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是河南省的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公顷左右。我们自1995年起开展“甘薯脱毒快繁及产业化开发应用研究”,至今已在豫西地区推广脱毒甘薯5万余公顷,增产幅度达 22.5—93.6%。现将适合豫西丘陵区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用 有徐薯18、北京553、豫薯4号、豫薯7号、豫薯8号、豫薯12号、鲁薯8号等。不同的品种其增产潜力、抗病性和用途不同,因此,在选用脱毒甘薯时,应掌握以下几点原则: 1、据用途不同,选用不同的品种,已脱毒的甘薯大致可分为烧烤鲜食型、切干磨粉型和饲用型三…  相似文献   

2.
红薯要高产,品种最关键.根据河南省红薯生产实践,种植鲜食薯品种有北京553,徐薯34等;在加工制粉区种植豫薯13、徐薯18、梅营1号、日本川山紫等品种.  相似文献   

3.
豫麦36号(豫农001)豫麦36号系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研究室在范濂和吕德彬教授指导下,用(百农3217×豫麦1号)×陕农7859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品种。原名豫农001,1995年9月第四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并命名为...  相似文献   

4.
淀粉加工区选用高淀粉型的脱毒徐薯18、脱毒豫薯7号、脱毒梅营1号等品种,城郊食用区选用食味好的脱毒北京553、脱毒徐薯34、脱毒西农431等品种,晚栽早收茬选用周科短蔓8号、苏薯8号、双万等早熟超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5.
一、选用良种 淀粉加工区选用高淀粉型的脱毒徐薯18、脱毒豫薯7号、脱毒梅营1号等品种,城郊食用区选用食味好的脱毒北京553、脱毒徐薯34、脱毒西农431等品种,晚栽早收茬选用周科短蔓8号、苏薯8号、双万等早熟超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6.
红薯要高产,品种最关键。根据河南省红薯生产实践。种植鲜食薯品种有北京553,徐薯34等;在加工制粉区种植豫薯13、徐薯18、梅营1号、日本川山紫等品种。  相似文献   

7.
品种选择 秋马铃薯宜选用鲁引1号、津引8号、豫马铃薯1号、东农303、克新4号、中薯3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8.
<正> 高淀粉型品种 徐薯18:中蔓,薯皮紫红色,肉白色,切干率30%,淀粉率20%左右,食味较好,抗旱,抗根腐病,亩产2500公斤以上,比普通徐薯18增产20-40%,薯皮光滑,颜色鲜艳,适合丘陵、山区、平原春、夏薯加工区种植。 豫薯7号:中蔓,薯皮紫红色,肉白色,淀粉率达22.6%。中抗茎线虫病,亩产3000公斤左右。薯皮光滑,  相似文献   

9.
安薯一号(即安1—19):1972年用农大红作母本,济南红作父本,通过重复法诱导开花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四年来在我区试验26处次,平均鲜薯比百号增产43.2%,比宁薯一号(推广种)增产31.4%;薯干比百号增产36.7%,比宁薯增产18.1%。南乐县后平邑大队高产田四年平均亩产9854.1斤,面积10.1亩。淇县刘河、介屯大队,南乐后五楼,大面积种植亩产7000—8000斤。在78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长垣满村公社小吕村大队第  相似文献   

10.
新产品介绍     
<正> 郑薯四号马铃薯郑薯四号马铃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其亲本为高原七号×维拉。该品种株高60—80厘米,分枝4—6个,生长势强,枝叶繁茂,适宜单作。花白色,开花较多。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块,薯块特大,园形,黄皮黄肉,芽眼深浅中等,品质好。该品种中早熟,生育期110天左右,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225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休眠期短,适宜二季栽培,退化轻,适应性广。栽培要点: 1、为了发挥其增产潜力,春播前种薯应进行  相似文献   

11.
郑颍红     
一、来源;1970年由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以护国为母本,河北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原系号为“040”1972年引入临颍县巨陵公社试验鉴定,后经省院与临颍共同选育而成.二、产量表现:72年引入临颖鉴定后群众认为较胜利百号高产、优质、食味好。78年全省32处夏薯示范试验,鲜薯平均亩产3866斤,比宁薯一号增产1.6%;晒干率32.4%,折薯干亩产1253斤比宁薯一号增产8.6%。78年三处春薯试验,鲜薯平均亩产4951斤,较宁薯一号增产4.7%,晒干率38.1%,高3.1%,亩产薯干1787斤,较宁薯一号增产14.5%.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技》2009,(9):7-7
审定编号豫审马铃薯2009001 选育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中薯3号&#215;秦芋30 特征特性“洛马铃薯8号”为早熟马铃薯品种,生育期66天;株形扩散,生长势强,平均株高57.22厘米,枝叶繁茂:茎绿色,叶深绿,复叶较大,侧小叶3~4对,二次小叶2对,  相似文献   

