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天津255m大气边界层气象铁塔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平流雾天气过程塔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为平流雾的形成和长时间维持提供了逆温和湿度条件,平流雾形成前4个小时,西南暖湿气流突然增强。深厚平流雾形成时,低层大气呈弱不稳定层结;雾形成和发展期间,低层大气维持增湿和双层逆温层结,风场减弱,风向切变增强;冷空气产生的下沉逆温使低层雾得以维持较长时间,西北干冷空气的逐层入侵导致平流雾从高到低逐步消散;雾消散期间,雾体低层呈现出超绝热递减层结特征。分析还显示:平流雾过程中,温度廓线特征与雾体厚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津255m大气边界层气象铁塔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平流雾天气过程塔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为平流雾的形成和长时间维持提供了逆温和湿度条件,平流雾形成前4个小时,西南暖湿气流突然增强。深厚平流雾形成时,低层大气层弱不稳定层结;雾形成和发展期间,低层大气维持增湿和双层逆温层结,风场减弱,风向切变增强;冷空气产生的下沉逆温使低层雾得以维持较长时间,西北干冷空气的逐层入侵导致平流雾从高到低逐步消散;雾消散期间,雾体低层呈现出超绝热递减层结特征。分析还显示:平流雾过程中,温度廓线特征与雾体厚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东部地区冬季低空风场和温度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6 年12 月20 日至30 日在兰州市东部峡口附近地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得到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低空风、温场垂直分布特征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分析表明:兰州市东部地区从地面到150 m 高度的低层风场在受向市中心辐合的热岛环流和不同尺度地形的山谷风影响下,盛行偏东南风,200 m 高度以上的层结受高空西风的影响盛行偏西北风.白天(07 时至19 时) 的平均风速比夜晚(19 时至07 时) 小,而且风速的最小值出现在白天的150 m 高度以下.逆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厚度大,混合层顶在中午13 时左右达到最大高度,约300 m .另外,通过比较发现:下垫面条件、夜间人工热源、天气系统以及大气的稳定度状况等均对混合层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构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1988-1992年兰州市气象站逐日08h(北京时,下同)常规气象探空观测资料及同期兰州市环境监测站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变化特征及其与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SO2,CO和NOx)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全年以弱稳定为主,一年四季皆有逆温层存在;在冬季,逆温层性频率最高(95.8%),贴地逆温层厚度最厚(平均740m)、强度最强(平均0.53℃/100m),脱地逆温层底相对高度最低(平均935m);同时,贴地大气层结温度递减度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呈显著反相关,由此表明,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状况是影响该市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利用L波段探空雷达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大气层结特征及其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主城逆温比例很高,各月均有逆温存在,而且有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近地层的相对湿度较大,冬季高于夏季,在近地层到2 000m间存在有逆湿现象;近地层盛行偏东风,风速较小;大气以中性层结占主导地位,而且冬季的混合层厚度较薄;高逆温逆湿频率、低风速、多中性层结和较薄的混合层是造成重庆主城冬季空气质量较差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近地层垂直扩散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3年兰州市西固区域发展环境评价试验资料,来取低层大气平均风速与垂直扩散系数的分布,由此进一步计算了兰州市不同稳定度条件下扩散参数的值,并与Pasquill扩散曲线方法的取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兰州地区垂直扩散参数要比由Pasquill扩散曲线求出的值高出0.5 ̄10倍。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东部地区冬季低空风场和温度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1996年12月20日至30日在郑州市东部峡口附近地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得到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低空风,温场垂直分布特征及附时间的演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兰州市东部地区从地面到150m高度的低层风场在受向市中心辐射的热岛环流和不同尺度地形的山谷风影响下,盛行偏东南风,200m高度以上的层结受高空西风的影响盛行偏西北风,白天(07时至19时)的平均风速比夜晚(19时至07时)而且风速的最小  相似文献   

8.
