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XRD、IR等手段证实了在等温低热条件下[Ni(NH_3)_6]Cl_2与 NaNO_2发生了固相配位取代反应获得trans-[Ni(NO_2)_2(NH_3)_4产物。采用气相色谱研究了[Ni(NH_3)_6]Cl_2的热分解行为。说明取代反应是按SNI机理进行的,并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利用XRD研究了反应的动力学。采用计算机以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计算出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阐述双核配合物[(NH_3)_5CoO_2Co(NH_3))_5]~(4+)的形成、性质及应用,同时介绍一种在混合气体中测定氧的新方法.在常温和常压下,用[Co(NH_3)_5(H_2O)]~(2+)的水溶液处理一定体积的空气,空气的体积减小21.03%,此值与空气中氧含量相一致.这说明[Co(NH_3)_5(H_2O)]~(2+)与 O_2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一定全反应.  相似文献   

3.
以CoCl2.6H2O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由[Co(NH3)5Cl]Cl2制备两种键合异构体[Co (NH3)5NO2]Cl2和 [Co(NH3)5ONO]Cl2.用红外光谱仪对所合成的两种配合物键合异构体的结构进行测定,得出相关特征吸收峰波数与标准物的理论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水—醇(如甲醇、乙醇和正丙醇等)混合溶剂中[Co(N_3)(NH_3)_5]~(2+)与 Fe(Ⅱ)间电子转移反应。其表观速度常数 k_(app)随甲醇、乙醇和正丙醇的摩尔分数X 醇增大(即随混合溶剂介电常数的减小)和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反应速度与酸浓度的依存关系,可用[Co(N_3)(NH_3)_5]~(2+)的配体 N_3~-的质子化作用和由此而产生的特殊酸催化作用阐明.[Co(N_3)(NH_3)_5]~(2+)还原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 k_(app)可表示为:k_(app)=k_HK_H[H_3O~+]由特殊酸催化而使[Co(N_3)(NH_3)_5]~(2+)被还原反应加速,可认为电子转移是反应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中性络合物mer~-、fac-[Co(β-ala)_3]和[Co(gly)_3]的合成、分离和拆分.用葡聚糖凝胶交换剂(SP-SephadexC-25)短柱(40×3cm)完全分离了[Co(β-ala)_3]的异构体,用事先交换了酒石酸锑根的葡聚糖凝胶阴离子交换剂作为手性交换固定相,在水的淋洗下,柱大小54×2cm,高产率地完全拆分了200mg的mer-[Co(β-ala)_3],并将这种方法与使用手性淋洗剂淋洗的拆分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种固定相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一些定性分析教材中关于〔Co(NH_3)_6〕~(2+)和〔CO(NH_3)_6〕~(3+)配离子的颜色存在矛盾之说,实验证实〔Co(NH_3)_6〕~(2+)络离子是红色,〔Co(NH_3)_6〕~(3+)为土黄色,而〔Co(NH_3)_5Cl〕~(2+)或〔Co(NH_3)_5H_2O〕~(3+)离子为红色。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离子液体[bmim]Zn_2Cl_5在T=(323.15~1 173.15)K范围内的热重曲线,结果显示[bmim]Zn_2Cl_5在T637.15 K时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通过DSC测试得到[bmim]Zn_2Cl_5的比热容数据,在T=(251.15~383.15)K范围内可以用一个圆锥曲线很好地拟合。实验测定了[bmim]Zn_2Cl_5(2)+NH3(1)二元体系溶液的摩尔过量焓,其中氨的摩尔分数x1=(0.60~0.95),温度值为T=288.15 K,303.15 K,318.15 K,333.15 K。采用NRTL模型对过量焓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二元可调参数和非随机参数。过量焓数据的测量误差和最大拟合偏差分别小于4.8%和4.3%。在[bmim]Zn_2Cl_5比热容和[bmim]Zn_2Cl_5/NH3过量焓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氨质量分数w1=(0~1)、温度范围T=(273.15~343.15)K条件下[bmim]Zn_2Cl_5/NH3溶液的焓,所得焓浓图对于研究[bmim]Zn_2Cl_5/NH3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根据热分解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推证反应过程的物质结构变化还未见报导.本文采用气查色谱与自制的热分解署联用,对[Co(NH_3)_4CO_3]Cl与NH_4SCN的固相热分解反应过程的产物进行检测。得出该取代反应是按S_N2机理进行的,推证了[CO(NH_3)_4CO_3]Cl和[CO(NH_3)_4CO_3]Cl+NH_4SCN在热分解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解析了[Co(amp)2Cl2 ]2 [ZnCl4 ] (amp=2-胺甲基吡啶)体系中一异构体。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a=13 138(5) ,b=13 410(6) ,c=10 954(5) ,α=90°,β=90°,γ=90°,V=1929 8(14) 3,Dc=1 647g/cm3,Z=4,F000 =968,R=0 046,Rw=0 1194。  相似文献   

10.
采用[Ni(NH_3)_6]~(2+)作为锚固剂制备SiO_2包覆的水性铝颜料.红外光谱和X线衍射表明[Ni(NH_3)_6]~(2+)氧化金属铝在铝片表面形成勃姆石结构的羟基铝化合物.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耐腐蚀性能测试证明,pH在9.5左右,勃姆石可与正硅酸乙酯和硅烷偶联剂的水解产物结合,在铝片表面形成一层SiO_2膜,达到提高铝颜料耐腐蚀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水溶性双咪唑离子液体[E(mim)_2]Cl_2,采用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用IR、1 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气相色谱测定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微分法绘制反应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双咪唑离子液体合成反应的动力学特征;采用绝热法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的放热情况,探究其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合成双咪唑离子液体[E(mim)_2]Cl_2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其反应速率方程为r_A=kc~2_A,298.15K时,双咪唑离子液体的摩尔体积为0.374 1nm~3,标准熵为495.82J·mol~(-1)·K~(-1),晶格能为429.39kJ·mol~(-1).  相似文献   

