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大庆市有一位奇人,十多年来,他一直带电为患者按摩治病,220伏的直流电从身上通过,他竟然毫无感觉。今年44岁的马显刚从16岁起就曾接受过各种各样的专家检查,可至今也没人能对他的身体特质做出科学的解释。 24日,记者赶赴大庆,亲眼见识了导电奇人的“超能力”。让二百瓦灯泡发光马显刚在大庆市龙凤区火车站旁边开了一家按摩室,记者费尽周折才找到他。  相似文献   

2.
另类眼睛     
眼睛含着纽扣,还能活动自如;眼睛能绘画、写字,还会弹琴……这些都是衡阳市南岳区奇人陈祥的绝活。眼睛“吞”纽扣穿着一双黑色拖鞋、身高1.6米左右的陈祥出现在博雅眼科医院时,大家都没有将他和有特异功能的人联系在一起,只有他那副浅绿色墨镜,显示着他的与众不同。取下墨镜,其大大的双眼,乌黑透亮。这是奇人吗?黄傅倪教授觉得不大可能。黄傅倪教授拿着一根棉签不断地刺激着陈祥的左眼球,其左眼皮只有稍微的震动,右眼睛一点颤动  相似文献   

3.
渝北区统景镇胜利村的农家女晏华是远近闻名的捕蛇能手,有着一手捉蛇如逮黄蟮的绝活,更奇的是,她被毒蛇咬后竟能伤口不肿,堪称“捕蛇奇人”近日记者专程前往统景山区,亲眼目睹了这位与蛇打交道的女人。其十多年练就的捕蛇本领让人佩服和惊叹。初识蛇女  相似文献   

4.
2005年除天灾人祸外,还有很多不可思议、令人悲喜交杂的奇人奇事。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分享这些有趣的回忆。以色列特拉维夫附近一处公墓内,竟有游客争相参观一座66年前死去英国士兵的坟墓,因为死者名叫“哈利·波特”。一名德国发明家将一改装过的手机放在死者棺材内,亲友因此可致电与死者“聊天”。土耳其一监狱内有一对男女囚犯互为邻居。他们竟在相连着的囚室墙壁上挖一洞(,并爬到对方囚室内做爱,还生下一个婴儿。两人最后因毁坏公物,被多囚4个月。德国一邮局工人发现一包裹不时震动,内里并有怪声传出,以为接获炸弹邮包,最后发现…  相似文献   

5.
狗类族谱     
正全世界的狗狗品种共1400余种,现存450余种,而收录在世界名犬名录中的约240多种,当然啦,都认下来实在是个很大的挑战,不过一些常见的狗狗你都认识吗?搞笑担当——哈士奇(西伯利亚雪橇犬)演化史:傻傻的“二哈”是很多人对哈士奇的爱称,但其实它们还拥有一个非常帅气、职业气息满满的名字——西伯利亚雪橇犬。它们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古老犬种,最早是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原始部落楚克奇人(Chukchi)的驯养下从事拉雪橇的活动,同时也会帮助人们放养驯鹿、守护财产。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都看过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猎豹》节目,猎豹奔跑时疾如闪电的速度,令人赞叹。猎豹是动物,四爪着地奔跑是它的本能。如果人也能够像猎豹一样,四肢着地,奔跑如飞,那才称得上神奇。在丹东,就有这样一位奇人。  相似文献   

7.
文章 《科学大观园》2005,(12):22-23
"妈,有人找!"40多岁的大儿媳向后山吼了一声. "来啦……"话音刚落,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半山腰上传来.几分钟后,一个光着脚板、背了满满一背篓树叉的老婆婆"蹬蹬蹬"地从屋后跑了出来.她,就是我们想要采访的对象--76岁的奇人罗婆婆.  相似文献   

8.
