的首部著作,正如他在《后记》中的感言:在经历过宗教与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转型期中国审美文化批判、人与神的“对话”、长篇小说与文化母题等等专题研究之后,他把学术视野转到更宏阔的中西诗学关系上来,力图以之为杠杆,重新梳理并整体地探讨现代诗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