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熔炼、机械粉碎、热压法制备了Bi0.5Sb1.5Te3(三碲化二铋、三碲化二锑固溶体,比例为1∶3)热电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的XRD图谱显示,随着Te浓度的增加,衍射峰后移。性能测试表明,随着Te浓度的增加,材料的温差电动势率增高,电导率下降,这说明Te浓度对材料的热电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原位XAFS技术研究了在273K下化学还原法制备Ni70B30纳米非晶态合金的升温晶化过程.结果表明,NiB初始样品中存在Ni和B原子的局部富集,Ni原子的局域结构类似于非晶态Ni,并且Ni原子第一近邻B原子的平均配位数只有0.7左右,远低于其化学计量比7:3应有的配位数3.6.在升温至498K时,部分NiB开始晶化生成fcc-Ni;在523~598K温度范围内,NiB晶化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加;在温度高于598K时,NiB纳米非晶态合金的晶化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固相高温反应,合成出一系列过度金属三组元碲化物,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这些化合物中,具有层状或准层状结构的有:CrNb2Te4;Cu0.74NbTe2;M'2M2Te4(M'=Co,Ni;M=Nb.Ta)等六个化合物,具有 Chevrel相结构的有M'0.24Mo6Te8(M'=Fe,Co)等两个,文章介绍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着重讨论了碲化物与硫、硒化物的差别以及用碲代替硫、硒原子后对第三组元金属原子插入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10Ni和18Ni马氏体时效钢穆斯堡尔谱,研究10Ni和18Ni两种马氏体合金钢的时效机理.研究表明:10Ni和18Ni马氏体时效钢存在富Fe-Co区域和富Fe-Ni-Mo区域,在时效初期,Mo原子的偏聚速度较快;10Ni合金时效30min后析出金属间化合物,18Ni合金时效15min后析出金属间化合物.由超精细内磁场值变化可知,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Co原子作为与Fe原子最近邻的配位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利用荧光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方法研究了分子束外延生长的自组装Ge/Si(001)量子点的扩散效应.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在550℃的生长温度下形成了面密度为5.2×10^11 cm^-2的高密度小尺寸量子点.XAFS结果表明,生长的Ge量子点样品覆盖Si层后在550℃温度退火,对Ge/Si之间的热扩散混合的影响较小.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到800℃,Ge原子的第一近邻配位壳层中的Ge-Si配位的无序度由4.0×10^-5 nm^2降低到2.9×10^-5 nm^2,配位数由3.3升高到3.8,这表明Ge量子点样品中的Ge原子的近邻主要为Si配位原子,高温退火显著增加了Ge原子在Si层中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利用原位XAFS技术研究了在273 K下化学还原法制备Ni70B30纳米非晶态合金的升温晶化过程.结果表明,NiB初始样品中存在Ni和B原子的局部富集,Ni原子的局域结构类似于非晶态Ni,并且Ni原子第一近邻B原子的平均配位数只有0.7左右,远低于其化学计量比7:3应有的配位数3.6.在升温至498 K时,部分NiB开始晶化生成fcc-Ni;在523~598 K温度范围内,NiB晶化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加;在温度高于598 K时,NiB纳米非晶态合金的晶化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以苯环为核的一类端胺基树枝状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树枝状化合物与Cu^2+络合反应条件改变的研究,得到了浓度,pH值对树枝状化合物与Cu^2+络合反应的影响关系以及树枝状化合物中各种氨基与Cu^2+的配位先后顺序.配合物的颜色与Cu^2+的浓度有关,随着Cu^2+浓度的增大,所得到的配合物溶液的颜色由淡红色到蓝色,颜色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品X射线衍射的方法确定了成分为A180.6c10.7Fe8.7的正交相Al4(Cr,Fe)的晶体结构.该单胞中共有11个晶体学独立原子位置被Cr/Fe占据,其中有10个原子呈二十面体配位.28个位置由Al原子占据,其中5个原子是二十面体配位.由于结构中有大量的点位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导致二十面体的有效本位数CNeff≠12.  相似文献   

9.
Te(Ⅳ)胁迫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不同的生长阶段添加Te(Ⅳ),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从第1天至第4天开始添加Te(Ⅳ),研究Te(Ⅳ)胁迫对S.platensis中各种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碲累积添加量均为650 mg.L-1的情况下,随Te(Ⅳ)添加时间的后移,碲胁迫强度减小,碲对S.platensis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小;水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随着碲胁迫强度的减小而增加,较低的碲胁迫强度下,水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质量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变化趋势与水溶性蛋白相似;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上升,且随着碲胁迫强度的增大而增加;碲胁迫并没有改变螺旋藻中的色素组成,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的质量分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2-[二(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为配体,合成了带羟乙基臂的单核Pd(II)配合物:{PdI[(H2NCH2CH2)2NCH2CH2OH]}I。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该配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的分子由一个一价阳离子{PdI[(H2NCH2CH2)2NCH2CH2OH]}+和一个负一价的碘离子组成。Pd(II)离子与一个二乙烯三胺单元的三个氮原子以及一个碘原子配位。三个Pd-N键的键长在2.032(10)到2.068(4)之间。Pd(II)离子与三个氮原子及一个碘原子的配位环境构成一个扭曲的平面四边形构型,N1、N2、N3平面与N2、Pd1I、1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7.4(0.3)°。  相似文献   

