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触角     
正为什么鸟蛋是彩色的?与爬行类、两栖类外观朴素的蛋相比,五彩缤纷的蛋被认为是鸟类独有的特征。鸟蛋的颜色反映了不同鸟类在筑巢环境和孵蛋行为上的特征。现代鸟类只使用红棕色与蓝绿色两种颜色的色素来创造所有蛋的颜色与斑点。长期以来,鸟类学家认为鸟蛋的颜色曾多次独立演化出来。但是,根据美国耶鲁大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者在2018年10月发表于Nature的研究论文,鸟蛋的颜色其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大自然母亲赋予动物许多神奇的特性。以鸟蛋为例——这可不是讨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只是看一个简单的事实:圆头蛋和尖头蛋。鸟蛋境。蛋生的活形在状陆直地接上取的鸟决类于产亲圆鸟头的蛋栖;息而栖环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秘密     
鸟蛋的形状取决于鸟的栖息环境。生活在陆地上的鸟类产圆头蛋;而栖居在悬崖边的鸟类产尖头蛋,这样不会轻易滚落坠崖。动物的体型大小与敏捷程度并不总是息息相关。大象的鼻子非常  相似文献   

4.
鸟蛋给法国提供了首次机会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口、出口和转让文化产权的国际公约。“象鸟”化石蛋提供了这个机会——象鸟是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鸟。最近,来自马达加斯加的350枚象鸟化石蛋在法  相似文献   

5.
鸟岛上的蛋     
我们来到青海湖鸟岛,和成千上万只鸟儿朝夕相处了五十多天.这里是一个鸟的世界.它们生活在这里,有自己的"家庭",有各自的"部族",有它们所特有的"社会".关于它们的生活,最近报刊已报道不少了,这里我只谈谈鸟蛋的景象和鸟类的母爱.  相似文献   

6.
在森林里,一到春后,就见到一丛丛,一簇簇松苗破土而出。这不是人们育的苗,那是谁干的好事呢?原来是松鼠。松鼠同其他鼠类一样,有贮存粮食的习惯。每到秋天,它们就抢收食粮,以备冬天在安乐窝里舒舒服服地享用。它们最喜欢吃松子和无毒菌类,有时也吃些昆虫和鸟蛋。  相似文献   

7.
<正>你想了解行星、卫星、恒星、星系以及宇宙的奥秘吗?那就跟着愤怒的小鸟一起探秘宇宙吧。这本由《愤怒的小鸟》游戏官方推出的书,将告诉你探索星系和拯救珍贵鸟蛋所需的知识。在小鸟的带领下,你会越来越深入了解宇宙。全书分为四个章节,逐层深入地用美丽的图片、精准的数据介绍趣味太空知识。  相似文献   

8.
查一路 《创新科技》2007,(12):39-39
<正>位于大西洋浅海区的罗德岛,是美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这里海风习习,风光旖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冲浪、沙浴、攀岩。捡俯拾皆是的鸟蛋,观赏晚归的大海龟,乐而忘返。更为新奇的是,岛上有一座仿造"监狱"的旅馆。寻找刺激的游客,可以自己宣判自己的罪行,进入监狱,过上几天货真价实的监狱生活。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初,一支中亚探险考察队经中、印、巴三国交界的拉达克地区翻越喀喇昆仑山脉和青藏高原西部,穿过塔里木盆地西缘,而后又翻过天山山脉到达伊犁地区,历时18个月。在这支队伍里有位叫拉德劳(F.Ludlow)的美国人负责收集鸟类标本,他采集了850号标本,后又补充150多号,近200种,鸟蛋500多枚(50种)。考察报告分四部分以连载的形式发  相似文献   

10.
善待生灵     
小时候去郊外游玩,看见成年人手持气枪打麻雀。用绳子把打死的麻雀拴成一串,还美滋滋地炫耀。那时我虽小,但也感到这种行为是残忍的。当我长成一名少年,虽然没有猎杀过一只鸟,但偷鸟蛋的事却做过。学校有一面很大的校训牌,牌子后面竟是麻雀的安乐窝。这一秘密被我发现了,我便唤来小伙伴去探寻。没想到麻雀虽小能耐却不小,它们的鸟巢很大很大,麻雀的蛋有点像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部分市县的鸟巢和鸟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四川产的8目20科45种鸟巢的生态类型和结构类型。并记述了四十五种鸟的巢和卵。  相似文献   