在存在论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谓之”是解释或理解,“道”是或主要是理念形态的规律。“器”是物或主要是“人工之物”,“形而上”是非对象化,“形而下”是对象化,“形”是“道”“器”的中介。由“道”至“器”转化的“形而下”的对象化和由“器”至“道”转化的“形而上”的非对象化,规定于技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道”“器”相互作用与“形而上一形而下”转化的中介的“形”的理解归结向技术,“形而中者谓之技”。在“形而中者谓之技”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命题张力域,“道”“器”获得着存在论意义。“形而中”之“技”统摄“道”“器”,“技”变“道”“器”变,“技”不变“道”“器”不变,“技”高于“道”“器”。  相似文献   

9.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个行当。其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取其反意。 “生”,是生疏的意思,而演员演戏最忌讳的就是生。取“生”字,意在要求生角的演出要老练、成熟。“生”有“小生”(书生)、“武生”、“须生”(文的挂黑胡子,武的挂红胡子)、“老生”。 “旦”,指旭日东升,代表阳,指男性。而旦角演的是女性,女属阴,反其意为“旦”。“旦”有“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亦名婆旦)。 “净”,即清洁、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净,因而得名。“净”有“花脸”、“架子花脸”、“小花脸”、“二类花脸”、“铜锤花脸,,…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可能已经注意到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全称“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和其简称“ISO” ,似乎存在缺乏一致性的问题 ,它的缩写应该是“IOS”吧。如果是常规的缩写的话 ,当然应该是“IOS”。但事实上“ISO”并不是“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的缩写。实际上 ,“ISO”是从希腊语“isos”派生的词 ,意思是英语的“equal”(“相等的”、“平等的”等意 )。“isos”是许…  相似文献   

11.
<正>从“两弹一星”到“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再到“探月工程”“高分专项”,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都有“长光人”的身影。从“两弹一星”到“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再到“探月工程”“高分专项”,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都有“长光人”的身影。王波就是这些“长光人”中的一员。兵家常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于科研而言,科研条件如同粮草,不仅需“先行”,更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为保证科研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非典”这个缩略词的讨论,《科技术语研究》用了两期,而且大篇幅地刊发不同见解的文章。使我深深感到《科技术语研究》的科学精神和民主作风。对从事词汇学或术语研究,都是莫大的鼓舞和促进,更是为汉语言的纯洁、健康而努力的重举。令人鼓舞,可喜可贺!借此良机,让我从“缩略词规则”说起,谈点看法,与各位学者、专家共勉。缩略词的现状目前,缩略词存在着四种情况:一是,同一个名词或短语,有几个缩略词。例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有“共青团”、“青年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入世”、“加入世贸”、“加入WTO”;“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非典型肺炎)”有“传冠肺”、“非典”、“萨斯(萨丝、沙斯、沙司、沙士、沙示、痧示)”、“萨斯病”、“SARS”等等。二是,一个缩略词可以缩略不同的名词或短语。例如“非典”同是“非典型肺炎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冠状病毒非典型肺炎病”等的缩略简称。三是,不完整或不正确的缩略词被广泛使用,而得不到规范和纠正。例如“入世”、“非典”、“抗非”(“抗击非典型肺炎病”、“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的缩略)。四是,中外文组合的短语的缩略问题。缩略词的特点及其规律性缩略词是某些名词或短语的简化形式。由四个以上的字构成的名词或短语,在使用中,感到它比较长,不好读,而且,既费时间又耗费笔墨纸张,尤其是不便于做标题或书名,因而,就采用了缩略的方法,经科学地缩略后,构成新词汇,即缩略词或简称。缩略词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性:其一,音节少,多以双音节构成。