11.
将统计热力学模型与作者建立的传热反应速率理论相结合,通过液体混合物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将液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与汽液平衡相互联系起来,使这两类液体混合物的性质统一到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一液体混合物的共性上,对这两类性质进行统一的描述,研究这两类性质之间的关系。对11对二元体系根据液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对汽液平衡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液体混合物的模型能够描述它们的导热系数与汽液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降低焊缝扩散氢含量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池添加合过渡法研究微量元素Y和Te对焊缝扩散氢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熔池法过渡微量元素的降氢效果显著,降氢机理为:Y和T均属表面活性元素,能改变熔池液态金属的表面性质,减少表面对电弧这僮氢原子的吸附,使焊缝金属扩散氢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A novel method for rapid preparation of Bi2Te3 nano-sized powder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about 70 nm was developed.A starting powder mixture consisting of Bi2Te3 coarse particles of ~5 mm was...  相似文献   

14.
流动型高压液体及其混合物定压比热容测量装置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流动型高压液体及其混合物定压比热容测量装置.该装置测量压力可达12MPa,温度范围为280~470K.利用所建的装置测量了纯水的定压比热容,测量结果与文献值比较,其偏差在±0.6%以内,证明了实验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将链状流体混合物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应用于二元混合物pVT数据关联和三元汽淮平衡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本模型用一个可调相互作用参数可以拟合二元混合物pV6数据。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二元相互作用参数,能令人满意地预测三元混合物的汽淮平衡数据。  相似文献   

16.
以文献发表的67组实验数据依据,研究了用两个经验公式计算二组分全浓度范围内液—固吸附的表面过剩值。依据两个经验方程,用微机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求出对应于每个吸附体系中经验方程的一系列参数值和非线性相关系数r。由对这些体系中r值大小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其规定范围内,用这两个经验方程计算表面过剩值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Butler S  Harrowell P 《Nature》2002,415(6875):1008-1011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 imposed shear flow and an order--disorder transition underlies a broad range of phenome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ear flow, a variety of soft matter is observed to spontaneously form band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local order---for example,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s subjected to shear flow exhibit rich phase behaviour. The stability of ord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ear flow is also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ing frictional wear and lubrication. Although there exists a well developed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the influence of shear flow on continuous transitions in fluid mixtur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governing non-equilibrium coexistence between phases of different symmetry. Here we show, using non-equilibriu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a system of spherical particles, that a stationary coexistence exists between a strained crystal and the shearing liquid, and that this coexistence cannot be accounted for by invoking a non-equilibrium analogue of the chemical potential. Instead of such thermodynamic arguments, we argue that a balancing of the crystal growth rate with the rate of surface erosion by the shearing melt can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coexistence.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MINIFLASH FLPL全自动闪点测试仪对不同组成和配比的288组二元互溶有机混合液体的闪点进行了测定.根据气液平衡理论,计算了各混合液体的正常沸点、标准蒸发焓以及蒸气相中混合气体的化学计量浓度和平均碳原子数,并将它们作为输入参数,闪点实验数据作为输出参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内在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了二元互溶可燃混合液体闪点的预测模型.两种方法对训练集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6377K和1.6458K,对测试集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5056K和2.5373K,均在实验允许误差范围之内.2种模型的预测性能基本相同,但考虑到模型的直观性和可解释性,线性模型则具有明显的优势,更适用于二元互溶可燃液体闪点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链流体状态方程的高压流体混合物的粘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压力型Eyring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链流体状态方程建立了一个高压流体混合物的粘度模型。对20个不同的二元体系和1个三元体系,温度在273~373 K,压力在0.1~73M Pa下,共3 075个数据点的计算表明:用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可调参数,本模型能相当满意地关联高压混合物的粘度,预测结果与文献数据相当吻合,总的平均误差为1.47%,预测平均误差为2.62%。对于烃类混合物,本模型明显优于f-SRK和f-PRSV模型。  相似文献   

20.
包含一个可调参数的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可准确计算混合致冷剂的饱和压力及气液平衡,但对液相容积的计算误差稍大。本文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114和R13B1/R152a进行了计算,同时也计算了两种共沸工质R500和R502,并与实验数据作了比较,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