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品种豌豆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营养成分含量和组成因其品种及基因类型不同有所差异,本文选取CV4、CV9、CV19、CV33、BD1、Hyogo、Alaska 7个豌豆品种分析其营养成分,旨在揭示不同品种豌豆的营养品质及用途,为其加工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种豌豆的蛋白质含量在20.61%~36.37%之间,总灰分含量在2.81%~4.28%之间,粗脂肪含量在3.26%~4.25%之间,CV4品种的蛋白质和总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36.37%和4.28%,适合作为优质畜牧饲料或用于豌豆蛋白的加工生产;CV9品种豌豆的粗纤维含量最高,为9.43%,最适宜作食用纤维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不同蚕豆品种上豆蚜,豌豆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豌豆蚜、豆蚜在蚕豆良种3002、83-324两个品种上的生长发育历期、成活率等方面,皆有差异;说明这些蚕豆品种所具备的品种特性对豆蚜、豌豆蚜的寄生有着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他们对豆蚜、豌豆蚜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上述品种中83-324对豆蚜、豌豆蚜的抗性较强,而品种3002的抗性较差。在生产实践中对不同品种间存在的抗性差异应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高寒荒漠区饲草混播的适宜灌溉次数,提高该地区饲草混播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燕麦和箭筈豌豆为试验材料,在微喷带灌溉模式下,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拔节灌一水、拔节+开花灌两水3个水分处理,采用刈割方法测定饲草产量、土壤墒情仪测定土壤水分,研究了定量灌溉频次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产量随着灌溉频次的增加而增加,灌两水处理饲草产量最高为21 909. 38 kg/hm~2;(2)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溉频次的增加而增加,灌两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4. 58 kg/m~3;(3)不同灌溉频次之间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变化幅度却有所不同。0~20 cm和20~40 cm土壤含水量受降水和灌溉的影响变化幅度较大,40~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因此,在自然降雨偏多的年份,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在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中豌四号'豌豆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冬闲稻田上采用免耕和翻耕两种耕作方式,种植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两个处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培肥冬闲稻田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下种植接种或不接种根瘤菌均可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免耕处理及翻耕-接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但耕作方式与...  相似文献   

5.
陈文杰  杨晓明 《甘肃科技》2007,23(5):208-209,244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半无叶型豌豆在水、旱地种植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半无叶型豌豆品种之间产量、抗病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在水旱地不同种植条件下半无叶型豌豆产量及一些产量性状发生较大变化,单株有效荚数和荚粒数受干旱胁迫影响最大;而生育期、千粒重、第一结荚节位等性状差异不显著,但同普通型豌豆品种比较,半无叶型豌豆水地种植具有明显的抗倒伏能力;旱地种植半无叶型豌豆较普通型豌豆抗旱性能差。半无叶型豌豆水地种植白粉病发病率15%-21%,旱地种植无白粉病发生,根腐病发病率5%。  相似文献   

6.
《甘肃科技》2010,(15):I0001-I0001
记者近期在秦王川高效农业示范园召开的甘肃省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观摩会上看到,半无叶型豌豆的卷须交错缠绕,蓬勃挺拔,豆荚饱满,当地农民俗称该豌豆“手拉手,抗倒伏,亩产高达400多公斤”。甘肃省推广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陇豌1号,突破传统豌豆倒伏、产量低的瓶颈,推动全省豌豆产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7.
两种春小麦混播产量效应研究罗振华(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34100)利用生长期相近的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甚至不同作物在生物学特性上的互补性进行混作,保证稳产,这是河西历史上早就有的种植方法。不过即使生产条件低劣,混播的目的主要在于“不收这样收那样”。...  相似文献   

8.
豌豆在闽东北小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以往农民俗称之为“麦前豆”。豌豆是粮食。蔬菜、饲料、绿肥的兼用性作物。据资料分析,豌豆的种籽含蛋白质22%-24%、碳水化合物58%和丰富维生素八B‘C,所以它以营养丰富著称,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好食品,还是优质冬季绿肥,成熟的茎叶含有8%的蛋白质,是家畜的良好饲料。一株豌豆的根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产‘,相当于45kg的硫酸按。豌豆适应性广,对土壤、气候等条件要求不严,福安市沿海、内陆、山区农户在房前屋后均有种植,是一个投资少、产量高、节约能源又不污染环境的农业项目,每公顷…  相似文献   