缩略词汇的这个特点,源于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体,辅之以多音节,即三音节、四音节。比如“中国共产党”缩略为“中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缩略为“人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缩略为“政协”、“中国民主同盟”缩略为“民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缩略为“北约”、“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解放军”,缩略词汇也有多音节的,如“计生委”、“海协会”、“欧安组织”等。其二,缩略词中的字词,都是被缩略的名词或短语中的词头、词尾或中心词。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择“共产主义”的“共”字,“青年团”的“青”字,加词尾“团”字,构成“共青团”;或择中心词“青年团”。“对外贸易”,择“外贸”;“对外贸易部”,择中心词“外贸”,和词尾“部”,构成“外贸部”。这里“青年团”和“外贸”是简称。其三,缩略词与被缩略的名词或短语,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说它仅仅简缩文字,而不缩小或扩大被缩略词语的内容。如“四化”,缩略的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也说“四个现代化”。“总政”,缩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可见,“四化”、“总政”,虽然字数少了数倍,不但没有缩小或扩大被缩略短语的内容,却是准确而不能再简练的形式了。其四,缩略词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因而,缩略词与被其缩略的名词或短语,并存于语言文字中。换句话说,被缩略的名词或短语,不因为有了缩略词、简称而退出语言文字环境,更不失去存在和应用的价值。其五,缩略词和被缩略的名词或短语,各有其实用的场合。缩略词、简称常用于口头和一般文章中,而不用于正式文书和法律条文中。如“中共”是“中国共产党”的缩略词,但会标和文件,不用“中共第××次全国代表大会”,而用“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不用“中共章程”,而用“中国共产党章程”。又如“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缩略词,立法时,不用“中国××法”,而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中央军委颁布的条令,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令》,不用《解放军××条令》。国务院各机构的牌子,不用“中国××部”,而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当我国与某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或者签署声明、协定、条约文本时,都要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六,简称是缩略的一种方式。缩略是对被缩略对象的简化;简称是对被缩略对象的省略。简称是从名词或短语中,选择一个完整的词汇,来集中表达整个名词或短语的内容不走样、不变义。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解放军”,省略了“中国人民”。“非典”是省略了“传染性”和“型性肺炎病”,只留下“非典”二字。在运用“缩略”或“简称”这两种方法处理名词或短语的时候,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既可以做“缩略”处理,也可以做“简称”处理。如果在这样条件下,就要斟酌哪个更符合汉语构词规则,和便于朗读及书写。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既能简称为“青年团”,也可缩略为“共青团”;另一种情况是,不具备既可“缩略”,又可“简称”的条件。例如“政治体制改革”,只能缩略为“政体改”,而不能用简称。缩略名词或短语的规则汉语构词法,描写了汉语构成的规律。根据汉语构词法,缩略名词或短语的规则,归纳为下列六条:第一条 必须是一个独立的词汇的规则。这条规则要求,缩略词必须是单纯表达被缩略的名词或短语概念的词汇,不能和固有的词汇重复,是在常用词汇中所没有的。第二条 无歧义规则。是说缩略词只有也只能表达被缩略的那个名词或短语的意义。而不能作别的理解,不能涵盖别的内容和涵义,保证概念清晰、单纯、准确。第三条 信息量相等于被缩略的名词或短语的规则。这条规则要求,缩略出来的词汇,其负载的信息量不得小于或大于被缩略的词语的信息量。第四条 择取字或词的规则。这条规则要求构成缩略词的字或词,必须是被缩略词语中的字或词,而不得出现被缩略词语中没有的字或词。第五条 并列关系冠以数量词的规则。能够被缩略的词语,一般都是名词或是固定词组。如遇到由并列关系构成的短语,就要用冠以数量词的方法进行归纳式的缩略。如“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三个代表”、“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等等。第六条 中外文组合的规则。对中外文复合词或短语的缩略,要求外文部分必须是缩写式,不能中文缩略外文不缩写。从而构成中外文都是缩略的汉语缩略词汇。“非典”、“SARS”不可取的道理“非典”是不规范的,是违背了简称或缩略规则的。其要害就是有歧义、不准确。