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标题修辞手法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常会使一篇新闻报道添辉增彩。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使新闻标题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本文试就几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报纸采编的诸多环节中,制作新闻标题堪称核心业务之一。编辑部里常有“题好文一半”、甚至是“三分文、七分题”之说,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担负着推销整张报纸的任务,如果因标题制作不佳,不能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眼球”,文章纵然再精彩,恐怕也会因为标题不“打人”,不能造成应有的影响而失去读者。在人心浮躁加之大众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新闻标题制作更为重要,一个先声夺人的新闻标题不但决定人们对新闻的取舍、还常常成为人们出钱选择那种媒体的决胜因素。 在这种大背景下,报纸要讲“卖点”,编辑记者们便要不断地研究标题如何能让读者一见钟情。这种业务研究使报纸上的新闻标题一扫严肃的面孔,或磅礴大气、或清丽可人,“以人为本”的通俗风格拉近了媒体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但标题制作是个功夫活,并不是每一个新闻人都具备制作内涵与文采俱佳的新闻标题的能力,一些报纸的把关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打着走通俗路线的幌子、以读者兴趣为借口,让新闻标题制作在低俗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炒作、猎奇、注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这些现象流行迅速、传播广泛、危害板深。广大新闻工作者应该牢记使命、勿忘责任,自觉抵制新闻标题中的低俗之恶风,为社会、为公众特别是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3.
谈作文命题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能传神,能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文章的“眼睛”——题目,当然要起到概括文章思想内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人们看文章,首先就是看题目。一篇好文章有好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使人产生阅读这篇文章的欲望。差的题目,往往首先使人对文章产生厌恶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中明确规定:“语言规范、连贯,文面整洁……”1994年高考作文评分量表中规定:“内容(21分),语言(19分),结构(14分),书写(6分)……[说明]加分;凡语言或内容有2项特别突出者可加1—4分,加到满分为止……”可见语言在高考试卷中的重要性。本文就“文章语言要规范、连贯、得体”、“要突出语言的文学性特点”、“要突出语言的个性特点”作些说明,使文章语言符合应试要求。一、文章的语言要规范、连贯、得体“规范”、“连贯”是语言的基本功,而“得体”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所谓语…  相似文献   

5.
对比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英汉新闻标题的差异表现在:内容提炼程度不同,评价新闻内容方式各异,新闻标题的结构有别,修辞手法各异,编辑形式不同,形式相同内容表现有差异.此外,英语新闻标题还有其自身的措词、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个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首先有个研究课题问题,当研究完成后,撰写论文时就有个论文标题问题.论文的标题是论文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论文的“眼睛”.标题标得好,可以吸引读者,使读者从标题看出作者搞了什么研究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有什么新的发现.一个读者看一本期刊,首先关心的是目录,从它决定哪些文章全读,哪些文章只读摘要和关键词,哪些文章可以舍去不读.同时因科技论文题标  相似文献   

7.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8.
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它总是与人们的言语交际密切相关,并且相互依存制约着表达一方的言语行为,并为交际对象正确理解话语的内容补充情景意义。我们平时听话离了前言后语往往不知所云;看文章离了上下文往往不明其义。波兰语言学家马里诺斯基在(Malinowsk)说:“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纠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语言学家们对语境的分类各有不同,但对语言语境的看法是一致的。它指的是语言活动中能影响和制约语义的语内因素,如词、短语、句子、章节、语篇等语言构成成份。 语用学研究表明,语境在交际中主要有两大功能:解释功能和过滤功能。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是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一句话的意义,即实际传递的信息,往往与句子本身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有  相似文献   

9.
文章题目的翻译要慎重张庆路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条龙,那么文章的题目就相当于龙的眼睛。俗话说,“画龙点睛”。如果一篇文章没有好题目,那就好象一条龙没有好眼睛。一般说,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题目。这个题目往往要能说明、概括甚至深化整篇文章的内容。中...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要求文体短小精悍、简明全面、切中要点。而这些要求应在新闻标题中得到体现。英语新闻又因其语言的特殊性,其标题更体现出它所独有的特点。文章结合英语语言自身特点,探讨英语新闻标题在时态、语态、省略、标点、缩写词等方面的一些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写好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写好话题作文,要善于“以小见大”●“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  相似文献   