9.
适宜的品种和收获时期是燕麦饲草高产和高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了国内外20个主要饲用燕麦品种(7个裸燕麦Avena nuda L,13个皮燕麦Avenas sativa L)在河北坝上地区连续种植三个生长季(2017~2019)不同生育期饲草产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了不同生育期燕麦的饲草品质.结果表明:(1)从孕穗期、抽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冀粳8号和90-3两个粳稻良种叶型和产量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功能叶的比叶重以倒二叶最大,品种产量水平越高,各叶比叶重越大;抽穗期剪叶对结实率有显著影响,高产品种尤其明显;产量因素的进一步改良应在90-3产量因素的基础上提高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1.
甜豌豆资源鉴定与田间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优良的甜豌豆品种,对收集的60份国内外豌豆资源开展了田间鉴定,初步鉴定获得15份甜豌豆资源。依据口感测试和单株结荚数选择4份甜豌豆品种进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试验表明,WD-023在熟性、产量和品质性状上均表现较优,WD-009和WD-008次之。上述3个品种需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并安排多点生产试验来评价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普通玉米子粒含淀粉72%、蛋白质9.6%、脂肪4.9%,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作为粮食和饲料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测定,每百斤玉米合130个饲料单位,相当于135斤燕麦或120斤高粱或130斤大麦的饲用价值。每斤玉米能产生热量1825千卡。而且玉米产量高、适应性广,素有高产作物和“饲料之王”之称。但是,玉米作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盆栽试验,选取中豌4号(V1)、中豌6号(V2)、成豌8号(V3)、鄂豌567(V4)、红花青豌豆(V5)和中豌5号(V6)共6个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接种根瘤菌(Accc16103)和不接种处理,比较分析接种根瘤菌对不同豌豆品种种植地的土壤肥力、根瘤发育及其固氮酶活性、豌豆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中豌5号能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而中豌4号、中豌6号、成豌8号、鄂豌567则能显著提高全氮含量;除成豌8号外,其余品种能显著提高碱解氮含量.中豌4号和红花青豌豆可显著提高有效钾含量,而成豌8号、鄂豌567则能显著提高速效磷含量.接种根瘤菌还可以显著提高豌豆品种的根瘤干重(鄂豌567除外)和固氮酶活性,但对不同豌豆品种单株荚数的影响不明显,中豌6号品种接种可显著提高单荚粒数,而中豌4号、中豌6号和成豌8号在接种根瘤菌后均显著提高百粒重.此外,研究还发现,接种根瘤菌还可以显著提高不同豌豆品种籽粒中粗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4.
“早熟三号”是一个二棱毛大麦。经杭州地区两年试种,表现早熟、抗病、耐肥、高产,适宜水田新三熟制的搭配,深受群众欢迎。现将该品种的产量、基本性状和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产量 1970年本所大麦品种评比,早熟3号产量居首位,2.5亩平均亩产563斤,比“浙农12”增产27.3%。1971年,全地区种植500余亩,一致反映良好。据余杭、富阳、萧山县等五个点的大麦品种评比试验结果,除萧山县大通桥农场比对照“矮白洋”减产8.5%以外,其它四个点均比当地推广品种“矮白洋”、“浙农12”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4.8~55%。  相似文献   

15.
用近10年的小麦区试资料,从粒重的角度将四川麦区小麦品种分为“大粒型”、“中间型”和“粒数型”三类,通过相关及因子分析表明;我省推广小麦品种大多属“中间型”,该类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商品性都较优良;“粒数型”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三类品种中最好但粒重较小,商品性欠佳;而“大粒型”品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高产稳产。四川小麦育种宜采用“中间型”或“粒数型”路线,特别是产量水平要有所突破,要须走“粒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豇豆SSR引物筛选在豌豆具通用性的SSR引物。13对豇豆SSR引物中检测出8对引物在豌豆中可扩增,其中5对SSR引物表现出多态性,进而分析11个豌豆品种和5个豇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Shannon指数,在豌豆品种群中分别为2.00、1.64、0.55,豇豆品种群中分别为2.00、1.80、0.53,上述遗传参数反映出供试豌豆品种和豇豆品种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聚类分析,能将豌豆品种群和豇豆品种群分为两类,且每个品种群内的各个体之间能进行区分,尤其是两个豌豆品种亚群的聚类结果与其地理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若干气候因素对广西荔枝龙眼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2-1966年、1970-2000年广西荔枝、龙眼总产量资料,分析了广西荔枝、龙眼产量序列的变化特处和严重霜冻,气温、降水、日照及冬季低温寒积量等气候因素对广西荔枝、龙眼产量的影响。认为严重霜冻是发展荔枝,龙眼生产的限制条件,当最低气温在-2℃以下时,对产量的影响十分严重;荔枝、龙眼各生育期的气候因素,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荔枝,龙眼的花芽分化,需要适当的低温寒积量,初步认为总寒积量10-45℃(或10-40℃)有利于广西荔枝,龙眼增产。  相似文献   

18.
应用非平衡产量模型对卡塔尔渔业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产量模型是鱼类种群动力学的主要模型之一。本应用1个非平衡产量模型分析了卡塔尔渔业。结果表明当前鱼类生物量是最大持续产量时生物量的1/4,当前捕捞死亡率是最大持续产量时捕捞死亡率的2倍,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是7826t(80%置信区间6767-7993t),最佳捕捞努力量是248艘船(80%置信区间为225-286艘)。  相似文献   

19.
施肥方式对高海拔地区混播草地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高海拔地区混播草地草产量的施肥方式,选用自制有机肥+化肥和单施化肥两种方式研究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施用自制有机肥+化肥的混播草地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的鲜草产量(P0.05),鲜草产量68 505 kg/hm2,仅施用化肥鲜草产量为57,500万kg/hm2,证明有机肥对持续提高高海拔地区混播草地牧草产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和3个常规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产量相关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在所考察的19个性状中,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单株果节数、蕾铃脱落率、籽指、衣指、黄度和反射率品种问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棉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和衣指显著高于常规棉品种,但转基因棉与常规棉品种间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是转基因棉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而衣分和单株铃数则是常规棉品种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