我们知道,所谓“非典型”是相对于“典型”而言的。非典型的疾病,并非只有“肺炎”,也可能有“肝炎”、“皮炎”、“感冒”等疾病。很明显,“非典”不能专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冠状病毒非典型肺炎病”。这时的“非典”,就自然而然地泛指所有的非典型的疾病了,“非典”就失去了专用词汇的价值。可见,它违背了“单纯表达被缩略的名词或短语概念的词汇”的第一条规则。由于“非典”失去了专用词汇的价值,可泛指所有“非典型疾病”。人们就可以在“非典型肺炎病”流行时,意识到是指“非典型肺炎病”。人们也可以在“非典型肝炎病”流行时,意识到是指“非典型肝炎病”了,“非典”就成了歧义词。它就违背了“只有也只能表达被缩略的那个名词或短语的意义”的,第二条“无歧义规则”。由于“非典”泛指所有的“非典型的疾病”,其负载的信息量就大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的信息量,违背了“信息量相等于被缩略的名词或短语”的第三条规则。我们再用“择取字或词”的规则对照一下:“非典”是省略了“传染性”和“型性肺炎病”。根据缩略选择词头、词尾或中心词的原则,应选择“非典型”和“肺炎”。依据以上四条理由,“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冠状病毒非典型肺炎病”正确的缩略词应是“非典肺炎”。“SARS”不是汉语。“SARS”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的缩写。勉强读之为“萨斯”,也不见得妥当。“SARS”不具有普遍性,非常专业化,也不符合汉语言的习惯。更重要的是,“SARS”本身表明的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我国确定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冠状病毒非典型肺炎病”相去甚远。实际上“SARS”并没有确切表明是“肺病”。对策与建议关于“‘非典’是个‘统称’、‘泛称’、‘总称’”[1]。作者可能没弄懂“非典”是缩略词。笔者觉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倒是“统称”、“泛称”、“总称”。其主张的统称、泛称、总称都是一个意思,是说“非典”并不表达“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或“冠状病毒非典型肺炎病”,“非典”本身失去了合理性,就不为“缩略规则”所允许。关于“给SARS定两个名词”[2],这显然不妥。“SARS”是个工整的英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的缩写,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英文词语。规范词汇有三性:即必要性、普遍性和明确性。如果给“SARS”再定个学名和俗名,岂不是不符合汉语词汇规范的要求了吗?为什么要给符合“三性”的词汇“画蛇添足”呢?关于“词语表意不尽科学的现象”[3]。不错,在汉语词汇中,确有许多表意不确切或逻辑不通等不科学的现象,所以现代人才指出前人的不科学。其实,后人一直在不间断地规范前人的不科学。比如“救火”,后人就创造了“灭火”。当今生产了大量的“灭火器”,并没有沿用“救火器”,这就是个铁证。“救火”,只是口语中的习惯成自然。笔者相信,这些不科学的词汇,会逐渐被抛弃的。缩略词的混乱现象由来已久。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有:一是命名工作极端滞后。用译意或译音外来词,可以说汉字完全可以满足,不必把西文搬来充当汉字。二是没有爱汉字用汉语的传统美德,崇尚西文,故意不用汉字。比如“国内生产总值”,本来文字不多,不用,非用“GDP”,我们的一些高官不但口头讲,还把“GDP”写进红头文件。再如《现代汉语词典》收的百十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都有很好的翻译词,就是不用。三是各行其是的乱缩略,这类乱缩略多出于报刊杂志的标题。因而,旧的混乱未解决,新的混乱又出现,连绵不断。为此笔者建议,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为龙头,联络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新华通讯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等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规范词汇权威机构。以《科技术语研究》杂志为阵地,联系语言词汇学专家学者,发表见解,进行争鸣。公布定案的用字词,遏制住混乱,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以“禁忌证”“禁忌症”“适应证”“适应症”“综合征”“综合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经过计量分析发现,“禁忌证”“禁忌症”主要分布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及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等学科,“适应证”“适应症”主要分布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及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等学科,“综合征”“综合症”主要分布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妇产科学等学科。