12.
应用Mureinik和Spiro方程到通过外球电子转移的(+)D-Co(phen)_3~(3+)外消旋反应,证明了电子转移反应对Co(Ⅲ)和Co(Ⅱ)络离子的浓度是一级的,V=k_2[Co(Ⅲ)][Co(Ⅱ)].测得在水溶液中其活化能Ea为24.5kJ/mol,活化熵ΔS~+为-151J/mol·K,20℃下的速度常数k_2为3.60 l/mol·S.作者还研究了水溶液中配体为H_2O、py、on、NH_3和bipy的六配位CO(Ⅱ)络离子对(+)D-Co(phen)_3~(3+)外消旋速度的影响,得出Co(Ⅱ)络离子同Co(phen)_3~(3+)的电子转移反应速度的顺序为: Co(H_2O)_6~(2+)相似文献   

13.
[Co(NH3)5Cl]Cl2、 [Co(NH3)5NO2]Cl2与 [Co(NH3)5ONO]Cl2是以 CoCl2为原料合成的钴的三种配合物.本文首先合成了这三种钴的配合物,然后对钴的这三种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 [Co(NH3)5Cl]Cl2的水合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合物 [Co(NH3)5ONO]Cl2的结构发生了转变 ;[Co(NH3)5Cl]Cl2水合反应速率常数在 60 ℃和 80 ℃时分别为 0.049 4 min^- 1和 0.073 9 min^- 1.活化能为 21.257 kJ/mol.  相似文献   

14.
氨合硼氢化钛是一类放氢温度适宜的高容量储氢材料,但已报道的通过球磨法制备的氨合硼氢化钛通常含有质量分数42%以上的LiCl杂质,降低了体系总含氢量的同时也为氨合硼氢化钛本征放氢性能的表征带来了困难.因此,纯氨合硼氢化钛的制备和性能表征十分必要.本文以钛酸四异丙酯、乙硼烷、四氢呋喃和NH_3为初始原料,通过先制备前驱体Ti(BH_4)_3·2THF,然后再氨化的二步反应首次成功合成纯Ti(BH_4)_3·5NH_3,并对前驱体和氨合硼氢化钛的组成、结构和放氢性能进行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Ti(BH_4)_3·2THF属于斜方晶系,Pbcn空间群,且在室温下能稳定存在,是制备氨合硼氢化钛的良好前驱体;纯Ti(BH_4)_3·5NH_3具有良好的放氢性能,于75℃开始放氢,至200℃释放质量分数约10%的氢气.  相似文献   

15.
在水和水——甲醇混合溶媒中[CoCl(NH_3)_5]~(2 )和 Fe~(2 )还原的反应动力学研究,这里主要探索共存阴离子(Cl~-、Br~-和 SO_4~(2-))对反应机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存阴离子参与反应过程,与 Co(Ⅲ)形成离子对,与 Fe(Ⅱ)形成络合体等中间体;反应属于以 Cl~-作桥的内界型桥式电子转移机理,共存阴离子只影响反应速度,不改变反应内界桥式电子转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NH_4~+在Co(Ⅱ)(FD)_2配合物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探明了NH_4~+诱导Co(Ⅱ)(FD)_2配合物在汞电极上的吸附,并生成混配化合物NH_3Co(Ⅱ)(FD)_2,求得其条件稳定常数为124。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尿素[CO(NH_2)_2]晶体在不同几何配置下的偏振拉曼谱。计算了谱峰的归属,对一些特征峰作了认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2-((吡啶-4-基硫基)甲基)吡啶和叠氮根为配体,采用常温挥发的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配合物[Co(C_(11)H_(11)N_2S)_2(N_3)_2]_n. X-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结晶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中的相邻的Co(Ⅱ)通过N3-的双EE和双EO 2种桥联模式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一维链状之间通过丰富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超分子构型.变温磁化率测试表明该化合物金属中心之间是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pH=5.5和80℃下,Na_2WO_4.2H_2O,NaAsO_2.6H_2O,Co(NO_3)_2.6H_2O和咪唑的水溶液反应,得到了高产率的夹层型杂多酸盐(C_3H_5N_2)_2Na_8[{Co(H_2O)}_2WO(H_2O)(AsW_9O_(33))_2].33H_2O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四方晶系,空间群P-421m,a=1.7191(10),c=1.6376(13)nm,V=4.840(5)nm3,Z=2,R1=0.0484,wR2=0.0714(I>2σ),杂多阴离子[{Co(H_2O)}_2WO(H_2O)(AsW_9O_(33))2]10-具有C2ν对称性,Co2+的配位数均为5.讨论了(CHN)Na[{Co(HO)}WO(HO)(AsWO)].33HO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用红外光谱跟踪[Pt_3(CO)_6]_n~(-2)(n=3、4、5)原子簇的合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用桥式羰基带的位置和变化情况来判别铂羰基簇的生成和演变是有效的.在选定合成某-n值铂羰其簇的反应条件下,最初形成的原子簇是[Pt_3(CO)_6]_(n 1)~(-2)的结构,经过进一步的还原再转化为[Pt_3(CO)_6]_(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