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影响颇大的一次战争。在政治上,它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在军事上,它不仅是我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范例,而且是一群小将打败一位老将的壮举。当时曹操五十四岁,身经百战,声名显赫,而诸葛亮只有二十八岁,鲁肃三十六岁,周瑜三十四岁,刘备四十八岁,孙权二十七岁。从整个战争来看,刘备并没有起多大作用,战争的决策人是孙权,谋划者是鲁肃、诸葛亮,周瑜不仅是谋划者,而且是卓越的指挥者。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这形  相似文献   

2.
依上图所示,周瑜火烧赤壁后,曹操只能由乌林小道逃往襄阳。而诸葛亮,则早料到了这一切……哈哈!诸葛无谋,周瑜少智!若是在此伏下一彪军马,吾等岂不……哈哈!吾受军师之命在此等候多时啦!呼,总算逃出来了!于禁,看看损失了什么东西?报告主公!除了不值钱的东西,其孔明定计一劫曹操@林晓佳  相似文献   

3.
在作战中,天气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兵家历来强调“天时地利人和”,而“天时”就是指气象条件。巧妙利用气象条件而克敌制胜的例子很多,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巧借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操战船的赤壁之战。当然,也有因气象条件败走麦城的事例,如元世祖忽必烈1274年和1281年两次东征日本,均遭风暴袭击,导致船毁人亡而败退;法国皇帝拿破仑对莫斯科的远征也被冰雪严寒所打败。  相似文献   

4.
正芜湖,古老而年轻,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无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冒尖者——"傻子"年广久,还是本世纪初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扛旗者——奇瑞汽车,他们的身上,都体现着芜湖这座城市勇立潮头敢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芜湖这座城市自主创新的精神源泉。自主创新是芜湖的优良传统和城市特色。发轫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芜湖创新文化,已逐渐渗入城市肌理,成为芜湖最具魅力的个性标签。从无到有,芜湖将质疑的眼光变成  相似文献   

5.
曹操身处汉末社会变革时期,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始终保持着昂扬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是曹操的一生,还是其诗歌创作,都体现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乏志者也”的豪迈精神,暗含了他“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磅礴之气。  相似文献   

6.
火被用于战场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中外战争史上都有关于火的故事。如三国时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大破曹兵百余万的故事妇孺皆知;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用凸镜聚光,火烧罗马兵舰等等,都是火攻的著  相似文献   

7.
<正> 曹操,无论是在历史上,或是在《三国演义》中(以下简称《演义》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陈寿著《三国志》颂历史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后学罗贯中”《演义》里的曹操,却长期以来被憎恨、鞭笞,批操文章屡见不鲜。《演道》曹操落得个骂名,究竟是谁造成的?有同志说是作者。笔者觉得此见地值得探  相似文献   

8.
草原火烧后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草原火烧后,当年春季土壤融化速度慢于未烧地,第二年春季的解冰融化速度快于未烧地。无论是火烧还是未烧地,土壤融化均呈“快-慢”式节奏。火烧地春季含水量显著低于未烧地。火烧地表层土壤硬度高于未烧地,深层相反。春烧地和秋烧行表层土壤硬度低于未烧地和火烧地,深层硬度高于火烧地。火烧地土壤容重和密度发生变化,导致火烧地孔隙度明显高于未烧地。  相似文献   

9.
《奇闻怪事》2013,(7):47
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他们有的是从家人身上省钱;有的是从手下那里挖钱。这些吝啬之人储蓄钱财成瘾,有人却也因为心疼钱财而丢了性命。曹操堂弟曹洪:太子借绢也心疼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是曹操手下诸人中的第一巨富。魏文帝曹丕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找曹洪借一百匹绢。  相似文献   

10.
赤壁之战是我国东汉末年的一次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孙刘联军以三万两千人战胜曹操二十余万大军,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战争故址在今何处?史界争论不休.作者根据史籍记载和实地考察,就五说辨证,确认黄冈,首次指明赤壁之战实为两次:第一次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周瑜率联军火烧赤壁,大破曹军.这次战争故址在今湖北黄冈;第二次赤壁之战发生在同年十二月,刘备之军火烧曹船,逼曹走华容道北归.这次战争故址在今湖北汉川赤壁.  相似文献   

11.
在《三国演义》所塑造的诸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要算是个性鲜明,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一个了。此人知天文、晓地理、雄才大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位“一生惟谨慎”的哲人,也曾犯过令人痛惜的失误,在第九十五回和九十六回中所描写的他率部东进中原,由于错用马谡失了街亭,致使东进之举前功尽弃的故事,便是一例。 马谡者,蜀汉之参军也。此人自诩“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而魏之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却说是“徒有虚名,乃庸才尔”。先帝刘备生前也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  相似文献   