1993 ̄1994年在腾格里沙漠西南缘邓马营湖北部一固定沙丘上设置观测点,采用中子仪、负压计逐日定时分层测定沙丘0 ̄175cm深度含水量和水分势能。对实测资料加以分析表明:(1)沙丘水分深度分布剖面可划分为4层;表面干沙层、水分强烈变化层、低含水量缓变层、高含水量变化层;(2)依据水分势能变化特征,势能剖面可分为变化活跃区、频变区、突变区和缓变区。同时,结合沙丘水分时间变化特征,得出结论:水分势能  相似文献   

9.
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制备了出超浅结或超薄有源层,以满意器件高密度和高速度的要求,低能离子注入是形成浅结的最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低能离子注入硅和GaAs衬底中形成0.1μm以下的硅超浅结和GaAs超薄有源层,以及其在一些器件上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津 255 米气象塔层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 分析雾日各气象要素的特征, 研究湍流输送规律。结果表明: 雾前, 大气湿度较大, 逆温层高度约为 100 m, 辐射雾发生前的逆温强于平流雾; 雾中, 逆温层持续变强、增厚; 雾后, 逆温层出现抬升, 大气呈近中性偏不稳定的层结特征。辐射雾过程的逆温现象比平流雾明显; 辐射雾雾顶较低, 平流雾较高; 辐射雾的消散主要受温度影响, 平流雾主要受风速影响。雾天气过程改变了大气层结结构, 夜间可能呈现不稳定层结状态; 雾前和雾中不同高度的湍流垂直输送微弱, 雾过程后期的水平输送突然增强。辐射雾雾前不同高度的平均动能数值较小, 雾中呈增大趋势, 雾消散阶段逐渐增大, 湍流动能的增大是影响辐射雾消散的重要因素。雾前不同高度平均动能与湍流动能比值的突然增大可能是雾发生的湍流信号之一, 比值剧增之后降至雾前水平则为雾消散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在M.T.Barlow和S.J.Taylor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定义了欧基里德阿格空间中若干离散分形指标:dim_L ̄(m)(·),dim_H ̄(m)(·),δ ̄(m)(·),△ ̄(m)(·)和dim_p ̄(m)(·).本文研究了这些分形指标的若干内蕴性质,例如dim_H ̄(m)(·)=dim_H ̄(2)(·),δ ̄(2 ̄m)(·)=δ ̄(2)(·)等.为了给Z“中分形子集的研究提供更为便利的理论方法,本文推广了离散情形下的密度引理和Frost-man引理.本文最后给出了两个例子:例1是由Naudts提供的;例2来自于位势理论中一个著名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重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7年7月16~17日发生在重庆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进行了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降水的落区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出的中-α和中-β系统的分裂演变过程与强降水出现的时段吻合.诊断分析表明:强降水与水汽辐合的大值密切相关,降水强弱与辐合强弱变化一致;随着上升运动的加强,不稳定层结在暴雨区上空形成的倒“V“型结构逐步加深,不稳定层结不断向高层发展;此次暴雨维持和发展过程中,强降水区与强上升运动及正负涡度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负涡度柱比正涡度柱后发展先衰减,暴雨区上空始终维持高层辐散比低层辐合强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环境温湿配置对雷暴云微物理、电过程及闪电的影响,本文利用法国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eso-NH,通过改变该模式初始各层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南京地区雷暴云云微物理过程及闪电活动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大气低层、中低层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对雷暴云中对流强度,电场强度及分布,4种水成物粒子(雨、冰晶、雪、霰)的分布及其所带电荷量和总闪电数造成了较大影响;在低层和中低层增湿对雷暴云及闪电发生的增强效果要好于增温;在中层和中高层,降温对雷暴云及闪电发生的增强效果要好于降湿。结果表明,对低层、中低层大气环境温湿层结的影响能显著地改变雷暴云的云微物理过程,影响起电和放电,并剧烈地改变闪电活动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一次辐射逆温和一次平流逆温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况进行了对比,揭示出2种不同类型逆温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指出2种逆温各自的特点。