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技期刊编辑应明辨“症”“证”“征”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目前使用的一些地质年代术语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主张将“Archaeozoic”和“Proterozoic”仍译为“太古代”和“元古代”,同属于“隐生宙”,将“隐生宙”与“显生宙”并列;“Anthropogen”应译为“人近纪”或“灵近纪”;“Anthropocene”应译为“人新世”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某些汉语规范名词翻译为英语形容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汉语规范名词的对应英语词应当为英语名词,而不能为英语形容词。自1989年《微生物学名词》[1]公布以来,迄今已公布了生物学13个学科的规范名词。其中如《植物学名词》[2]、《动物学名词》[3]等的规范名词中存在着将某些汉语名词翻译为英语形容词的问题。笔者在编写《英汉-汉英生态学词汇》[4]和《英汉生态学词典》[5]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采取了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的英汉、汉英翻译方法。本文就此谈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一、汉语名词翻译为英语形容词举例例如在1997年公布的《动物学名词》中有一些汉语名词与英语形容词对应的情况(见表1)[3]。表1所列均属生态学词汇。二、汉语名词翻译为英语形容词的原因(一)对英语词汇的理解有误比如“aquatic”作为形容词指“水生的”、“水上的”、“水中的”、“水的”或“水上运动的”;作为名词指“水生生物”(即水生植物或水生动物);它的复数(aquatics)指“水上运动”。尽管在《朗文英汉综合电脑词典》中将“aquatic”译为“【修】水生”,看上去是名词,但从该词前的“【修】”可以看出这个“水生”相当于“水生的”,不可单独用来表示“水生”。因此,将“水生”翻译为“aquatic”不妥当。同样道理,把“外源”译为“exogenous”、“内源”译为“endogenous”亦欠妥。(二)与英译汉的习惯有关从表面上看,汉语名词翻译为英语形容词是汉译英问题,实际上很可能同英译汉习惯有关。由于把英语形容词翻译为汉语时,人们通常采用词尾加“的”或“性的”这种方式。比如,《英汉常用生物学词汇》[6]中的“anthropogenic人为的”、“heliophilic喜阳的”;“eurybathic广深性的”、“euryhydric广水性的”、“euryoecic广栖性的”、“euryoxybiotic广氧性的”、“euryphagic、euryphagous广食性的”、“eurythermic、eurythermal广温[性]的”;“stenoecic狭栖性的”、“stenohydric狭水性的”、“stenooxybiotic狭氧性的”、“stenophagic、stenophagous狭食性的”、“stenothermic狭温性的”,等等。为了使语言精炼,人们且常将“的”字省略。在汉译英时,如果简单照搬,就会出现“广栖性euryoecic”、“广温性eurythermic,eurythermal”;“狭栖性stenoecic”、“狭温性stenothermal”,等等。而实际上,“广幅性”应译为“eurytopicity”,而不是“eurytopic”;“广食性”应译为“euryphagy”,而不是“euryphagic”;“狭食性”应译为“stenophagy”,而不是“stenophagic”;“狭幅性”应译为“stenotopicity”,而不是“stenotopic”。同样道理,“半透性”应译为“semipermeability”,而不是“semipermeable”;“避光性”应译为“photophobism”,而不是“photophobic”;“喜温性”应译为“thermophily”,而不是“thermophilic”。三、对策首先要正确理解英语词的含义,分清该词是名词还是形容词。例如,根据Lincoln等1998年出版的词典,eurybathic、euryoecic、eurythermic、eurythermal、eusocial、polydemic、stenobathic、stenoecic和stenothermal等均为形容词[7],不能当名词使用。同时要注意汉英翻译不能简单照搬。某些“汉语名词”很可能是从汉语形容词省略掉“的”而来的,还其“汉语形容词”本来面目,汉译英问题便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警惕“学”、“术”分家的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一词,古已有之。“学”。‘才”二者本不可分。在学术领域里,‘学”为‘学识”,‘才”为研究方法。“学术”本身是很纯洁的东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与“术”二字又是可分开来用的,后者多指带有某种实效或功利性的手段和方法。如果把“学术”也变成了一种“术”,使其失去“学”的本性,那就意味着“学”、“术”分家,就会滋生出许多假“学术”来,鱼目混珠,良萎难分,严重败坏学术界的风气。时下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往往是由“学”、“术”分家引起的。在严肃的学者们看来难以容忍的许多事情,对于泡制者来说…  相似文献   

17.