12.
华岩原籍上杭,是清初有名的画家诗人。《离垢集》中,收有为数最多的题画诗。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画完之后,往往都题上一首诗,大半是五、七言绝句,也有律诗或长歌行。但其中珍品,我认为多为绝句。 先看他题人物画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石红英 《科技信息》2013,(2):369-369
<正>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外衣。"人们是通过语言来进行交际和思想交流的。这就要求我们通畅地、准确地、艺术地使用语言,使自己说的话能让人听得懂,听得明白,自己写的文章能让人看得懂并且愿意看。没有好的语言,任何好思想、好材料、好意境和好情感都无从表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报业新闻内容质量的提高,新闻标题也在追求新意,走向潇洒。标题是新闻标题的眼睛,闪射着作者、编者大脑思维的灵光,融汇着新闻与美学的统一。透过标题,可以看出各报的风格、水平和特色。因此,各报已不拘于单一的表现方式,无一不在借鉴制作上匠心独运,标新立异,使一些平淡、直白、呆板的标题更加趋向于新奇、精彩。阅览高校校报,新闻标题的特点呈现出多样化,但在引用、改用古典诗词和镶入修辞格等作题上可看作是它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开头,能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能引起读者浓烈的兴趣,从而爱不释手,非得把它一气读完不可。 但文章的起笔又不是轻易能写好的。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象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高尔基把起笔比着定调,真是妙极了。起笔太空,文章就会贫乏无力;起笔太实,文章又会缺乏文采;起笔过高,材料就无法说明观点;起笔过低,观点会难以统帅材料…… 文章的起笔又离不开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孤立地去写一段”动人”的文字或作一番“精采”的议论,非但不能先声夺人,反会成为危言耸听、东施效频。  相似文献   

16.
一、标题须引人入胜 标题是文章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窗口。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因此,学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工夫,切不可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简洁醒目有文采的题目方能快速攫住读者的目光,为自己的文章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7.
学习外国语要读点所学语种的诗歌,以培养语感,这是很多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北大杨周翰教授说得好:“培养语言感的一个好方法(如果不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诗。……一首好诗,我们多看几遍,就不难体会到诗歌以其丰富的形象,选词、联想、暗示、对比、烘托、音律、结构,在有限的篇幅内,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我们多读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就不难逐渐提高我们的语言感”。目前,不少大中  相似文献   

18.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题目横线上可填“棒”、“能干”、弱”、“受欢迎”……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和班级。 3、字数600字左右。【文字解读】就形式看,为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虽对文章有一定的范围限定,但它比全命题作文在内容和主题上还是要宽泛得多,这就给作文者很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可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话,抒真情。本作文题即是如此, “要求”既是要求,又是提示,它告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方面来写,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才会写得有真情实感。审题时还要注意关键字眼,此题中的“原来”、“也”就很关键,不能忽视,它告诉作文者,文中所写的“棒”、“能干”等原先自己没发现,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作者恍然大悟,因此,作文中肯定要写到“棒”、“能干”等的反面,不提到这个方面,作文就离了题。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相信各位语文同行都有这样的感受:诗歌、散文,小说这类的文学作品富有情趣,学生喜欢听,议论文次之,而说明文却枯燥乏味,很难讲好、学好。但说明文教学又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既不能弃之不顾、知难而退,也不能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而应该在课前仔细品位,产生趣味无穷之感,然后再饶有兴致的讲解出来,更好的完成说明文的教学任务。但是如果老师自己首先感到味同嚼蜡,那么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如何品位说明文呢?我认为主要从语言、说明方法及行文结构等写作方面来寻得与其他文学作品相似的趣味来。下面就以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一、深入浅出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文章的要素之一。赏析任何文章应首先从文章的语言上来品位,说明文也不例外。让我们来看看《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说明文在语言上的特点。首先是雅俗共赏,深入浅出。语言上比较浅显的,不仅介绍性的“不用细说的”,“掐丝工人心里有谱”,“我们在这里套用一下”之类的“大白话”比比皆是,就是解说性的内容也常有“尽打尽打”,“到处合适”,“放到火里一烧,铜丝就全焊上了”这些叫人完全读的懂、听的清、念的出的句子。但是,只要细读一...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人文与工具之争已颇有些时日了,那么“工具论”究竟错在哪里?“人文说”又有何依据?遍观诸多说法,虽见仁见智,各有可取之处,但总觉得还不够透彻,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力度.我们认为,如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言观去衡量一下这个问题,也许能得出更令人信服的结论.我们先看一下“工具论”的理论前提.从《教学大纲》对语文的本质规定及为“工具论”辩护的诸多文章看,“工具论”的理论前提有两个:一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是工具”的说法,二是列宁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观点.如果我们作一番分析,就不难发现,不论是从叶圣陶先生那里,还是从列宁那里,都得不出语文教学的本性是工具性的结论.我们认为,叶老的“工具”说纯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