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曾是一名记者,但退休后却感到生存的危机。他尝试了很多方法,最后选择了网络。通过网络他又一次创立了自己的事业,让家人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他是新西兰人,家里住着一位中国大连留学生,他们经常谈起中国,谈起创业。在他眼中,网络是一种很好的商业工具。他的座右铭是:拼命地工作,拼命地销售。  相似文献   

2.
他生活在花园一样的国度,他的心却留在祖国他早已功成名就,却从未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的血脉他曾在母亲河畔动情地说:他准备好了,要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于是,他成为了祖国的管理咨询业走向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古代希腊著名诗人赫西俄德谈他怎样成为一个诗人时,曾编造了一个神话:有一天他在赫利孔山下牧羊,诗神缪司给了他一根奇异的月桂枝作拐杖,教会他美妙地歌唱。神话的时代早已过去,人们不再相信赫西俄德的神话了。然而把缪司诗神更名为生活诗神,那么,有幸从生活诗神手中按月桂枝作拐杖,不是常常怀着虔城连声“感谢生活”吗!  相似文献   

4.
章剑和 《创新科技》2006,(11):40-40
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开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势必难以发现花朵的明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人总是乐呵呵地做事。事情明明失败了,可他仍从别人宽慰的言辞中获得进一步做好的勇气;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在他自己干便放大成十分了不起;对自己的失败并不过分在意,但对成功却怀有无限希冀……因此,他总怀着一份阳光的心情;他的乐观常常感染人,这种自我平衡的心态,支撑他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香港何达先生的诗《快乐的思想》说:“做每…  相似文献   

5.
在杭州开一家广告公司的吴先生,因为业务的需要经常带着笔记本电脑在全省跑。作为一名商务人士,他通过电信“无线宽带”业务及时上网处理各种公务从而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及时捕捉有利信息。近日,他明显地感觉到网速的快速提升,信息交流更加畅快,为他抢占更多网络市场先机提供了保证,更好地满足了他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一个诗人的生活是多方面的,但并非所有的生活素材都能激发他的创作冲动。易卜生说:必须“清楚地区分被体会的东西和被肤浅地经历过的东西,只有前者才能作为创作对象。”戴望舒在1927—1932年这个时期,一方面对革命和革命文学由向往到逐渐冷淡,正象他在《铁甲车·译序》中评价作者伊凡诺那祥:“他从事政治生活,然而他那时对于政治理解却很薄弱。”另一方面,爱情则是他的用心和激情所在。前者是公开的社会政治生活,他主要通过翻译和文艺论文来反映,后者是隐蔽的“另外一种人生”,因而很自然地成为他诗歌艺术的表现对象。戴望舒在同施蛰存的交往中,也结识了他的妹妹施绛年。不过当时施绛年还只是一个垂髫总角的小姑娘。对她产生一往的深情,是自戴望舒匿居松江时。但诗人的生理缺陷,则给初恋  相似文献   

7.
老庄思想不是作为一种学说引起周作人的接受或批评,而是作为一种信念渗入到周作人的生命意识的深处,进而影响他的观念、生活和创作。他不是很多宣传老庄思想,但他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乃至文学风格较之其他现代作家更隐秘却更深刻地体现了老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8.
老鼠倒立     
87岁的拉本一直过着宁静祥和、悠然自得的生活。他虽然很穷,但是很快乐。当拉本发现屋子有老鼠时,起先他并没有因此而烦恼。但是老鼠成倍地增加,开始骚扰他的生活。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了。“老鼠太多了,”他说,“这简直是太过分了!”他步履蹒跚地走出屋子,沿街来到一家商店。他买了一架捕鼠器、一块奶酪和一些胶水。回家后,他在捕鼠器的下面涂了些胶水,并把它们固定在天花板上,然后,他把奶酪作为诱饵,引诱老鼠出来。那天晚上,老鼠从洞中出来时,看到了天花板上的捕鼠器,觉得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老鼠们在地板上走来走去,相互…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自然之子,大自然不仅是他赖以生存的生活场所,也是他灵魂安顿的精神故乡,他的生活是诗意的,他的诗意是生活化的,他真正做到了“诗意地栖居”。而这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而美好人生的生活方式,正是中国文人乃至现代人保持自然本性、摆脱社会文明异化所强烈渴求的。  相似文献   

10.
神秘的东方国度,传说中的富有景象,安之若素的东方人及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引发了巴尔扎克对不同思想观念带来不同生活方式这一问题的思考。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借用了古老的东方思想,对他所生活和憎恨的西方社会进行深刻的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亨利·詹姆斯被誉为一名跨世纪、跨洲际的小说家,这一地位无不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他的一生不仅连接了19世纪和20世纪,身经了新旧世纪的转换更替,而且也连接了两个由海洋相隔的大洲,一个是生他的年轻的美洲,一个是养他的古老的欧洲。詹姆斯的小说创作也无不鲜明地再现了他所处的时代和地域的社会与文化的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在这一特定的时空段中作家自身的心态。詹姆斯是一位把自己置身于文学理想中的作家,无论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还是在真实生活中,他似乎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一种自由、清纯,甚至诗意的精神世界,且不论这…  相似文献   

