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约全书》中记载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在犹太教的神话传说中,另外一个女人曾在夏娃之前就与亚当结合,后来两人产生矛盾,这个女人毅然与亚当分手,远走他乡,变成了邪恶的夜妖女魔。这个曾经拥有人类第一夫人称号的女子及其离经叛道的行为充满神秘奇幻的色彩。有人把她看做风尘妖女的化身,也有人推崇她为妇女解放的先驱。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莉莉。  相似文献   

2.
在古希伯来人的《圣经·旧约·创世纪》篇中讲道:“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又“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还“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耶和华上帝怕亚当寂寞,便乘亚当沉睡之际,取下了他的一根肋骨,与肉合起来,造成了一个女人,作为亚当的伴侣,亚当为这伴侣取名叫“夏娃”。为了不使他们变得强大而战胜自己,耶和华特意告诫亚当、夏娃不可偷食花园中那株“智慧树”上  相似文献   

3.
神秘的DNA     
王祖远 《创新科技》2011,(10):60-60
《圣经》称:上帝用泥土造人,取名亚当,并以亚当的肋骨造出其妻夏娃,同置于伊甸园中,由于他们的繁衍生息便出现了人类。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的经典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圣经》,它几乎是家家必备、人人必读的“圣书”。据1981年统计,已有275种不同文字的译本,加上方言翻译和不完整的版本,竞达1710种之多。《圣经》对西方世界的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影响是不可估计的。我们常在影视片中看到手抚《圣经》宣誓的场面,但最重要的《圣经》也是一座文化宝库,其中的成语、典故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语言,成为英语中的精华。 《圣经》(The Bible)分《旧约》和《新约》两部分。The old Testament多为希伯来文,记载了天地的开辟、人类祖先的创造及希伯来族(Hebrew)家长制时期的历史。其中有许多故事、象上帝六日之日造人,亚当(Adam)与夏娃(Eve)偷食禁果、挪亚方舟等,已家喻户晓。“遮羞布”、“和平鸽”、“橄榄树”、“替罪羊”、“迦南地”等也进入了汉语语汇。The New Testement主要包括《四福音书》及《使徒行传》。记述了  相似文献   

5.
深受宗教影响的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塑造了一个迷失的夏娃简·爱,她在经历了盖茨黑德、罗沃德学校、桑菲尔德之后,对宗教的信仰终于带领她回到了她和亚当的乐园芬丁庄园,完成了她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和亚当不同,生就是一根肋骨的夏娃,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刹那,就注定被一缕曼妙的旋律所包围着,她没有料到的是,这股旋律不仅导致她千万年的颠沛流离,同时也送她飞上了云霄。夏娃最终禁不起撒旦化身——那条邪恶的蛇的引诱,智慧树上的果实,从而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上帝知道后大怒,驱逐人类始祖离开了伊甸园。上帝说:你们从此失去了我的庇佑,你,要遭受劳作之苦,你,要遭受生育之痛,这就是失乐园。于是人类开始了带有原罪的流浪之旅。  相似文献   

