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最伟大的革命就是信息技术革命,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社会技术与知识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不同大众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其中最令我们感触深刻的就是物联网的建立使用,而"物联网"正是该文将集中讨论的主题。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现代技术比如无线射频技术识别(RFID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射频等,将商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的网络新概念,可以通过"物联网"的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定位跟踪、智能化识别、实施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     
<正>早在十年前,美国就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9年2月,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战略,宣布"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要通过超级计算机和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让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自此,物联网正式进入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世界已经步入互联网的时代,而互联网也逐渐演化出新的产物,即"物联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创作理念十分相似,并且物联网最重要的信息化技术也来源于互联网。但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之处在于物联网不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将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进行连接。所以,本文主要围绕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应用的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对物联网的详细剖析来对物联网技术如何在数字湖泊中有一个更好的应用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5.
文中阐述了后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物联网的产业应用和智慧服务;提出了以智慧服务终端、智慧服务网络、虚拟信息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服务商店3S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为推动物联网和智慧服务产业的发展,设计了学科链、技术链和产业链三链协同的物联网协同创新体系;研究了物联网智慧服务的产业结构、发展思路和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极力主张通过"物联网"构建"智慧地球",我国总理温家宝提出通过"物联网"来"感知中国"。如果物联网再融合互联网,那么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即时获取万事万物的信息。可以这么说,通过对数据处理的"云计算"技术,令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人类能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下,物联网前进的脚步在不断加快。尽管在线购物如火如荼,但是作为不可撼动的实体经济依然是我们生活、消费的主体。通过互联网成熟发展的基础,提供物联网服务成为目前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突破重点。"我查查"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提供线下购物比价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为线下购物的普通消费者提供比价、商品等信息。自2010年成立至今,"我查查"用户已累计超过一亿,成功站在了国内物联网发展的浪潮之巅!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有两层: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该文介绍的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广告牌当中的一种硬件的应用设计,主要核心技术为ZIGBEE局域网的建立及信息的远程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9.
<正>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三个字,包括"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等等。这意味着,互联网将成国家战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是应用创新,而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着手于"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车联网应用系统这两大具有代表性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物联网应用,以提升物联网用户感知为目标,针对物联网应用的无线性能展开分析,并建立多维度的系统模型,同时通过优化手段提升物联网应用网络接入和传输环节的可靠性、即时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新聚焦     
<正>物联网专利榜上排第一的是家中国企业在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美国硅谷都充当了创新先锋的角色。不过最近一份专利分析报告显示,在物联网技术研究上,亚洲中日韩居于领先地位,中国中兴通讯在专利排行榜上名列第一。随身WiFi:互联网巨头开抢新入口最近,不少互联网企业把目光投向了随身WiFi。百度、360都推出了随身WiFi产品,寄希望于这些"身材"不足5厘米的小设备撬动一个大市场。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5,(6):53-56
<正>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一时间"互联网+"成为2015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而大家也都在试图阐述这一新生名词的含义及内涵,并试着融  相似文献   

13.
<正>把物联网技术引入物业管理工作,让居民住宅小区"拥有智慧"、"自己管理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幻想了。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打造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物业管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节约型高校,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能耗监测管理平台设计中。以南方XXX高校"能耗监测管理平台"设计为例,把节电节水工作作为突破口,解决"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三网合一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对能耗历史数据的分析,审计单位面积的能源耗用,进而查找能源使用中存在的浪费问题;介绍了高校"能耗监测管理平台"的总体建设目标和内容,给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节约型校园总体设计方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高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凯 《华东科技》2015,(4):44-47
<正>"互联网+"正热门,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已然将"互联网+"上升成国家战略。而除了国家层面的布局设计,互联网巨头企业的"互联网+"布局也是我们要关注的话题,这里我们就最受关注的汽车和金融看看互联网与它们的加法运算。"互联网+汽车"近日,工信部软件信息服务业司已经召开了  相似文献   

16.
深耕物联网、微电子领域数十年,为了更好地将毕生所学、所研推向市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他于2014年发起成立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以中山大学为技术依托,结合产学研合作,致力于物联网芯片、智能终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物联网相关领域研究。他就是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研究员、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建国博士。经过几年发展,他带领研究院在智慧城市以及"互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就顶层设计、政策研究、产业规划等相关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创新工作。初心不改、鸿渐携行,矢志成为物联网芯片开拓者、领航者。近日,本刊记者专程赴研究院拜访了胡建国博士,并就物联网芯片产业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访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互联网体系日益健全,"互联网+"技术已然成为助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互联网+教育"是丰富教育方略、转变书本知识固有表现形式、提高师生交互有效性的新型教育模式,该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其中物联网作为先进技术之一,更加适合应用在校园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物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充分发挥物联网应用能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就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联,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最底层的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环境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物联网专业作为新兴的前沿科技专业,教学更应该紧跟科技变革的脚步。该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线上、线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并以物联网专业《智能手机应用开发课程》和《数模电路》课程作为实例,通过实践总结出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物联网 什么是”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科技界普遍称呼是“传感网”目前还没有权威机构、组织、学者的完整定义,但其中心思想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