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来撰写明清文学史者,罕及杨龙友,殊不知他在明季是一位名噪大江南北的大画家、诗人、书法家、杰出的爱国者。崇祯十五年(1642)龙友刻《询美堂诗集》,陈立政为其诗集所题“小引”云:“今海内梦寐奔走,无论诗不诗,靡不知有龙友先生者。”《康熙通志》亦云:龙友“博学能诗文,尤精于书画,虽片楮尺幅,人争宝之。”“旧  相似文献   

2.
美育纵横谈     
“美育”这个词是德国浪漫主义剧作家和诗人席勒(1759——1805)在其主要的美学著作《美育书简》(致丹麦亲王27封信,也译《审美教育书简》,1793——1794)里创造出来的。顾名思义,“美育”是“美学”的派生词。美学在传统上被看作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关于美和审美的理论,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16——1762)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给予“美学”(Aesthetics)这个名称。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是感受或感性认识的意思,鲍姆嘉通把它同逻辑对立起来;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推理的或理性思维,而美学研究的是具体的感性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无一意一事不可入诗者,唐则子美,宋则苏、黄。”说的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和宋朝大诗人苏拭、黄庭坚。刘熙载认为他们三人写诗的功力极其高超,无论什么事、什么想法,都可以写成诗文。这的确是很了不起。以苏拭而论,他写诗的题材十分广泛,他在宋神宗元  相似文献   

4.
一王令是北宋诗坛上一位杰出而短命的青年诗人。他虽然只在人间匆匆度过了28个春秋,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王安石对王令的“文学、才智、行义”都推崇备至,寄给他和纪念他的诗文很多。他曾在诗文中一再赞叹:“忆见夫子真奇材”,“卓荦高材独见君”(《寄王逢原》、《哭逢原》)。王令的诗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识度高远”,而且以其雄奇的艺术风格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李丕显同志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位美学家。他辛勤笔耕,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三种,凡一百余万字。在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审美经验的心理学分析、艺术作品的社会学研究等领域,时有建树和突破,成就斐然。蒋孔阳先生高度评价他和其他几位年轻人的研究工作,说他们已在美学界“崭露头角,引人注目”,表明“我国美学研究的力量,正在后浪推前浪,不断发展和壮大。这是十分令人兴奋和鼓舞的。”(参见蒋孔阳《对近年来我国美学研究工作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爱伦·坡的诗论在《乌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是天才的诗人,他的诗论强调诗的美学意义,强调诗歌的统一性。《乌鸦》一诗是他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对亡妻的思念来揭示美的发展历程。诗人虽然在小说、评论方面都有杰出的才华,然而诗人在世界文坛上的特殊地位是由他的“诗论”及其诗歌奠定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号称“诗国”,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诗人诗号各具特色,异彩纷呈,饶有趣味,发人深思。“诗杰”王勃(650-676)字子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横溢,诗文名闻四海,被尊为“四杰之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 其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8.
《人间词话》是一本采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体制而又注入了新观念血液的诃论名著与美学论著,作者王国维是我国美学史上与文学批评史上首先引用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来评论我国古代诗诃的美学家与文艺理论家。其“境界”说又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向为学术界所乐道。但仔细分析,觉得王氏所举的一些诗例词例.似与其理论不甚相符。现略抒管见,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9.
皮日休是晚唐文坛上的重要作家和诗人。他的诗文,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小品文,鲁迅先生评价说:“正是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采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其诗,沈德潜认为,他和陆龟蒙“另开僻涩一体”。魏庆之则誉为”百炼为字,千炼为句”(《诗人玉屑》)。古今批评家的论述,足以说明皮日休诗文的价值。皮日休创作面之广,在唐代作家中也是少有的,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文体,而且还提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10.
艾青是中国自由体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往往在散文化的外表下蕴藏着真挚的深情。他认为“健康的灵魂不需遮蔽,他们比肉体的袒露更美。”对诗歌而言,感情的真挚和崇高才是感动读者的力量所在。《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这一美学思想。该诗用富有生活气息的铺叙,刻画了大堰河苦难的生涯、善良的品德和美丽的梦。而将这一切贯穿起来的抒情线索则是诗人对乳母的深切之爱。 “诗言志”,作为抒情主人公,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情感在朴素的语言外表下源源不断的流露出来。这种情感,十分复杂,既有怀念,也有留恋,既有同情,又有赞美。这些情感贯穿了诗歌的始终,隐然便是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在《冬夜评论》中曾赞美过“意象奇警”“思想隽远,耐人咀嚼”的诗。赞赏过外国诗人华茨活提出的诗人“主观的渲染”“渗透物象底生命里去了”的写景状物法。这些都与我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说相吻合。从闻一多的创作实践看,他也是深谙此中真谛的。  相似文献   