有两个口的“路”左边是个能翻高山、越峻岭,足以踏碎荆棘坎坷的“足”,右边是个能够代表千万个“个体”,足以包容无数个“单一”的“各”。古人选“路”字做何想,我们实在难以清楚地知道。不过,就其结构来看,的确是很有意义的——“足”放在前,是否告诉人们:“路”,是靠人的“脚”走出来的。不奋力举“足”,踏破重重艰难险阻,仅凭心驰神往、想入非非是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的。“各”设置在后,是否意在说明:支配“足”的每一个“个体”,因其理想、志趣的不同,对拥有、使用“足”的态度、做法不同,因而其结果也会不同。正所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脚,而各自的脚走的又是各自的路。”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实践过程就是对自然世界进行设计和改造的过程,就是以自然环境的“自然秩序”为基础建立“技术秩序”,进而在“技术秩序”的基础上构造人类世界的“社会秩序”的过程,呈现于从“自然秩序”的“混沌肉体”到“技术秩序”的“技性身体”,并依托“技性身体”重构“无序环境”为“有序世界”的“技性自然”,再以“技性自然”为手段建构有序生活,塑形人类社会为“技性社会”的过程。人类因设计而存在,且设计贯穿于“自然秩序”向“社会秩序”的转化全程,所以,可以通过设计改变秩序,进而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汽缸·气缸     
汽缸或气缸 (下文中有时用“~缸”代替 ) ,是热力发动机 (简称热机 )的重要部件之一。《新华词典》对“汽缸”的解释是 :“往复式发动机或压气机中的圆筒状机件。有活塞在其中运动。”词典只收“汽缸” ,未收“气缸” ,在条目“内燃机”的释文中使用的是“汽缸” ,而在条目“蒸汽机”和“柴油机”的释文中使用的却是“气缸”。那么“气缸”与“汽缸”究竟是什么关系 ?是异形词关系 ,还是意义有所区别的两个词 ?要想搞清“汽缸”与“气缸”的关系 ,还要从热机所使用的工质谈起。所谓热机 ,是指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来的热能做功 ,也就是把热能…  相似文献   

20.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物理学名词》〔1〕已经问世,这是物理界的一件大事。今后,我们要像使用国际单位制一样,在写作、著述和讲课中统一使用国家审定的名词。这次审定公布的名词是第一批,是基础物理学名词部分,按通类,力学、振动和波,热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测量与误差七类排列,共2491条名词,每一名词都附有与之相应的英文词,有的名词加有注释,书后还附有全面的英汉名词索引。今后还将审定和公布各分支学科的专用名词。我国物理学界对于汉文物理学名词的审定和规范化一向是非常重视的〔2〕,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一成立,就设有“物理学名词委员会”,从那时起,名词工作一直在抓紧进行。全国解放伊始,政务院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推荐以王竹溪、王淦昌先生为首的工作小组承担这一工作,小组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审订并正式公布了9696条名词,这就是《物理学名词》〔3〕一书,此书奠定了汉文物理名词术语的基础,解放以来我国书籍、文献所用名词一直以此为蓝本,直到现在。继《物理学名词》一书之后,中国物理学会又组织审订了6000余条新的名词,出版了《物理学名词补编》〔4〕一书,接着,又在这两本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订工作,并将增订的新名词与上二书合编为《英汉物理学词汇》〔5〕一书,收入物理学名词22,000条,这就是我们至今沿用的标准参考书。1985年4月,国务院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其下属“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中国物理学会的名词委员会为主体组成,赵凯华任主任委员,尽管我国物理学名词工作有着较好的基础,物理学名词委员会仍用了三年的时间,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基础物理学部分的名词作了认真的审订,在这次审订工作中广泛地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进行多次认真的讨论,除结合多年使用情况对现有名词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外,这次还在同数学、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名词尽可能协调统一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此外,对于外国人名的译名也在多方面考虑和多学科协调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调整。