12.
毛腿沙鸡Syrrhoptes paradoxus(Pallas)在吉林省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冬候鸟。2000年4月10日在吉林省镇赉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滞留种群,并找到1巢,内有3枚卵。从而证明此鸟有部分个体在本省西部地区繁殖。由此可认为毛腿沙鸡是吉林省冬候鸟和部分留鸟。  相似文献   

13.
对Burgerd等给出的关于鸟卵重量的经验公式进行了验证。根据线笥回归分析的原理,推导出用鸟卵的长径和短径来预测鸟卵重量误差较小的数学公式,从而推断鸟卵的新鲜程序。利用汉字Foxbase+语言编写出一个求预测公式中系数的程序(ndfx.prg)。程序ndfx.prg同样适用于各处鸟卵预测公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进行野外生态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拟态的人工鸟园,鸟园内第一代白颈长尾雉系自野外采集的卵和幼雏,经人工育成,在鸟园内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第二代卵经人工孵化,受精率81.7%、孵化率50%、育雏存活率85.2%。本项研究在鸟园设计、人工饲养的食物、发情产卵期管理、卵的人工孵化、育雏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进展,在完全人工条件下育成第二代白颈长尾雉。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可通过自主集群编队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的能力.多飞行器并存导致系统协调管理难度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设计合理高效的无人机集群编队协调自主控制算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在鸟群群集飞行过程中,个体通过遵循简单行为规则进行相互合作而产生复杂有序的集体行为.由于鸟群群集飞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邻近交互性、群体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点与无人机集群编队的自主、协调和智能等控制要求有着紧密的契合之处,因此,研究鸟群群集飞行机制,并将其映射到无人机集群系统,是解决无人机集群编队协调自主控制问题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飞乌意象在白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白桦笔下的山雀、雄鹰、雁阵、精卫等意象在给作品增添了强烈的艺术审美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社会思想内涵。而且其中某些飞鸟意象是白桦的自我写照,并体现出作家深远的心灵寄托。白桦这种浓厚的飞鸟情结,缘于他对于爱与自由的执着追求,而他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也为该情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7.
飞乌意象在白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白桦笔下的山雀、雄鹰、雁阵、精卫等意象在给作品增添了强烈的艺术审美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社会思想内涵。而且其中某些飞鸟意象是白桦的自我写照,并体现出作家深远的心灵寄托。白桦这种浓厚的飞鸟情结,缘于他对于爱与自由的执着追求,而他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也为该情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8.
2003年~2005年3月~10月,在蟒河保护区对戴胜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知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来该区,10月上旬迁离.每年繁殖一次.繁殖后比繁殖前遇见率增长96.7%.窝卵数5枚~7枚,孵化期18d,巢内育雏期18d,巢外育幼期10d~18d.  相似文献   

19.
Flock-feeding on fish schools increases individual success in gull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 G?tmark  D W Winkler  M Andersson 《Nature》1986,319(6054):589-591
Flock-foraging and the role of white plumage in gulls and other seabirds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debate. At first sight it seems that competition within the flock would render flock formation against the interest of the bird who finds the fish school, as the fish must then be shared with birds joining the flock. However,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flock formation is neutral or even beneficial to the individual members, including the bird that found the fish (the 'first finder'). Here we show that the fishing success of individual black-headed gulls, Larus ridibundus, increases with flock size up to at least eight birds. Part of the reason is that the fish school is more vulnerable when attacked by several gulls. The first gull to reach a fish school therefore benefits from being joined by others, and conspicuous white upper parts in gulls may act as a means of attracting other gulls to the flock and hence improving hunting success.  相似文献   

20.
Energy saving in flight form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ny species of large bird fly together in formation, perhaps because flight power demands and energy expenditure can be reduced when the birds fly at an optimal spacing, or because orientation is improved by communication within groups. We have measured heart rates as an estimate of energy expenditure in imprinted great white pelicans (Pelecanus onocrotalus) trained to fly in 'V' formation, and show that these birds sav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energy by flying in formation. This advantage is probably a principal reason for the evolution of flight formation in large birds that migrate in 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