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英国小说界,斯特恩的《项狄传》成为另类经典,以其荒诞无厘头风格独树一帜,使传统小说模式被彻底打破。书中各种表现元素交叉运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无厘头搞笑风格。斯特恩以混乱表象、无厘头表现,揭示英国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部给人启迪、过目难忘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三部分:一、论述沈从文作品中忧患意识的种种表现;二、探寻沈从文忧患意识产生的根源;三、揭示忧患意识在中国文学中的价值。其基本观点是,忧患意识统构了沈从文的全部作品,这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它对于反映人民的苦难,促进民族的觉醒,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欧茨的长篇小说《中年》巧妙运用各种叙事手段塑造了一个救赎者——亚当的形象,表现了作品的“精神救赎”主题:现代社会中年人如何摆脱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通过细致分析《中年》的平行结构、多视角叙述和自由直接引语等叙事特征可以揭示作品在表层叙述下的深层含义以及小说所蕴涵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4.
略论贬官士人的特殊心态及其文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贬官士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生存样态及其精神表现,揭示其贬官后的特殊心态;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苦求索和精神裂变,揭示其心态变革中的痛苦历程及其文学表现;探讨贬官士人多样性文学表现中的共性因素,揭示贬官文学的某些历史特性并追溯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美国女作家西尔维亚·普拉斯所著<钟形罩>的分析,探讨了作品所表现的深刻思想和那个时代知识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与压力,揭示了当时知识女性精神追求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也尝试寻找作者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当代性指作品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小说《无法斯文》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矛盾、观念变化和精神状态,其中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力量,使这篇小说具有了一定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7.
作品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特殊的时代生活环境和作家思想渊源。拟话本小说“三言”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之作,以其曲折离奇的情节、生动活泼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不但表现了社会形而下的内容,同时暗舍了形而上的哲学思潮,尤其是明中后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阳明心学,更是不同程度地渗入到作品中来,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徐丛辉  王彪 《长春大学学报》2013,(5):584-586,594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韦斯特的《寂寞芳心小姐》创作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作品生动揭示了物质匮乏的社会时期人们灵魂的贫乏和病态。韦斯特不追求表面的真实,而是以夸张手法曲折地表现事物荒诞的本质。从存在主义文学视角出发,分析作品的存在主题,解读在特殊的时期和大环境背景下悲观的个人感受、对立的个体与他人以及无处不在的荒诞,可以透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沈从和张爱玲的小说在现代学史上独树一帜,其作品所表现的核心内容都是人性,所不同的是,前表现人性的美与善,后表现人性的丑与恶,且都把这些人性的表现推向了极致。本从作的出身,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方面入手,探讨沈从和张爱玲的作品在表现内容上的异同,从而揭示学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过渡性是近代诗话的鲜明特色之一,即使是基本诗学观趋于保守的诗话作品也会受到近代社会文化的浸染,因而表现出某些新异之处。文章以《筱园诗话》为例,通过分析其理论要点以揭示近代诗话的过渡性及其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11.
荒诞中的现实——论哈罗德·品特的早期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剧坛上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荒诞派剧作家之家。本文选取品特的早期主要作品,对比分析了作品中深邃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在这些荒诞作品中所蕴含的现实主义成分及折射出的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是一部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了再分析,揭示了人性恶的社会根源。人性本善亦或人性本恶并非是戈尔丁所注目的焦点,对这种战争的恶性循环、对岌岌可危的现代文明状况的关注,才是戈尔丁的用心所在,才是作者或毋宁说是作品所表现出的对人类目前状况的深刻担忧。  相似文献   

13.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社会戏剧"中最早的一部讨论家庭关系的戏剧作品,以往对玩偶的身份界定都是定格在娜拉这一人物形象之上。本文试图重新解读《玩偶之家》,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谁是玩偶的问题给予新的诠释。在反观娜拉家庭玩偶这一形象时,海尔茂却成了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也是玩偶的另类表现,从而揭示出易卜生"社会问题剧"所独有的批判社会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詹姆逊认为,在文化领域,内容为实现充分表达而不断寻求相适宜的形式,这种寻求,正是政治、社会和经济在现实物化世界不清晰的表现,这里,形式不是作为现存的模式被寻求,而是内容本身深层逻辑最后的明晰表述。因此,詹姆逊指出,辩证批评是批判的工具而非思辩的工具,辩证批评的任务就是揭示作品隐匿的否定性批判。  相似文献   

15.
鲁迅和契诃夫,同是杰出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但他们的作品却具有相似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体现在现实主义精神的紧密联系上,即使在外部,在形式上,我们也可以找到二者相互契合的地方。但是,鲁迅和契诃夫的作品在揭示和抨击社会的深刻性,作品的艺术表现以及作者本人选取小说表现角度的不同对自我形象的体现上,又独具特色,各有千秋。契诃夫的《苦恼》(Misery)与鲁迅的《祝福》(NewYearSacrifice)是两篇较为典型的范例。下文通过这两篇小说的异同比较,力图从中探求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作家乔伊斯的小说《死者》中,生与死的对立和悖论构成了文章的基本框架,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作品通过一位爱尔兰知识份子的思想变化过程,揭示了个人的精神危机和社会的道德瘫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爱尔兰社会死气沉沉,令人窒息,家庭与人际关系充满着矛盾。都柏林人精神空虚,是社会瘫痪的体现和精神上的死者。  相似文献   

17.
老舍在其一系列表现女性形象的作品中,善于从文化伦理的角度分析展示女性的命运,并在其作品中对传统伦理社会虚妄的女性形象大胆提出质疑,使其小说在描写表现女性形象时,渐渐疏离女性神话而坚持女性个体意识,表现出独有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在作品《肖莎》中,通过对主人公艾伦在自我身份的认知上所经历的从迷失到回归的分析,反映了辛格对传统文化的肯定态度,并揭示出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穆旦和钱钟书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擘,其作品分别集中在诗歌领域和小说领域。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位作家,却在其代表作《诗八首》和《围城》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相近性。这种相近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在涵义和艺术表现方面,尤其是对感情的认识和对人生真正价值的剖析,无不体现出一定的时代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历来的研究者在对《雨月物语》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多是将不同的人物作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展开研究,可是,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作品中不同的人物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命运,但就深层次而言无论是他们的个性还是命运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本文通过对《白峰》一文中主要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人物之间的瓜葛等内容的分析,力图揭示蕴含在人物命运中的时代性,并进一步了解上田秋成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人性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