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体会,对这次国家审定公布的《物理学名词》的内容,特别是与文献〔5〕相比所作的改动作一介绍。一、审定的原则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条例”中规定的定名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和通俗性”,“既考虑中文构词的特殊性和习惯、又要便于交流”,“对已约定成俗的名词术语,一般不再强行改动”〔6〕。在物理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中,考虑到这次审订公布将具有法定名词的地位,对少数通行已久但不十分恰当的名词作了改动,对同一概念有两个名词并行的情况,尽可能确定其中一个,以便统一,但是,考虑到各种复杂情况,又适当地留有余地,在公布的名词中,有的注有“又称…”,表示后者仍可使用,但推荐前者;有的注有“曾用名…”,则表示这曾用名今后不再使用。二、几个较大的变动有几个通用已久的名词,这次定名时作了变动。英文kinetics一词,在早年是kinematics和dynamics的统称,而mechanics又是kinetics和statics的统称,不过近年来除kinetic energy(动能)一词外,kinetics一词在力学中已很少使用。kinetic theory of gases一词,原称“气体分子运动论”,这次经力学名词委员会建议,定名为“气体动理论”,作为从微观运动的机理来研究宏观规律的理论来说,这定名是很恰当的,从而,physical kinetics应相应称为“物理动理学”。英文virial一词,原称“维里”、有“维里系数”,“维里定理”等词,“维里”是英文的音译,易被误认为人名,此词所表达的物理概念是质点系中各质点的位矢与所受力的标积的时间平均之和乘以(-1/2),即$-\frac{1}{2}\sum_{i}\overbar{F_{i} \cdot r_{i}}$据此,将“维里”一词改为“均位力积”,简称“位力”,既与原名读音相近,又符合“望文生义”的汉文特点。英文uncertainty relation一词,原称“测不准关系”,易引起与“测量”有某种关系的误解,这概念德文称Unbestimmtheitrelation,法文称relation d′incertude,俄文称соотнощениё неопределённости,均无“测”的意思,这次将它定名为“不确定度关系”,以正确反映此概念的含义,西德著名物理学家S.Flügge称此为Unschrferelation〔7〕(不集中关系),似更能反映此概念的本质,但由于流传不广,变动过大,未被采用。“压力”与“压强”,英文都是pressure,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去在我国的物理教学中一直是严格区分的,但工程界常习惯于混用,这次正式定名,重申它们是两个概念。三、向数学名词靠拢在物理界有几个沿用已久的数学名词与数学界所用的不同,这次我们尽量向数学名词靠拢,但有几个词我们希望数学界向物理名词靠拢。“几率”这一概念在数学中称为“概率”,这次物理学名词也改为“概率”,与此相应地,“最可几的”定名为“最概然的”。“分立的”这一概念在数学中称为“离散的”;“期待值”在数学中称,“期望值”,这次物理学名词定名时都照改。量子力学中“表象理论”里“表象”一词,在数学中称“表示”,由于后者似乎更像个动词,这次在物理学中仍定名为“表象”,至于“群的表示”,仍遵从数学但“不可约表示”在数学中称“既约表示”,英文为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因“既”字有“约化过了”的意思,与原义不合,这次定名仍为“不可约表示”。“本征函数”,“本征值”等词,数学上称为“特征函数”,“特征值”,由于在数学中“特征”一词有较广的含义,我们仍用“本征”。物理上和数学上都有很多以“子”字结尾的名词,例如,数学上有“因子”,“乘子”,“算子”,“交换子”等;物理上有“粒子”,“电子”,“声子”,“载流子”,“磁子”等,考虑到物理上的“子”常指具体的东西,最好不要再用它去过多地表示抽象的概念,故而在物理名词中“因子”尽可能称“因数”,“乘子”称“乘数”,“算子”仍称“算符”,“交换子”称“对易式”,“传播子”称“传播函数”。未能与数学取得一致的名词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矢量”一词,此词在建国初期物理上称“向量”,数学上称“矢量”,当时物理学名词向数学靠拢,改为“矢量”,后来发现“矢量”一词确有其优点,用它可以构成许多简练的复合词,如“基矢”,“位矢”,“径矢”,“格矢”,“矢积”等,而“向量”一词则无此优点,但遗憾的是,后来数学中反而将此词改称“向量”沿用至今,我们希望数学名词定名时此词向物理靠拢。四、关于“机械的”和“力学的”之争力学界有人导出,mechanical在英文中是多义词,有“机械的”和“力学的”两重意思,汉文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多义词,多年来使用的“机械运动”,“机械能”等词是不确切的,他们建议改称“力学运动”和“力学能”。