12.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他“博览群书,特好兵书……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孙盛《异国杂语》),就其注《孙子》十三篇而言.他是首创作注者,并为十二家注中最好的一家。他在《孙子注》中去“烦富”正“旨要”,对孙武某些军事原则作了发挥和补充,表现出了他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 (一) 曹操分析了战争中的许多矛盾现象,如众寡、强弱、攻守、进退、奇正等,看到了有些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提出“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的观点。这就是说,在战争中必须考虑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下,要同时看到有利条件,提高胜利的信心;在顺利情况下,要同时看到危害的存在,消除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华阳国志》云 :诸葛亮为夷人作图谱 ,之后 ,在记述哀牢夷九隆神话时又说 :“南中昆明祖之 ,故诸葛亮为其国谱也。”因此 ,许多学者都主张昆明夷就是哀牢夷。本文认为 ,二者不应该是同一回事。并从诸葛亮作图谱的可能性、真实性 ,以及常璩所言图谱的内容与九隆神话的差异方面 ,论证图谱实为虚有 ,昆明夷与哀牢夷之九隆神话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蜀、吴关系历来是研究三国史的重点.在研究诸葛亮的对吴政策时,一般人笼统地确定为“联吴”政策,其中穿插了一小段交恶时期.然而笔者却有不同看法,认为诸葛亮后期的对吴政策不是“联吴”,而是“稳吴”,二者有着质的区别.并且“稳吴”政策是一种失败的政策.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倘有不当之处,诸方家不吝指正。诸葛亮甫出草庐,就在著名的《隆中对》中确定了“联吴”政策.强调要“外结好孙权”以为庆。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所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正是与孙吴联盟,才在赤壁一举击败曹操,使无寸土之地的刘备得以进据荆州,…  相似文献   

15.
无论作为一个术语还是一门学科,“文学批评史”都是舶来品,这导致了西方文学观念、批评方法和书写体例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编撰的决定性影响。已有的批评史著作和教材,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分体史,大体上是以西释中,在西方文论的理论框架内排比中国文论的材料。这就潜伏着危机:中西文化观念的异质性使得阐释深入不下去,众多论著在同一层次上作重复研究。有学者说,“如果我们还承认批评(本身)是文学经验的触角,并将之看作是一种与探索文学经验有关的、既表现思想又体现乐趣的活动,那么批评史就不应仅仅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编年史或者罗列批评家及其经典著作与言论的‘光荣榜’。”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完成《史记》以后,一再自称"述往事,思来者"。这既是其说明著史目的之言,更是对毕生治史反思之语,简洁的语言中寓含深刻的思想。根据《史记》的内容,可以从历史认识、以史为鉴的思想、考察历史的方法及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体察司马迁对前人的继承与超越,理解其"述往事,思来者"之义,把握《史记》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家族基因间没有关系,"曹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这一说法有误;而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复旦大学课题组日前宣布:完全确定曹操家族DNA,围绕曹操及其家族的身世、遗传之迷也随之逐步破解。曹操身世之迷:非曹参后代亦非夏侯氏抱养2009年,河南安阳对外宣布发现曹操墓,此消息一出即引发轰动,亦引发争议。随后,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宣布,拟用DNA技术开展对曹操家族DNA的研究。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课题随即开始另辟蹊径: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迷。要将曹操后人与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首先需要的是可靠的样本。课题组李辉教授称,从2009年起,专家组在全国各地采集了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样本,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随后,课题组进一步梳理全国258个曹姓家谱,筛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以三大战役为分界点,把整个故事划为四个板块,而这四个板块的连接则是由小说中的“小人物”来完成的,我们在这里称之为“过渡”人物。这些人物不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整部小说浑然一体,显示出一种严整而流畅的艺术结构之美,也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徐渭在《狂鼓史》中,摆脱了历史事实的束缚,充分调动了艺术的想象和虚构,把曹操摆在一个完完全全的反面角色的地位,通过对曹操的揭露,鞭达了封建专制的残忍和腐朽,倾泻了自己的一腔不平之气。出现在《狂鼓史》中的祢衡的形象,既体现封建专制下知识分子的备受压抑,又体现了时代的悲哀和对现实的深深不满。这不仅仅是消极的愤世嫉俗,还包含着反抗。  相似文献   

20.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和者,谋定天下。"六朝古都"南京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名满天下的秦淮河畔,更是孕育了无数的才子佳人,昔日之南京曾见证了许多英雄与朝代的兴起。从古到今,南京一直是江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南京还将多一个光环,成为中国直销奇迹诞生之地。这并不是一个虚幻的梦境,因为8月22日这一天,中脉·道和系统在南京正式启动,宣告着中国直销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势力诞生。无论是从道和系统启动大会的现场表现、道和系统成立的历史沿革追溯、道和系统文化理念的深入探究,还是对道和系统化运作的手段解析,都证明这是中国直销界最专业、最敬业且最具效率的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