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算学启蒙》在日本的流播情况进行了考察.对现存日本的不同时期《算学启蒙》的翻刘本、训点本和注释做了介绍.并对该书在和算学发展中的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算学启蒙》在日本的流播情况进行了考察,对现存日本的不同时期《算学启蒙》的翻刻本、训点本和注释做了介绍,并对该书在和算学发展中的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新近发现的《中西算学通初集》的基础上,结合《勿庵历算书目》等文献,考察了《中西算学通》所辑各书的内容、成书年代、版刻情况等.并探讨了梅文鼎早期的算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东汉大儒郑玄引《九章算术》注解儒家经典,奠定了算学与经学的紧密联系;魏刘徽注《九章算术》则使传统算学打上了魏晋玄风的烙印。南北算学之分途与南学重魏晋经学、北学重两汉经学相关。在刘徽注的基础上,何承天、祖冲之、祖暅之等述其算理未尽之处,取得了高度理论化的成就;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补其基础知识、算题类型之不足,开启了筹算文本化之历程。南北朝后期,祖暅之滞北授信都芳天文历算,甄鸾适北撰注算书。隋唐设立国子监算学馆、李淳风等注释十部算经之后,传统算学获得了合流。然而,皇侃延续魏晋玄风,在经学研究中创设算法,与传统算学不同。随着后期两边交流频繁,皇氏算法北传获得诸儒之认同,导致算学之再分途。信都芳撰注《五经宗》,甄鸾撰、李淳风等注释《五经算术》,以传统算学解儒家经典,并将之纳入十部算经。但是,唐初孔颖达、贾公彦等注疏儒经都采经算方法。两家算法传统在唐代国子监获得了制度保障,并立至清末现代数学传入为止。因此,中国数学具有多样性和混杂性,数学的基础或其本质深受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崇宁算学令”是中国数学史及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它表明了崇宁年间算学(数学专科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通过研究发现,由于“令”在数学专科学校中引入了数术课程,因此它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和数学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算学新说》连比率算法探源王志健(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510632,广州)《算学新说》是明代朱载写的一本数学著作,书中记载了他发明的关于连比率的机械化算法。连比率,实质上即为现在的等比数列,它的要素有:首项、未项、项数、公比、任意项.按照现在流行的计...  相似文献   

7.
中国刊刻的第一本和算著作《算法圆理括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芙堂算学丛书》(1874年)所收《算法圆理括囊》(1852年)是在中国刊刻的第一本和算书。文章对该书作者的名字进行了辨误,对该书的《白芙堂算学丛书》刊本与原日本长崎刊本进行了比较,介绍了该书的数学内容及其来源,并对其流入中国的途径及在中国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算法天生法指南》(1810)是在中国刊刻的两种日本和算书之一,为1898年的《古今算学丛书》所收录.这里介绍了该书的成书背景与作者生平,通过对该书的中日版本进行比较,指出了《古今算学丛书》版本存在的一些错误,并考察了该书在中国数学界的影响,以探讨晚清中日数学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一导言 吾人习算学支代数时,每觉三次方程式之求根,已属复杂,四次方程式则除非有双等根或他种特殊情形,毫无直捷简易之方法可以遵循。在学校习算,教师不曰试先求一实根,然后将原有四次方程式消灭为三次方程,即谓可照某种复杂方法慢慢求解。反正练习及考试时,无须用到,而学生亦便以为四次方程式不过列入算学书中备一格而已。殊不知现今科学工程并驾齐进,四次方程式之简易求根法,实为工程科学中所需要(例如电机工程中瞬时电流之计算等),不特为算学上极有趣的发见也。 接四次方程均可写作下式: a bx ex。 dx。 x。一0O) x4末动数,有根四,a…  相似文献   

10.
美国传教士狄考文辑、山东蓬莱邹立文述的《笔算数学》是清末流传最广的算学教科书.它采用世界上所通行的阿拉伯数字和四则运算,直接将阿拉伯数字运用于算式,编排体例大致以定义、定理、例题、习题为序,比较注意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数学教学的需求,在引进西算大幅度革新中国算术的同时,也兼顾了中国算术传统.《笔算数学》不仅被登州文会馆等教会学校广泛使用,而且成为近代数学教科书编写的样板,是近代中国传统算学由中算向西算过渡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35名高师数学专业学生的测试,研究了情感因素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数学成绩与问卷中所涉及的6种情感因素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数学成绩与数学价值及应用、数学动机、数学态度、数学兴趣和数学成功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数学焦虑呈显著负相关;(2)数学兴趣和数学态度成为影响数学成绩的主要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数学教育哲学对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不同的数学观下对数学史的价值也有其不同的认识。随着由绝对主义认识观向可误主义认识观的转变,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在数学教育中,数学中的应用通过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得以表现。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重新认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数学教师群体的数学史知识构建,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大四毕业生数学史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其对数学史知识了解甚微,结果令人担扰,作者针对存在此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数学史知识教学的改革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选取335名高师数学专业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考察了大学生数学情感因素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男女生数学情感因素整体水平差异显著,数学价值及应用、数学动机、数学态度、数学焦虑和数学成功感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价值及应用、数学态度、数学兴趣和数学成功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一、二年级显著高于三、四年级,三年级是情感因素发展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5.
用高等数学中的著名不等式、向量、拉哥朗日中值定理等知识解决了中学数学中的一些不等式的证明,指出了中学数学中某些难以处理的问题的高等数学背景,用具体的材料说明了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将高等数学的一些思想和方法渗透到中学数学中.  相似文献   

16.
叶林 《山西科技》2006,(6):37-38
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数学教学的热点问题。数学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史,将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以后,我国高中数学逐步实施了新课程标准,而大学数学教材基本上还是基于原来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编写的,其教学内容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课题组对高中数学实施新课改后我校大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内容的脱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本文在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高等数学教学如何做好与高中数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衔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发展心理是数学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共同研究的领域,本文从数学学习年龄特征(数学概念发展年龄特征、数学能力发展年龄特征和数学学习策略发展年龄特征)和数学学习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对我国近十几年来数学学习发展心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促进我国数学学习发展心理研究的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以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数学家的活动、数学发展的动力来阐述数学与文化的关系;然后指出数学文化观念的教育意义和数学课程设计应关注的方面.最后给出关于数学文化课程设计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程娴  马锦锦 《科技信息》2008,(6):204-204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