“哲学上的“机械唯物主义”是牛顿力学的世界观,似乎也应称为“力学唯物主义”。此外,汉文中“机械的”一词本身又是多义词,除与mechanical相应的一义外,还有“刻板”的含义,长期以来,力学蒙受“不白之冤”,总和“刻板”(甚至“形而上学”)相联系,到本世纪六十年代,牛顿力学本身的决定论被KAM定理以及混沌理论所否定,牛顿力学的运动,就其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是随机性的,因而在适当的时候应给“机械运动”等概念正名。与此相反的意见认为,mechan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ēkhanē,与machine(机械)一词同出一语源,因此mechanical一词对应于“机械的”,并无不妥,此外现在有许多研究非机械运动的学科,也叫“力学”,如“热力学”,“电动力学”等,把“机械能”称作“力学能”将会引起混淆。物理学名词委员会对以上建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广泛地征求了意见,最后采取了慎重态度,认为对这些沿用已久的名词,以不改动为妥。五、关于“连结号”的使用“X射线”“μ空间”,“α粒子”,“S矩阵”等,在外文字母和汉字之间不加连结号“-”这一点早有规定〔5〕,但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印刷品印成“X-射线,“μ-空间”,甚至“4-矢量”等,实无必要,故特此提出,以引起注意,只在用两个以上人名或地名为定律等命名时,在两个名字之间才要加“-”,例如,“杜隆-珀蒂定律”,“盖革-米勒计数管”等,但“盖-吕萨克定律”中的人名是一个人的,这复姓的外文原有半字线:J.L.Gay-Lussac,汉译名里也保留。六、其它变动首先谈谈“性”和“度”,“性”表示定性的性质,而“度”则表示定量的量度,有时对应同一个外文词,在其不同的组合中,我们根据含义,制订不同的汉文名,如,“黏性力”与“黏度系数”,“不确定性原理”与“不确定度关系”,“相干性”与“相干度”,以及“螺旋性”与“螺旋度”等。此外还有一些概念,新定名与曾较广泛使用过的名称不同,现略举如下:“常量”不称“恒量”,“势能”不称“位能”,“径矢”不称“矢径”,“参考系”不称“参照系”,“系统”不称“体系”,“质点系”不称“质点组”,“旋进”不称“进动”,“暂态过程”不称“瞬态过程”,“互补原理”不称“并协原理”,“终极速度”不称“收尾速度”或“终端速度”,“相位”可简称“相”,但不称“位相”;“本体瞬心迹”,“空间瞬心迹”中的“瞬心迹”不称“极迹”,英文词bra,ket称“左矢”,“右矢”,不称“刁”,“刃”,等等。七、关于人名的译法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译法,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着“名从主人”的原则去考证发音,并不总是那么容易;我国过去流传的译名中,有的是按地方方言的发音(如按上海发音把-son译成“逊”);加之以各学科都有自己的习惯译法,我国新闻出版界也早规定了译名原则,统一起来非常困难,这次的定名,基本上是各方面协商妥协的结果,对每一学科来说,改变恐怕都比较大,本来中国物理学会关于人名的译法有一套完整的原则,如-r译作”“尔”:-l译作“耳”;ra译作“喇”,la译作“拉”等,考虑各学科间的协调,加以有些笔划太繁的字大家也不爱用,今后很难再完全坚持。现将这次的主要改动叙述如下:“喇”字一律改作“拉”,如“狄拉克”、“布拉克”、“拉曼”等;“费密”,“厄密”改作“费米”、“厄米”;d′Alembert和Hilbert从数学,作“达朗贝尔”和“希尔伯特”,不作“达朗伯”和“希耳伯”。但Hermite不采用数学上“埃尔米特”的译法,而作“厄米”,此外,Fortin作“福丁(气压计)”,不作“福廷”;Fick作“菲克”,不作“斐克”;Fizeau作“菲佐(实验)”,不作“斐索”;Kelvin作“开尔文”,不作“开耳芬”;Babinet作“巴比涅(补偿器)”,不作“巴俾涅”;Jacobi作“雅可比”,不作“雅科毕”;Euler作“欧拉”,不作“欧勒”;Geiger-Muller作“盖革-米勒(计数管)”,不作“盖革-弥勒”;Billet作“比耶(对切透镜)”,不作“比累”;Knudsen作“克努森(效应)”,不作“克努曾”;Los-chmidt作“洛施密特”,不作“洛喜密脱”;Fowler作“福勒”,不作“否勒”;Franck和Frank皆作“弗兰克”,不作“夫兰克”;Franz作“弗兰兹”,不作“夫兰兹”;Poynting作“坡印亭(矢量)”,不作“坡印廷”;Fraunhofer作“夫琅禾费”,不作“夫琅和费”,因“和”字会使人误解为两人。Jolly和Joly是两个人,前者作“约利(天平)”,后者作“焦利(二倍增频器)”。最后,译名中的“脱”和“忒”,今后都改为“特”,例如“能斯特(定理)”、“孔特(管)”、“奥斯特”、“斯特藩”等。 *物理学名同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