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处于中心位置。小说把他塑成了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高明的军事家和能言善辩的外交家,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与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完人”形象。同时,他也有常人的弱点和缺陷。作为丞相,政治眼光不够开阔,在罗致、使用人才上常以个人好恶取舍;作为统帅,谍略策划上也时有疏漏;作为“人”,在品质上也有缺憾之处。诸葛亮被刻画成高大完美而又真实生动的悲剧英雄,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曹操诗歌从反映汉末现实.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游仙三方面,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关注。在诗歌的个性化、抒情化、语言风格和审美情趣上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将古代兵法中的示形、造势、用术、谋攻、诡道、出奇等战争智慧充分贯穿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塑造了众多政治领袖和军事统帅人物的形象,其中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足智多谋更具典型意义。本文试图探索诸葛亮的谋略智慧,以期对人才科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有着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格,本文全面分析诸葛亮的个性弱点,对诸葛亮有了全面、深刻了解,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事业奋斗终身等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美德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依据《三国志·蜀书》《文选》 ,对诸葛亮《出师表》有较深入的研究 ,提供较完备可信的原文 ,并有新的注释和评论。该表的报国思想 ,诸葛亮的人格力量堪称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典型。在艺术手法上 ,该表通俗自然 ,剀切明白 ,古朴诚挚 ,情文并茂 ,实为一篇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的作在街亭之役的描写中,受了英雄传奇小说的某些不良影响,对诸葛亮处处加以歌颂,而对其缺点则千方百计地予以回护,企图把他写得更高大更完美,从而背离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出现了一些难以原宥的疏漏和败笔。  相似文献   

7.
牛运震在《读史纠谬》卷四中对《三国志》的编纂体例、史实真伪、观点高下等做出具体的指陈,特别是结合《诸葛亮传》及有关诸葛亮的事迹,评断史法得失、史文曲直、史体是非、史实正误、史识短长.通过这些论断,可以管窥其史学批评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2002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和吴振国博士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该书是全日制高等学校课程教材,问世后深受高校师生的喜爱,2003年9月荣获中南地区优秀教材一等奖。《语言学概论》共有八章,书后附有三项附录。与我国近年出版的语言学教材相比,它有许多方面值得称道。然而,“新”字最能表达该书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峭峭 《青年科学》2011,(2):44-44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滴骨法,另一种叫合血法。滴骨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实例记载,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洗冤集录》记载: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  相似文献   

11.
李显川 《科技信息》2009,(36):I0294-I0294
当前,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就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尤其是我们作为职业教育的培训机构,要想让学生良好就业,就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孙膑兵法》未经后人染指,较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语言事实,体现先秦时期的语言发展规律。《孙膑兵法》被动句的表示法反映了战国时期被动表示法的特点厦其变化,标志着先秦时期语法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吴露露 《山西科技》2000,(6):23-23,29
文章分析了科研管理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三国演义》的主角、结局、作者对书中主要人物倾注的审美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书的思想寄寓是悲慨济世贤才济世无成;第二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作者的身世考察该书思想寄寓的成因;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该书所反映的动荡的社会现实,揭示封建社会中济世贤才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5.
学报质量与编辑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办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学报是新时代对学报工作的要求,学报编辑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三国演义》的主角、结局、作者对书中主要人物倾注的审美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书的思想寄寓是悲慨济世贤才济世无成;第二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作者的身世考察该书思想寄寓的成因;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该书所反映的动荡的社会现实,揭示封建社会中济世贤才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图书馆服务意识创新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出了基于意识创新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8.
凌静 《科技咨询导报》2008,(25):216-216
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地理教学中,精心设计有创新性的提问,激励学生创新,加大动手操作力度,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源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学生大胆鼓励质疑,培养“同题意识”;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激发思维兴趣。  相似文献   

19.
我们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而要彻底实现这一飞跃,创新意识的培养显的非常重要。它是创新的起点,是创新的原动力,是创新潜力的能量库。  相似文献   

20.
创新实践观是对创新实践的总体性认识和概括性反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确立科学的创新实践观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同时又要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反映创新实践、形成创新实践的全球意识、人类意识和未来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