12.
打碎的镜子     
有一个青年高考三次才上了大学,在大学里由于忙于做生意荒废了学业,因而被校方劝退。中途走出大学的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商海,然而命运之神始终不肯青睐于他,几年下来,他已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一天他去找一个朋友诉苦,他把心中所有的不满都讲了出来,朋友一直静静地听着。他讲完后站在朋友家的一面镜子前,看着镜中容颜憔悴的自己,喃喃地自语:“为什么我的生活一直是破碎的呢?”忽然,一直沉默的朋友拿起凳子把镜子打碎了!看着散落一地的碎镜片他惊呆了,不解地望着朋友。  相似文献   

13.
论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的教育体制,以及大办新式教育.这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本文试就他的时代先锋作用作一系统的阐述,来揭示这一名人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2010,(6):71-71
英国伯明翰市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蒂姆向来言行怪诞、颇具争议,日前,他和英国网民们玩起了一项别出心裁的悬赏“躲猫猫”游戏:蒂姆躺进一个衣橱大小的金属箱中生活30天,两部网络摄像机24小时在他的“箱中人”网站上直播他的箱中生活,任何英国网民如果能在这30天中根据线索找到他的藏身之地,就将一举赢得蒂姆自掏腰包提供的三万英镑奖金。  相似文献   

15.
我在网上看了一部非常棒的日本魔幻电影《一寸法师》。电影开始不久,就出现一只令人讨厌的乌鸦。它是一寸法师的死对头,在它眼里,身高一寸的法师简直是个怪物,而任何一个怪物都不能自由快乐地生活在天地间,何况一寸法师得到了少年阿悟的细心照顾,而且亲热地称他为“爷爷”,这多么让一只乌鸦嫉恨和生气啊。它不愿一寸法师好好地活下去,即使他正打算养好伤后漂入大海,无声无息地圆寂,等待又一次的轮回复生。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中,一寸法师用佩剑斩断了乌鸦的双喙,它惨叫着逃离战场,而一寸法师也伤痕累累,他毕竟老了,又小得可怜,当乌鸦从空中俯冲下来,就像一片斗大的乌云那么可怕,不知道他是怎样幸运地赢得了这场残酷的生死决斗。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的儿童年中,我觉得把我们的宝贝——小老韩介绍给大众儿童及一般的大众是非常必需的.小老韩今年才只有十五岁,可是在他十二岁的冬天,他就开始把自已交给了中国大众,开始他的战斗工作.这是一九三二年的冬天,我认识了他,他的父亲在吉林磐石县,派子沟的一个山上租了一晌多地,只自己一个人,每天要做饭,斥候田地,服待母亲,还有一大一小的两个失掉母亲的孩子.小老韩就是生活在这里的那位韩老四的大儿子,他为得生活,手持着鞭子,每天要到双马架老李家当猪官,一件开花的绵袄,一条女人的破裤子,使他勉强度过这一个冬天.就在这  相似文献   

17.
被冠以“童话诗人”称号的顾城尽其一生都在执着地追求他的人生信仰——童心、自然。从他的诗作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顾城身上特有的童心与对自然超常的悟性,并把这一人生信仰贯穿其生命的始末——他的生活、创作以及爱情。他固守着那座纯明的“童话王国”,偏执地拒绝成长。顾城这个一生以诗为生命、以生命为诗的男子以其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他的“诗法童心”。  相似文献   

18.
方以智对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两次描述都体现了诗性智慧的内涵。他在20岁左右的生活是一种背离了儒家政治-伦理生活方式的诗性-审美生活方式。后来在他27岁的时候,他对自己的以往进行反思,又选择了一种超越了儒家政治-伦理情结的儒家文化的诗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1999,(4)
走出张宝贵的雕塑作品陈列室,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东西赋予了他的造石艺术如此诱人的魅力呢?张宝贵强调艺术要真诚。真诚源于情感的真实,真实的情感源于生活之中,存在每个人的心里。人们常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来概括今天的张宝贵:因为他有"老三届"去农村插队的磨难经历,所以今天他才会获得成功。张宝贵却这样认为:人生的幸福欢乐贯穿生活过程的始终,酸、甜、苦、辣构成了华彩的生活乐章,幸福就在其中。他认为他过去的农村插队不能说就是生活的失败,今天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不能说是成功。他认为生活就是农民默默无闻地耕耘,就是工人有节律  相似文献   

20.
舒康乐先生是一位深受人们敬重的文学工作者。几十年来,他在他所毕生挚爱的文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不倦地跋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六十年代初,舒康乐先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在踏入社会生活的同时,他就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从他以“初文“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评论电影《林海雪原》的文章《英雄赞歌》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短短的几十年中,先后在《景德镇日报》,《江西日报》等报刊发表了许多影评、随笔、杂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在文坛崭露头角。正当他的文学才华逐渐显露,一场号称“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