13.
豫黄瓜一号新品种1991年参加全国秋黄瓜新品种区域试验,总评80.75分,居五个参试品种之首位。“豫黄瓜一号”与全国优良黄瓜品种“津研四号”相比有四大特点:1、早熟性:“豫黄瓜一号”比““津研四号”早熟3—5天,雌花节位低一节,前期亩产2267.9公...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农科所始建于1931年,是南阳市的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该所现有职工328人,在职190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5人,2人获国家农业劳模、省农业劳模、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河南省首届百名巾帼带头人”和“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现有试验用地372亩,实验室一座,公用设施建筑面积12000平方来,图书资料10万余册,该所建所70多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宛原50-2小麦矮仕基因”属世界首创,“宛抗号”小麦抗源材料被国家选入小麦遗传基因库,红薯育种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多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农业博览会银质奖2项,其中,小麦“鬼7107”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万亩,近年又培育出优质专用小麦“宛798”、“宛麦369”(省审定),棉花“豫棉14号”(省审定),红薯“GS豫薯5号”(国审)、“GS豫薯12号”(国审)、“豫薯14号”(省审定)等优良品种。现将该所的部分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成果推广     
<正> 高产抗病窄叶型大豆新品种GS豫豆8号的选育与利用 GS(国审)豫豆8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针对黄淮地区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利用美国尖叶种质培育桥梁亲本的基础上,经8年12个世代选育成的四粒荚居多的窄叶型新品种。1988年河南省审定,1990年国家审定,是黄淮地区唯一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尖叶品种,也是农业部和我省重点推广品种。其突出优点是: 该品种与豫豆2号和豫豆6号相比,产量高,抗病性强,不症青,早熟,品质优,适应范围广。因此,能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 豫谷2号(原名5498)是河南安阳农科所用1976年采用“安30×小柳根”×北京2122复合杂交,连续6年在安阳,海南交替选育,历经8个世代于1981年育成。198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谷2号。1982—1989年的七年中参加了地区、省、华北协作区三级四次区试和生产示范,99处试点平均亩产328.75公斤,比对照种豫谷1号平均增产11.52%,居首位。其中88-89两年省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340.5公斤,比豫谷1号亩增产58.5公斤,增幅20.9%。经在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应范围广。还具抗谷锈病突出,兼抗白发病和谷瘟病等优良性状。90年累计种植面积135.4万亩,净增粮5416万公斤。  相似文献   

17.
泡桐高干壮苗的标准一般为:苗高4.5米以上,地径6厘米以上,高径比60~70:1,苗干通直、圆满,组织充实,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一、壮根催芽 选用优良品种,如"豫选一号"、"豫杂一号"或"豫林一号"等1~2年生无丛枝病的幼树树根.采种根时间最好在2月底至3月初.  相似文献   

18.
1971年河南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用24-4作母本,郑州红为父本杂交,系号1228-1.经四年试验,三年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抗根腐病,78年重点繁殖推广,79年定名。一、产量表现:省院四年夏薯试验,平均鲜薯亩产4577斤,较胜利百号增产55.3%,薯干亩产1256斤,增产42.4%,晒干率26.6%,高0.5%。1977年全省14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薯4920斤,  相似文献   

19.
<正> 1.小麦品种:7023、郑引一号、丰产三号、阿夫、矮丰三号、郑州683、郑州761、博农74—22、濮阳五号、百农3217(第二次会议通过),宛7107、偃师四号、豫原一号、郑州三号,郑六辐、召麦二号、小偃四号、安选五号、偃大25(第三次会议通过)。 2.棉花品种:河南79、岱字16号、中棉所7号、86—1,豫棉一号(原名278)(第二次会议通过)。 3.玉米杂交种:郑  相似文献   

20.
宁薯2号     
该品种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宁远卅早作母本,粟子香作父本杂交育成。76年引进我省,经连续两年试验,夏薯均表现增产,77年鲜薯增产42.6%,薯于增产56.3%。77年全省春夏薯14处试验,平均较胜利百号增产19.7%,比宁薯1号减产4.8%,薯干较胜利百号增产25%,较宁薯1号减产9.6%。78年鲜薯绝对亩产4401斤,比理论标准增产26.2%,亩产薯干1303斤,增产40.4%,烘干率29.6%。比胜利百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