7.
以苔丝形象的三重原型根源为切入点,可以看出苔丝的悲剧与古希腊命运悲剧有着相似性。德伯家的先祖的影子一直萦绕苔丝的四周引领她走向毁灭,《圣经》中夏娃、亚当和毒蛇的隐喻则让我们看到了苔丝经历的神话原型,而民谣中不断重复的失贞与杀手的故事则成为苔丝经历的一种社会上的映照。它们使苔丝的悲剧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关注人存在的无限偶然,丰富了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陶源 《科技信息》2012,(33):217-217,225
《失乐园》是弥尔顿的杰作之一。全诗由12部诗篇组成,是用无韵素题诗的形式写成。故事来源于圣经旧约。讲述了基督教《圣经》中撒旦(Satm)化身为蛇,引诱亚当和夏娃(AdamandEve人类的始祖)违背上帝意旨,偷吃禁果,最后失去上帝的恩宠,被逐出失乐园的故事。即使在地狱里,撒旦及追随者仍没有泄气。就像是开头所讲的那样:这首诗是评判上帝对人的方式,意味着人对上帝的顺从。作者通过对圣经故事的改编反映了其在王政复辟后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始终不渝的态度,文体雄伟庄严,这是弥尔顿终生研究《圣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奇闻怪事》2013,(9):31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科学家宣称亚当和夏娃同时生活在非洲,但他们可能从未遇见过。之前认为现代男性和女性人类的最近共同祖先——"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期。然而科学家对来自全球各地的69名男子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Y染色体亚当"于12万~15.6万年前生活在地球上,比之前预想的要早得多。同时,科学家推测线粒体夏娃出现于9.9万~14.8万年前。这使得亚当生活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刘丹齐 《科技信息》2011,(29):I0133-I0133,I0213
《失乐园》是17世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史诗式作品,全诗由12部诗篇组成长诗,取材于《旧约.创世纪》,主要叙述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作者通过对圣经故事的改编反映了其在王政复辟后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始终不渝的态度,文体雄伟庄严。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在长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许多词语与犹太文化有关,有些直接来自希伯来《圣经》(指犹太教的经典《圣经·旧约》),如上帝、天使、先知、撒旦、替罪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平鸽、绊脚石、伸出橄榄枝,等等。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更多《圣经》中的典故、词语为中国作家广泛使用,如伊甸园、亚当和夏娃、蛇的狡猾、末日、最后的审判、禁果、生命树、智慧树、诺亚方舟、一碗红豆汤、应许之地、所罗门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当代旅美的华裔海外女作家,在2000年发表的《也是亚当,也是夏娃》中作者通过一位美国本土同性恋男子与留美华裔女性之间发生的事情,思考了男性与女性身份的分裂与重新定位,并且在这背后涉及到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整合。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明史的产生与重大转折直接体现在文学作品里,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开始靠劳动养活自己的神话象征着文明的开创,其主要征服对象是自然;20世纪初出现的《荒原》标志着征服自然的胜利、精神世界探险的全面开始,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最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探秘吸血鬼     
<正>吸血鬼的溯源任何悲剧都有起源,而和人类所写的历史一样,吸血鬼也有自己的历史,虽然绝大部分都属于传说。吸血鬼最早的起源据称是圣经中的该隐。根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之后来到荒野,并且生了许多孩子。其中该隐是老大,同时也是世上第三位人类。他是个农夫,和牧羊人弟弟共同生活。有次两人照例向上帝献祭,弟弟借畜牧之便,奉上的是丰盛的  相似文献   

15.
亚当.弗格森的《罗马共和国发展和衰亡史》体现出鲜明的道德说教色彩,这主要体现在他对罗马元老院和马尔库斯.加图的称颂与对盖乌斯.凯撒和格耐乌斯.庞培等专政者的批判上。这招致了后世诸多史家的非议。但是,重新认识《罗马共和国发展和衰亡史》中的道德评判依然很有必要。首先,道德评判是18世纪理性主义史学家们普遍具有的倾向;其次,亚当.弗格森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不仅自觉地抑制住自己的道德评判,而且作出了深刻的历史性论断;最后,对于《罗马共和国发展和衰亡史》中的道德评判,亚当.弗格森也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可见,绝大部分情况下,亚当.弗格森还是努力恪守其"叙而不断"的著史风格。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哈斯194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著有诗集《时间与材质》(2007)、《人类的愿望》(1989)、《赞美》(1979)以及《野地向导》(1973)。他是波兰诗人米沃什作品的主要英译者,1995年到1997年间任美国桂冠诗人。对于翻译,哈斯自己有言:"翻译的挑战在于抓住天才创作的思维,尤其当忠实于原文和创造性翻译形成一种张力之时"。近日,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诗人远洋翻译的罗伯特·哈斯诗选《亚当的苹果园》,且于8月上海书展中请到哈斯和夫人(著名女诗人)布兰达·希尔曼演讲及诵诗。记得一年前友远洋在勤力翻译时,恰逢笔者去深圳,在远洋接待的聚会酒桌上,大家为哈斯一首《嫉妒他人的诗》(Envy of Other People’s Poems)之中译,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正如哈斯对待翻译的慎重态度,中国诗人译者亦不乏同样的追求,本文作一侧记并以此文阐述对该小诗翻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圣经》里,亚当是人类的父亲,夏娃是人类的母亲;而DNA是遗传学上脱氧核糖核酸,重要的生物遗传物质。长期以来,宗教信徒们坚信人类是在6千年前由上帝创造出来的;而古生物学家则从古化石和古骨发现,人类早在100万年前就生活在亚洲和非洲。谁是谁非?DNA就是一把解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毕方 《世界博览》2013,(17):74-75
热门美剧《邪恶力量》中,兄弟二人开着老爷车在美国四处猎鬼的故事历经九季仍未终结。现实中流传在美国的恐怖故事和遍布各地的闹鬼之地,不但为这部电视剧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为无数灵异爱好者提供了许多考察的地点。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这是钱钟书先生对文学语言提出的一项审美标准。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他十分注意突出这一美学观。在他的长篇小说《围城》中就具有这一语言审美特色。一、注意幽默风趣的滑稽美。如:(1)科学家跟科学不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2)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级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3)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  相似文献   

20.
林嘉 《广东科技》2000,(11):40-42
从亚当、夏娃身上的树叶到T型舞台上多姿多彩的时装,服装的演变之路表明,服装与时代是并进的,不同时代的文明程度会在各个时代的服装中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