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的方法,用实验语音学、音系学的理论对保安语短元音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并引用土族语短元音声学参数量化比较了保安语、土族语短元音声学特征.经过比较保安语、土族语第一音节短元音的声学参数、声学元音图、三个顶点元音([i]([l])、[]([u])、[])的舌位位置等方面的比较得知,保安语[l]的舌位比土族语的[i]略高些;保安语[]的舌位比土族语的[u]略前些;保安语[]的舌位比土族语的较高些.也就是说保安语[]的舌位比土族语的略后些.我们通过比较保安语、土族语、蒙古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短元音声学元音图得知,在第一音节(或词首音节)短元音声学层面上,保安语、土族语、东乡语短元音区域最近.其原因有可能与早期,保安族、土族、东乡族有过一定历史阶段的长期居住,从而影响了语音系统.该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反复论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实验研究团队研制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和语音声学模型形成平台,对蒙古语族语言东乡语、保安语进行了系统的语音实验.并且结合现已发布的蒙古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进行了蒙古语族语言各亲属语言语音声学模型的验证.初步结论为:蒙古语族语言各亲属语言极有可能在元音声学模型方面存在语言发生学关系;在音段层面,蒙古语族语言各亲属语言呈现的相似性能更好地说明蒙古语族语言各亲属语言比较接近,并且具有同源关系的属性或性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利用"东乡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对东乡语元音/i/的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F2)进行分析并绘出声学元音图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乡语元音/i/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元音/i/的典型变体与条件变体的分布格局.得出初步结论为:/i/元音音位有[i][][]等3个变体,[i]出现在词首位置,当作典型变体;[]是条件变体出现在ts,s后词中和词尾;[]是条件变体出现在?,?h,后词中和词尾.  相似文献   

4.
调声、发声可形成不同的发声类型.在元音的研究中,一个语言的松元音和紧元音如能对立,可确立出一种发声类型.文章探讨察哈尔蒙古语元音音位[■、■、■、■、、i、o、u]能否形成松紧元音对立的发声类型,即其紧元音和松元音是否能形成一一对立性.有关蒙古语松紧元音研究最早的为察哈尔方言的声学研究,此后蒙古语松紧元音研究逐渐展开.由于元音格局会随着语言演变不断地产生变化,因此,通过借用已成熟的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针对察哈尔蒙古语松紧元音嗓音进行音位与调音音质描写,得出紧元音(Tense)的F1值要比松元音(Lax)的F1值大;而紧元音的F2值并非皆大于松元音的F2值;而基频值(Pitch)、松元音数据都要比紧元音的大一些的结论.这与彝语松紧元音在声学上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新疆图瓦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对新疆图瓦语的词首音节短元音的第一、第二共振峰(F1、F2)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出词首短元音声学元音图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型的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图瓦语的短元音详细描述了它的舌位高低、前后开口度等分布格局.我们初步结论为新疆图瓦语有[、e、i、u、、、o、、、y]等10个词首短元音.词首短元音有央化(趋中)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研制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的原理,基于"现代蒙古语青海方言乌图美仁土语语音声学参数库",使用实验语音学、实验音系学的理论,对乌图美仁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的第一共振峰、第二共振峰(F1、F2)进行较系统的声学分析,并在绘出其声学元音图、声学格局图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蒙古语青海方言乌图美仁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实验得出现代蒙古语青海方言乌图美仁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音位有//、/e/、/i/、//、//、/o/、//、//、/y/等9个音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前人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基于《蒙古语肃北土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对肃北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进行了定量、定性的声学分析,初步结论为肃北土语有[■]、[e]、[i]、[o]、[■]、[■]、[y]、[■]8个词首短元音,将其同新疆和硕特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声学特征、声学参数及声学元音作对比研究.通过一系列语音对比实验得知,肃北土语与和硕特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性特征,它们之间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新疆图瓦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对新疆图瓦语的非词首音节短元音的第一、第二共振峰(F1、F2)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出词首短元音声学元音图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详细描述了新疆图瓦语短元音的舌位高低、前后开口度等分布格局.初步得出结论:图瓦语词首音节有[■]11个词首短元音,其中/■/元音是/e/元音的自由变体,/■/元音是/o/元音的自由变体;非词首音节有[■]12个短元音,其中/■/元音是/e/元音的自由变体,/■/元音是/o/元音的自由变体,/■/是/y/元音的自由变体.  相似文献   