结果表明:晴天逆温的生成原因主要是夜晚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白天太阳短波辐射的增强又促使其消散;雾日的平流逆温主要是由于南进的弱冷空气从下向上逐渐锲入的过程致使原本的暖空气向上抬升造成的,其消散主要受到白天太阳短波辐射加强和冷空气减弱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云南中甸县吉迪村长苞冷杉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结果为:长苞冷杉群落的生物量为351.623t/hm ̄2,其中乔木层占97.87%,灌木层占0.14%,草本层占0.17%,苔藓层占0.67%,凋落物占1.15%。群落的净生产量为1230.6g/m ̄2·a,其中乔木层占94.62%,灌木层占0.70%,草本层占1.63%,苔藓层占3.05%,优势种长苞冷杉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334.777t/hm ̄2和1097.8g/m ̄2·a,分别占群落总量的95.21%和89.21%。其它乔木材种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9.364t/hm ̄2和66.6g/m ̄2·a,分别占群落总量的2.66%和5.41%。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夏季江淮地区强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梅雨期江淮流域暴雨发生发展的特征,利用HUBEX资料,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江淮地区2次强暴雨的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2次暴雨是在不同性质的层结状态下发生的,其湿位涡的分布有较大差异。在局地对流稳定条件下,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Pm1>0,Pm2<0,并且(Pm1)的绝对值>(Pm2)的绝对值,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和大气的斜压性使垂直涡度显著发展,导致暴雨发生。在局地对流不稳定的条件下,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Pm1<0,Pm2>0,也满足(Pm1)的绝对值>(Pm2)的绝对值,暴雨过程是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对流稳定或不稳定的强降水过程,Pm1和Pm2均能反映出降水的触发机制和特征,对于暴雨的预报和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Ⅰ.具有较大规模的矿源层,基底岩系中矿源层—胶东群厚达17km,Au1.3ppb ̄23PPb;盖层中含炭岩系厚>270m,Au13 ̄1200PPb。为金矿形成具备了大规模和充分的物质来源。Ⅱ.具有金矿成矿的构造条件:①E—W向及NE向两大构造体系交汇部是“招—掖金成矿区”一级控矿构造,辉山正置此构造部位。②不同方向的深断裂交切带,控制了“牟乳金矿矿区”,研究区存在着这样的不同方向的断裂交切带。③韧性剪切带多控制大型以上金矿就位,辉山岩体上的韧性剪切带存在并发现多处矿化。④陡倾斜的深断裂及缓倾斜层间破碎带及不透水岩层,建立了储矿空间的对流系统,导致合炭岩系中沉积改造矿床形成。区内存在良好的金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和动力学等方法从环流背景、气象要素特征、水汽条件和层结条件等方面对雄安新区的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综合分析,并与环流形势极为相似的一次历史个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次大雾天气过程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期是平流和辐射的共同作用,中期是雨后辐射雾,后期以辐射冷却为主;降水的产生使低层大气相对湿度增加,整层的弱下沉气流,使边界层逆温维持并加强,造成大雾的再次出现;对比发现,高空锋区的明显南压造成的西北路径的冷空气对大雾的消散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采用afors-het数值模拟软件,针对a-Si(n)/a-Si(i)/c-Si(p)电池结构的非晶层主要参数,模拟研究并讨论了异质结电池的发射层厚度、发射层掺杂浓度、界面态和本征非晶层。提出了如下结论:发射层厚度主要影响短波光子吸收;随着厚度的增加,电池性能均下降;发射层重掺杂是获得好的转化效率的一个条件;界面态较低时对电池性能影响不大,当达到1014cm-2·eV-1时,电池性能很差;高质量的本征非晶层可以有效钝化硅片,降低界面态密度,提高电池性能,但应控制一定厚度内。  相似文献   

20.
南极上空的迷雾   1995年1月27日,美国物理学家马瑞安·麦克林和同事观察到南极洲上空的那些不断旋转的灰白色的烟雾.最初,他们认为这些只是普通的沙暴,但是这些灰白色的烟雾并没有随着时问的进程而改变形状,也没有移动.研究人员决定认真研究这种现象.他们发射了一个气象气球,气球上装备了测定风速、温度和大气湿度的仪器.然而,一经发射,这个气球就急速地上升,很快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