12.
十四行(音译为“商籁”)是欧洲格律最严谨的抒情诗体,20年代初被移植到我国,几十位诗人写出了一批出色的中国十四行。近20多年来写作十四行诗最多、取得引人注目成就的诗人是唐湜。他曾把自己操纵裕如的十四行说成是从欧罗巴采折来的芦笛。从60年代中期开始,唐湜写了千余首十四行,出版了专集《幻美之旅》、《遐思——诗与美》,以及十四行长诗《海陵王》。十四行诗创作使这位40年代登上诗坛的九叶诗人,实  相似文献   

13.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相似文献   

14.
4月11日,著名美学家、山东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周来祥先生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题为《中国古典美学和美学研究中的思维模式》,报告内容是周先生多年研究的成果之一。他的研究成果曾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其理论体系在国际上被誉为是“富有创造性的”。周先生把辩证逻辑以及历史考察的科学方法有机地化为其美学体系本身,全面论述了美是和谐的思想,并以审美关系为轴心和中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杰出的诗人,他在创造美即艺术实践的同时,往往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自己的创作实际,总结和思考自己的创作规律,从而逐步地系统地确立起自己的美学思想。譬如法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雨果,德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海涅等,都有美学著作传世。艾青也是这样一位诗人。他对美学有过深湛的研究,特别对诗歌美学,更有很高的造诣。既有专著《诗论》、《诗人论》,又有散见于各报刊杂志的美学批评以及著作序跋中的美学观点。这些美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有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探讨的重大价值。对于我们总结前辈的美学思想,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本文拟就诗歌的审美特性、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等方面,对艾青的诗歌美学思想作一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五年,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这首诗里一开头就写道:“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两句诗高度地概括了陈毅同志本身的最突出的特点,他既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中外闻名的诗人。一九六二年,臧克家发表《陈毅同志的诗词》一文,其中也说:陈毅同志“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元帅原来是诗人啊。”“将军——诗人”,正是理解陈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诗词的一把钥匙,找到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大门,看清楚他这一时期诗词的特点。首先,由于他是“将军——诗人”,  相似文献   

17.
张宇初《岘泉集》收录了大量诗歌,作为一位道士诗人,他的诗取材广泛,大致可分为宫廷赐宴诗、题赠诗、游记诗、闲适诗,是道教文学重要的内容。文章对张诗分类择要予以赏析,试图挖掘诗歌的道教美学与清虚旨趣。  相似文献   

18.
顷读《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诗释》(载《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第1期)一文,对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力求对李诗作出新解,这是值得欢迎的。李商隐的有些诗,历来号称难解,早在金代的元好问,就有“诗家总爱西崑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之叹,可见对李诗的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自己的新见,是应该鼓励的。但遗憾的是,当我读了《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诗释》(以下简称《诗释》)之后,并不满  相似文献   

19.
《应用写作》是我国八十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属于信息传递贮存或解决某种实际问题的写作。为此,探讨应用文实用美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何谓应用文的实用美呢?应用文是一门独立学科。应用文,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它,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从材料到语言都能够应用,按美的性质这就是应用文的“实用美”。就美的性质来说,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美的本质是事物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应用文的实用就是  相似文献   

20.
爱伦·坡被誉为唯美主义的先驱,他反对说教诗,认为美应该是诗歌创作的唯一目的。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爱伦·坡从始至终践行自己的创作原则,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并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致海伦》是爱伦·坡为了纪念自己心中美的偶像斯坦纳德夫人而写的一首诗,创作此诗时,诗人只有十六岁,然而这首诗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诗人的创作理论。该文以唯美主义及爱伦·坡的创作原理为理论基础,从超凡之美的象征、心灵之美与纯真之爱的融合以及诗人唯美的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评析《致海伦》中海伦的形象,从而彰显了诗人始终如一的唯美、唯爱、唯真的诗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