9.
文章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的原理,基于《现代蒙古语卫拉特方言新疆厄鲁特话语音声学参数库》,应用实验语音学原理对厄鲁特话词首短元音第一共振峰(F1)、第二共振峰(F2)进行声学分析,制作并绘制出相应的参数汇总表和元音格局图,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描述现代蒙古语卫拉特方言新疆厄鲁特话词首音节短元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计算语音学角度比对朝鲜语与蒙古语单元音的相似性,提出了基于共振峰参数的对比分析方法。首先在提取朝鲜语与蒙古语的单元音前两个共振峰频率F1和F2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其均值、标准差和离散度; 其次分析了两种语音单元音共振峰频率分布的差异情况; 最后采用t-检验方法对两种语言单元音共振峰参数进行了相似性比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F1和F2参数可以明显区分不同单元音之间声学特征的差异;另外通过对比发现朝鲜语与蒙古语中有5 对单元音存在声学特征的相似性,该结果与这5 对单元音发音过程中舌位和圆唇度分析是一致的。该朝鲜语与蒙古语单元音声学特征相似性对比分析方法,可以为进一步采用计算语音学方法研究朝鲜语与蒙古语的语音相似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清徐方言两字组重叠时,前字大多要发生变韵.前字的主要元音是半低元音[藓]、低元音[鬑][a][蘅]、央元音[調][藜]时,前字发生变韵;前字的主要元音是半高[奕]、高元音[i][u][y]、舌尖元音[尢]时,前字不发生变韵;有时变与不变与年龄有关.变韵的同时还伴随着变调.清徐方言重叠变韵是异化作用下的语音变化形式,这种异化与并州片普遍的元音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实验语音学角度对藏语拉萨话元音的声学特征进行了简略探析.主要包括拉萨话五个主要元音(a、i、u、e、o)的共振峰频率、基频时长、声学元音图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在发音时开口度较大,舌头位置较靠后,并且圆唇度也比较高;2从时长平均值来看,元音i的发音时长最长,u则最短.原因跟舌头位置的前后有关;3五个主要元音的开口度与F1呈现出正相关性,表现为a的开口度最大,接着是o、e,i的开口度最小.各元音的圆唇度与F2负相关,即圆唇度随F2的降低而增大,而圆唇度也随着舌位的后移而逐渐提高,表现为a的唇形最圆,舌位最靠后,i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南靖磜头客家话只有[ i, a,?]三个单元音,缺失了后高元音[ u];它的元音格局跟下洋客家话的非常相似;[?]有两个变体,呈互补分布,声学和统计分析表明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元音。类型学考察表明,磜头客家话的三元音格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i]变成[?]是一种自然音变,而且元音的系列变化引起了声母的前化。入声的演变,将导致单元音[ u]的重新出现,从而变成[ i, a,?, u]的四元音格局。  相似文献   

14.
蒙古语松紧元音言语空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验的方法,对标准蒙古语松紧元音的言语空气动力特征进行了描述,找出了元音的松紧性变化和舌位的移动对于气流率、声门阻力、发声效率等6项空气动力参数的影响,并从元音的松紧和舌根位置的关系方面,验证了标准蒙古语的元音松紧和舌根位置变化有相互附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苗慧 《长春大学学报》2011,(9):41-42,72
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讨论了铁岭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一些不同之处,如平翘舌不分;舌面塞擦音[t][t‘]和擦音[],送气和不送气音相互混淆;零声母音节前增加声母[n];声母[■]一般由[l]或者[i]所代替;用[iau]代替[ye];省略介音[u];圆唇元音[o]读成[γ]等。声调的区别则体现在调值和变调上。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维吾尔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研究了维吾尔语元音/ɑ/在词首和非词首位置上的声学表现,主要考察了不同的音节类型和数量以及前后辅音对该元音在口腔内的影响,并提出了[ɑ~j]、[a]、[■]、[Λ]、[ɑ]五种音位变体,其中/ɑ/为该元音的典型变体.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图瓦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用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新疆现代图瓦语(简称新疆图瓦语)的/■/元音进行了较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图瓦语/■/元音在声学空间中的分布相对集中,离散度小,其实际音质比国际音标的[ɑ]元音相对靠前,接近[■]元音.我们认为用[■]音标标记该元音相对接近其实际音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记录了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给被试播放无声无字幕电影,并要求被试忽略所听到的声音)感知蒙古语元音和谐的脑电数据,以探讨听觉条件下大脑对蒙古语元音和谐的ERP反映情况.对比不同变化条件下的脑电数据(蒙古语元音:和谐与不和谐;紧元音:和谐与不和谐;松元音:和谐与不和谐),以进行偏侧化实验.分析结果显示:1在听觉条件下,以Oddball范式呈现不和谐元音作为偏差刺激,和谐元音作为标准刺激.不管是紧元音、松元音还是蒙古语元音,均未诱发明显的MMN和P300.2被试感知刺激时所激活的脑区集中在额叶、中央区和颞叶.但感知强度有所不同,大脑对紧元音的感知强度相比松元音和蒙古语元音的要弱,而松元音和蒙古语元音的感知强度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19.
昭通地处我国云南省的东北部,以昭阳区为行政区.昭通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中的云南次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关于昭通方言语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昭通方言语音内部产生了新的特点.文章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以昭通方言中的一级元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元音共振峰和舌位分布进行分析后,最终得出元音的舌位分布和声学特征,并结合目前发音实际,对元音[y]和[?]的声学表现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元音的发音特点.研究结论有助于昭通方言音系的归纳整理,还有利于针对方言特点进行的普通话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0.
蒙古语中辅音的送气与不送气,向来解释为强弱之分.一般认为[p][k][t]等不送气音和[p‘][t‘][k‘]等送气音的主要区别为前者气流弱后者气流强.针对蒙古语中塞音和塞擦音的送气和不送气现象,提取蒙古语中塞音和塞擦音的声门上压力和气流量,并借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蒙古语辅音不送气/送气的区别,不只是简单的气流、气压的强弱之分,更主要在于辅音除阻段的长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