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红楼梦》中对甄士隐与柳湘莲入道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宝玉未来的必然之路。他们的出尘离世看似斩断情缘,无情无欲,实则情怀满腹,无法忘怀。作者通过巧妙的暗示,使三人的命运相互纠葛,却又若即若离。两人是书中重要的配角,是贾宝玉的影子;他们的出家入道是宝玉出世结局的序曲。  相似文献   

2.
<正> 读周汝昌先生大作《还"红学"以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原载《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并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9期,收益匪浅。周先生向以博学蜚声中外学术界,文中的许多知识,给我以启蒙,这是我要深深感谢周先生的。但文中的基本观点,却是后学的我所不敢苟同的,在此提出来向周先生请教。一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鸳鸯,贾府“首席大丫鬟”,在贾府数以百计的丫鬟侍婢当中,深得老祖宗贾母的宠信,地位无疑是最高的,然而丫鬟终究是丫鬟,身份卑微有如草芥。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里,鸳鸯原本有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嫁给贾赦做姨娘,由奴才变成体面的主子,可谓身价倍增,但她最终却选择了以死相拼,誓绝“美姻缘”。看客们忍不住要“怒其不争”了:从一个“普通员工”一下子可以麻雀变凤凰,成为“领导层”,这是多少人削尖了脑袋争夺的一桩美差事,  相似文献   

8.
9.
吴夜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60-1564
虽然以往的红学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但它们大都专注一个或数个具体问题。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白盾就小说主题、作者研究、版本比较提出一系列有违传统的新观点,最大程度地接近了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本真。这正是他新时期红学理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奇闻怪事》2007,(7):42-42
一位老师执教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欣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引入《三国演义》开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虽然以往的红学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但它们大都专注一个或数个具体问题.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白盾就小说主题、作者研究、版本比较提出一系列有违传统的新观点,最大程度地接近了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本真.这正是他新时期红学理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通过“香菱学诗”这一情节,形象而准确地刻画了香菱、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这种借一事而巧写数人的艺术手法,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名著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人物众多、丰富多彩,得到了权威学者们的广泛评论。的确,这样一部多彩多姿的小说不仅要让权威人土欣赏而且还要引起大众的理解。同时,读者还要欣赏到小说对寓言的应用,现实主义的描写以及小说结构的处理。人们可以用男女平等主义的文学评论方法来评论《红楼梦》。为了避免偏见,本文根据男女平等的现代观点来探讨曹雪芹的小说以及曹雪芹的伟大艺术,愿为庞大的红学研究贡献一点见解。 首先必须申明有关女性的文学作品,不用两性完美或纯审美的评论习俗。更确切地说,有关女性的评论家往往会成为带有政治思想的评论家,这种评论思想去寻求揭露在男女问题上的描写方面存在的自相矛盾和模糊不明。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使用多种文体,将文体的选择与小说中人物的表情达意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塑造带有鲜明的文体特色。以上特点集中地表现在《红楼梦》对两个重要女性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15.
探春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一位秀外慧中、有胆有识的杰出女性,但同时她也带有浓厚的封建卫道士的色彩,因此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辛”,“ ”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 ”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 ”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王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障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障,“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琏“家史”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论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18.
19.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是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殊画面,举凡中国古代两性层面关系的人物:丈夫、嫡妻、侍妾、情妇,都被作者聚拢在同一场景,借由他们间冲突矛盾的生发,展现出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点及规律:战场转移下女性内部的自戕与互残。在对这场近乎闹剧般的生日宴会其诸多角色进行讽刺或反讽式摹写时,于平儿这一人物,作者展示的是对中国古代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妾妇生命境遇的悲情思考。  相似文献   

20.
周汝昌先生是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红学专家。虽年近耄耋,至今仍孜孜砣砣于红学研究中,他勤耕不辍的治学精神实在让人铁敬。近来拜读周先生所著的《红楼艺术》一书后,感到先生对《红楼梦》艺术的感悟、认识、评论精湛独绝,许多见解是发别人所未发,具有新颖的创意性,读后确实受益匪浅,收效甚丰。但细按周先生书中个别篇章尤其是关于《红楼梦》结构问题的篇章,其结论实在让人无法苟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